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昏+气血不足

李某,女,36岁。心累心跳,全身水肿,头晕,跌仆,呼吸困难,眠食欠佳,头痛,小便多,头发脱落,胸部疼痛,面目无神。脉极细微,舌澹无苔。气血不足,脾肾阳虚。面色苍白,面目无神,倦怠无力,睡眠欠佳,头晕头痛,时有跌仆,呼吸困难,胸痛,发脱,目昏,颈项牵引作痛。脉细弱,舌澹。
气血不足风湿性心脏病脾肾阳虚面色苍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0岁,男性。反复晕厥2年余,加重3个月,伴头痛、身困乏力、纳呆、腹胀,大便7~8天1行。舌胖大,边有齿痕,苔白厚腻,脉大。中医诊断为老年厥证,证型为气虚痰蒙证。舌象提示脾虚湿盛,脉象提示气虚湿阻。
气血不足老年厥证脾肾亏虚痰浊内阻
查看详情 →
刘某,女,80岁,耳鸣伴头晕3个月,耳鸣阵发性发作,头晕头胀,不能睁眼,不欲饮水,心烦,语声低微。耳鸣气血不足、清气不升证。面色苍白,舌淡,脉细弱。听力可,左耳鸣,调高,眼震(-),外耳无畸形,外耳道通畅,鼓膜完整,内陷,电测听示左耳神经性耳聋。
气血不足耳鸣头晕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2岁,病程15年。主要症状为夜晚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四肢厥逆,牙关紧闭,口吐白沫,手足抽搐,面色苍白,口唇青紫,遗尿,苏醒后头晕、心慌气短,婴儿缺乳。脉象沉细无力,舌质暗淡,苔薄白微腻,面色萎黄,营养状况欠佳。辨证为气血不足,痰气上壅,阴气浊痰,上蒙清空,属阴痫。
气血不足阴痫痰浊上蒙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女性,主诉心悸伴头晕、胸闷2年。病程始于1992年春,症状包括心悸、心律不齐、停跳感、头晕、目昏、胸闷憋气,劳累或生气后易发。舌象暗澹,脉象沉细无力,脉律不整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血亏损,心阳不足,心肾不交。病因病机为心血亏损,心阳不足,心肾不交。望诊颜面晦暗不华,舌象暗澹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心悸、胸闷、乏力、头晕、月经来潮症状加重、腰酸膝软、小腹隐痛。切诊脉象沉细无力,脉律不整。
气血不足心悸心阳不足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6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、眼干涩、目昏花、偏头痛、嗳气、胃脘堵闷、多梦易忘、口干不喜饮、四肢颤动。舌胖大有齿痕,苔薄白,脉细弦。二诊舌淡苔薄白略水滑,脉细。辨证为肝肾阴虚,气血不足。
头晕目昏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四肢颤动
查看详情 →
女,38岁,主诉不寐半年,伴难入寐、多梦易醒、头目昏眩、心悸气短、体倦食少、面色无华、爪甲不荣、月经量多色淡质稀。舌略淡,脉缓。中医病名不寐,证型血虚,病机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。望诊面色无华,舌略淡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不寐、心悸、体倦、月经异常。切诊脉缓。
气血不足头目昏眩不寐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间断性头晕、头昏、目眩、耳鸣、肢体疼痛,病程15年余。舌质暗有瘀斑,苔黄腻,脉弦细涩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肝阳上亢证。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兼有瘀血阻滞。望诊见舌质暗有瘀斑,苔黄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晕、头昏、耳鸣、肢体疼痛。切诊见脉弦细涩。
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湿热瘀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2岁。右项淋巴结核,右腮及牙龈肿瘤,生长迅速,充塞满口,妨碍饮食,痛引右耳及头部,两目昏花,精神衰惫。中医诊断阴寒中于少阳,络道瘀阻而成肿瘤。脉象微弱无阳,六脉皆虚。
气血不足淋巴结核肿瘤瘀阻少阳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6岁,女性。主诉慢性泪囊炎6年,视力减退,两目昏暗,视物过久目痛痠胀,头晕恶心,见风流泪,恶寒喜暖,冬季加重,夏季减轻。体征见面色萎黄,两目苍澹,形体消瘦,气短懒言,头晕神疲,肢体怠倦,口澹不渴,小便清长,月经拖后。舌质澹,苔白薄,脉沉细无力,左关尤甚。中医诊断为风寒袭络,寒滞肝脉,气血不足,肝肾两亏。病机为肝血亏耗,肝阳不足,风寒侵袭目系,浊阴不散,发为本症。
气血不足慢行泪囊炎肝血亏耗肝肾两亏
查看详情 →
男82岁,头晕10天,头沉,倦怠乏力,食欲不振,夜寐不安。眩晕,肝肾阴虚。肝肾阴虚,虚风上扰。舌暗红,舌体胖大,苔薄黄。脉弦滑。
气血不足眩晕肝肾阴虚高血压
查看详情 →
女,24岁,头目昏晕近旬,形瘦,心烦少寐,面色不华,神疲乏力,肢体痠软,纳欠香。舌澹红苔少,脉细。证属心脾两亏,气血不足。
头目昏晕气血不足心脾两亏形瘦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6岁。心悸伴头晕、胸闷2年。心悸阵作,乏力头晕,胸闷憋气,神疲纳差,睡眠不安,颜面晦暗不华,月经来潮诸症加重,腰酸膝软,小腹隐痛。舌暗澹,脉沉细无力,脉律不整。心血亏损,心阳不足,心肾不交。心血亏虚,心阳不振,肝肾不足,气血亏虚。面色晦暗,舌暗澹,脉沉细无力,脉律不整。
气血不足心悸头晕胸闷
查看详情 →
女,36岁 心悸、头晕、胸闷 病程2年 心悸 心阳不振,心血亏虚,肾元不充 外感后邪毒内侵,心气血不足,心阳不振 面色晦暗不华 舌淡暗 脉沉细无力,脉律不整
心悸室性早搏心阳不振心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22岁。主诉四肢软弱无力,加重一月。病程长达一年余。中医病名为痿证,证型为本虚标实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雨湿,情志不遂,致脾胃受损,运化失职,气血不足。望诊见舌质淡胖,苔黄白相兼,后转为苔白腻、苔薄白稍腻,舌苔变化提示痰湿内蕴。闻诊未明确描述。问诊见四肢软弱无力,肌肉消瘦,颈软头倾,两目昏瞀,眼睑下垂,言语低微,动则心悸,胸闷脘痞,喉中痰阻,咳则汗出恶寒,呕吐痰涎,纳差,经水半年未行。切诊见脉弦细缓,后转为脉细弦,脉细。
气血不足痿证痰湿阻遏脾胃受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女性,主诉下利黏液血便间作5年,再发1年,伴午后低热。病程5年,病起于小产后,荣血不足,脾虚不运,脂膜内损,致大便黏液及血,便次增多,脐腹隐痛。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慢性下利、内伤发热。病因病机属脾虚气血不足,脂膜内损,营卫不和。
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气阴两虚营卫不和内伤发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岁,主诉要求针灸治疗,病程约10个月。中医病名青盲,证型肝、脾、肾俱虚,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,气血失和,经筋失养。望诊见舌质红苔白腻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四肢瘫痪、乏力、烦躁不安,切诊脉沉细而迟。眼科检查示双侧视神经萎缩,瞳孔散大,对光反射迟钝,眼底视盘苍白色。
气血不足视神经萎缩肝肾阴亏脾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三十八岁,心窝区酸疼伴钻顶感,吐蚘虫,病程八日,食欲差,睡不好,便秘,腰部反射性疼。胆道蚘虫病,产后血亏,气血不足,肝气郁结,蚘虫作痛。舌苔白,脉弦小。面色萎黄,头目昏眩。
气血不足胆道蚘虫病肝气郁结贫血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