患者三旬,疟疾反复发作,寒热起伏,头痛如劈,脉数苔白。初诊辨证为伏热挟海风,与膜原之黄涎相互为患。复诊时头痛加剧,性急躁,肝火炽盛。三诊身热晡后为甚,热重口渴,腹灼如炉,颧红,脉数苔黄,中挟宿积。辨证为风去暑留,阴津亦耗。
疟疾肝火暑热阴津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咳逆痰浊,色粉红,声嘶,内热,肌肉瘦削,胁痛,自汗盗汗,小便频数,大便不实。脉细数芤,舌红苔糙,口干。咳病,肺阴大伤,阴虚阳亢,肺失清肃,痰浊内生。火气上逆,咽喉不利,子病及母,两足浮肿。金不克木,木火刑金,肺气受损,气有余为火。
疟疾痢疾咳嗽痰浊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满食少,下痢红白,里急后重,疟疾间日夜发作,痢疾一昼夜数十次,噤口不食,额冷时汗。中医病名属虚寒痢,证型为脏腑阴寒,病因病机为虚寒内盛,阴邪弥漫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淡胖有齿痕。闻诊无特殊记载。问诊见腹满、食少、噤口不食、疟疾与痢疾交替发作。切诊见脉沉迟。
疟疾虚寒痢阴寒噤口不食
查看详情 →
24岁男性,主诉婚后三年无嗣,阳痿性减,缺乏快感,体倦乏力,腰膝酸软,常有冷感。舌淡,脉缓。证属肾阳虚型不育症。病史有疟疾史,精液检查示精子数量及活动力异常。
不育症肾阳虚阳痿性减
查看详情 →
任某 胃脘作胀隐痛 苔黄腻 脉小弦 大便干结 病程未明确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阳明湿热 痰湿内盛 脾不运化 胃失和降 面色未提及 舌象黄腻 闻诊未提及 症状描述包括胃脘胀痛 大便干结 病史未明确 脉象小弦
萎缩性胃炎肠化湿热内盛脾不运化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男性,主诉急性血吸虫病,畏寒发热,咳嗽20多天。体温39.2℃,壮热,多汗,微恶寒,发无定时,头眩,口苦,不作渴,呕恶不欲食,咳嗽吐白痰。面色萎黄,舌白中黄,脉弦数。辨证为病在太阴兼少阳。
急性血吸虫病少阳痰热太阴脾湿脉弦数
查看详情 →
28岁男性,左上腹肿块渐肿大4年半,痢疾状大便16日,腹部逐渐膨大8日。慢性期血吸虫病。病程长,有长期接触河水史,曾患疟疾。面色苍黄,体重47公斤,脾肿大,腹水,贫血。红血球减少,血红蛋白低,白血球偏低,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。脾大,腹水,移动性浊音。血吸虫卵孵化阳性,乙肠镜见退化血吸虫卵。
血吸虫病脾肿大腹水
查看详情 →
孕妇,疟疾与痢疾并发,病程两个月余。虚寒证,病因病机为阴气极盛,阳气不足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腹痛,饮食减少。
疟疾痢疾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持续二十余日寒热往来,痢疾红白兼见,每日八十余次,腹痛恶心,汗多神倦。脉洪大。病因因厨间燥热,食瓜果菱藕过多,复饮接内,寝于檐下。湿热挟积,伤及中下二焦,致寒热痢疾并作。面色萎黄,舌苔黄腻,脉洪大。
疟疾痢疾湿热挟积寒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5岁,农民。寒热往来如疟,头痛无汗,鼻血,大便胶赤,尿黄。脉弦按实大。面色正常,舌苔腻白、舌尖红,唇红。声音正常,无特殊气味。烦渴未解,头痛、耳鸣、鼻衄,胸痞,腰背、胸胁、骨节酸痛,呕逆或吐,高热面红气粗,不恶寒,汗出不解,食欲减退,大便溏或下利日数次,或便秘或咳嗽。脉弦细或滑大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,内郁化火。
疟疾热毒湿阻头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久痢后溏泄未止,三日前出现寒热骨楚,头痛、骨楚、欲呕,病程较长。脉迟弱甚,舌淡胖。二诊时寒热不复发,骨楚减轻,头痛在两太阳,泄利日三数行,腹痛,脉软,舌胖。三诊时头疼骨楚瘥,旧痢未痊愈,食后感胀,脉极迟弱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为脾阳虚,病因病机为久痢伤脾,脾阳亏虚,运化失职。望诊见舌淡胖,舌胖;闻诊未见明显异常;问诊见久痢、溏泄、寒热、头痛、骨楚、欲呕、泄利、腹痛;切诊见脉迟弱、脉软、脉极迟弱。
休息痢风寒表证脾阳不足胃气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怀孕九月,疟疾发作,呕恶、畏食。脉气口涩数不调,右关尺弦数微滑。中脘有冷物阻滞。产后下痢脓血,寒热,小腹胀痛。
疟疾痢疾胎气下坠脾胃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疟疾未止,兼患痢疾,发于间日,寒多热少,日夜无度,脓血稠粘,腹痛后重,汤饮不纳。脉肝脉弦数,脾部沉滑。病因风暑下之邪客于少阳,湿热郁积于肠胃,不得宣通。
疟疾未止痢疾兼患寒多热少脓血稠粘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孕,五月病热,后变疟,再医加痢,至八月疟痢并行。左脉沉实有力,右脉浮大而虚。病机为男娠内伤病。
疟疾痢疾妊娠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男性。体倦乏力、心悸失眠10年,工作能力减退,易出虚汗,下午精神萎靡,面色灰黑,指甲干枯凹陷,眼球有黑色粒子影群。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辨证为久劳伤损,气血不足,精气不能濡头目,外润肌肤爪甲。
气血虚损精气不足阴虚肺燥虚热
查看详情 →
男,50岁,面部及下肢浮肿,腹胀,全身倦怠,头晕目眩,心悸,手足麻痹。病程十余天。水肿。脾虚失运,水湿停聚,气血生化不足,血不养脑,血不荣筋,肾阳亏损,命门火衰。面色苍白,唇舌色淡,苔白,脉沉缓。四肢不温,肤发不泽,夜尿多而清长。
水肿脾虚肾阳虚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岁10个月,主要症状为便下粘冻,赤白相杂,病程逾两载,时发时休。脉数,苔薄,形体较弱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提及,病因病机未详述。望诊见苔薄,体征形体较弱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提示便下粘冻,赤白相杂,病程长。切诊脉数。
慢性菌痢湿热下注便下粘冻赤白相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男性。主诉为走路不稳,言语不清。病程自1953年开始,持续多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望诊示复视,眼底有轻度视神经萎缩。舌苔薄白滑润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示膀胱充盈时不能控制,下肢重感,如醉酒状,疲劳无力,讲话不清,舌体发硬。切诊示脉弦有力,尺脉弱。
走路不稳言语不清下肢重感舌体发硬
查看详情 →
三十七岁男性,新秋患痢,下痢频繁,噤口不食,肤冷烦躁,欲卧水中,口渴喜冷,目睛红赤,肛门灼热,舌苔厚起刺。脉洪大无力。诊断为虚寒痢证,阳欲脱亡。面色晦暗,舌苔厚起刺。声音躁动,气味秽浊。脉象洪大无力。
痢疾虚寒阳脱烦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部胀满、呕吐、恶心、眼珠及面色发黄、恶寒发热、鼻衄、腹痛、大便黑如墨、呕吐黑血、下肢浮肿、小便赤、饮食不思。左涩右滑脉。瘀血发黄。肝气郁结,瘀血阻滞经隧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详。声音低微,气味未详。症状描述包括腹痛、黑便、黑血、黄疸、恶寒发热。脉象左涩右滑。
瘀血发黄肝气郁结腹胀呕吐面色发黄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