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女性,40岁。主诉头昏头晕,甚则晕厥,病程10年。中医病名晕厥证,证型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。病因病机为产后体虚,气血不足,复加劳累过度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质淡,苔薄白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神疲乏力,少气自汗,胃纳差,消化延缓,直立时或久站后易致晕厥。切诊见脉细弱。血压偏低,伴有脱肛、子宫下垂和胃下垂等内脏下垂体征。
晕厥证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女性。主诉食后腹胀1周。现病史见腹胀、口干口苦、足心发凉、面色黄、巩膜黄染、精神不振、饮食差、睡眠差、大便稀溏。既往史有肝硬化病史,曾行胆囊切除。中医诊断腹胀,证型为肝郁脾虚,气滞水停。望诊见面色黄、巩膜黄染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口干口苦、足心发凉、精神不振、饮食差、睡眠差、大便稀溏。切诊未提及。
肝郁脾虚气滞水停肝硬化腹胀
查看详情 →
女,32岁,停经7个月,面色萎黄,头晕目眩,心悸气短,纳少便溏,舌澹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:闭经,证型:气血虚弱型。病因病机:气血虚弱,血海空虚。望诊:面色萎黄,舌澹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停经7个月,月经不调病史。切诊:脉细弱。
闭经气血虚弱肝肾不足面色萎黄
查看详情 →
患儿形体羸弱,疳疾,腹内有积块,附于脾胃之旁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,脉细弱。疳病,病因属脾胃虚弱,积滞内生,病机为脾虚失运,痰食互结。
疳疾脾胃积块形体羸弱
查看详情 →
男,44岁,胃脘胀痛4年,伴下坠感、脐周隐痛、饭后加重、得热缓解、大便不成形、精神不振、消瘦。胃镜示胃幽门溃疡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中医诊断胃脘痛(脾胃虚寒)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胃脘痛窜及两胁,脾虚失运,寒邪客胃,经脉不畅。
胃脘痛脾胃虚寒脾虚失运寒邪客胃
查看详情 →
28岁男性,呃逆、呕吐清水,病程5年。上腹饱满、痞闷不适、隐隐作痛,遇风冷寒气加重。形体消瘦,精神萎靡,少气懒言,声低息短。脉细弱而缓,舌淡苔薄白。诊断为胃虚型呕吐,病因为长期饥饱不匀,病机属胃虚失运,气逆上冲。
呕吐胃虚神经官能症
查看详情 →
女,36岁,头痛、头晕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胸满腹胀、大便不调、四肢乏力、心悸、精神萎靡、夜寐恶梦。病程一年。面色苍白,舌淡,苔薄白,脉沉细弱。体质虚弱,语声低而无力。
神经衰弱肝气郁结脾胃不和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吐血、鼻衄、齿衄、便血等症状,病程较长。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舌苔薄白。鼻衄、齿衄、便血反复发作,腹壁脉络怒张,脐下右侧有青筋凸起,大便呈柏油状。中医诊断为血不归经,病因属肝不藏血,疏泄失职,迫血妄行。脉弦细,舌紫暗,面色晦暗。
门脉高压肝不藏血血不归经疏泄失职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65岁。头晕、心慌间断性发作10年,加重2个月。面色萎黄,舌淡红,苔白微黄,脉沉细。主症为头晕、心慌、脘胸堵、嗳气、四肢乏力、上颌区麻木、大便溏。中医诊断为脏躁,证型为肝郁脾虚。病程10年,发作性加重,与劳累、情志不舒、阴雨天相关。
脏躁肝郁脾虚心肾阴虚四肢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0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胀痛,喜按,饭后加重,胸胁胀满,呃逆,食纳少,疲倦无力,睡眠不安,夜寐多梦。舌苔薄白,舌质澹,脉沉弦。辨证为肝郁气滞,肝脾不和。
肝郁气滞肝脾不和胃脘胀痛胸胁胀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患泻痢半载,不能进食。中医病名泻痢,证型属中气衰竭,病因多由内伤饮食、寒热失调、外感风寒暑湿。面色萎黄,舌淡,脉弱。主症为久泻不止,食少纳呆,形体消羸。病程长达半年。中脘、章门为治疗穴位。
泻痢食少纳呆中气衰竭脾虚
查看详情 →
二十岁女性,四肢酸软,头目昏眩,目眦如血,胸满气喘,神志昏谵语,抽搐,两目发呆,牙关紧闭。时行冬瘟,脉洪大有力,人迎气口尤盛,呼吸八至,满舌浊苔。病因为人抬挢,早出暮归,感染斯疫,病至冬初病作。
时行冬瘟肝经邪热肺窍温毒瘟毒内盛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性,腹胀、腹痛、便泻持续2月余。面色萎黄,肌肉消瘦,腹部膨胀,叩诊鼓音,大便不消化食物,味臭。脉弦细。病因属食积,因过食损伤脾胃。病机为脾失健运,停聚不化。
食积脾胃虚弱腹胀便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2岁。主诉咳嗽、乏力2个月余。阵发性咳嗽,少痰,气短懒言,形体消瘦,疲乏无力,语声低微,睡眠欠佳,纳差。舌澹,边有齿痕,苔薄白。脉沉细。中医诊断内伤咳嗽,证型中气不足,肺失宣降证。四诊信息包括舌澹、边有齿痕、苔薄白、脉沉细。
慢性咳嗽中气不足肺失宣降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胁肋痛 呕吐 病程未提 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肝气犯胃 望诊未提 闻诊未提 问诊胁肋痛呕吐 病史未提 切诊未提
胁肋痛呕吐肝气郁结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男性,主诉便秘。病程15年,大便干燥,排便间隔逐渐延长至7日,需服泻药。腹部柔软,脐下可触及硬块,脉弦大,舌质红、苔黄燥。中医诊断习惯性便秘,证属湿热结大肠,津亏肠燥。
便秘热结大肠津亏肠燥阴津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6岁,女性。主诉两乳房硬核疼痛,反复八年。烦热盗汗,口渴喜饮,大便干结。舌质偏红,舌苔薄腻。脉浮虚而数。诊断为阴虚而邪火内结之证。二诊时脉转沉细而缓,舌苔澹黄而润。右肋疼痛复发,压痛位于章门穴。诊断调整为肝气郁结之象。
乳房硬核肝气郁结阴虚火旺邪火内结
查看详情 →
男,46岁,反复胃痛10年,近年频繁发作。胃脘隐痛,进食后30min疼痛加重,脘腹胀满,嗳气,恶心,反酸,渴喜热饮,畏食生冷瓜果,便溏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细弦。脾胃虚弱,寒湿中阻所致之胃脘痛。
胃溃疡脾胃虚弱寒湿中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右肋章门穴酸疼,病程两月,伴食少便溏,面浮足肿,腰嵴酸痛。中医诊断为脾痈,辨证属脾家有湿热瘀伤。脉象附骨极细而锐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浮肿,未见明显声音与气味描述。问诊提示病程较长,症状涉及脾胃功能失调及局部瘀滞。
脾痈湿热瘀伤食少便溏面浮足肿
查看详情 →
男,28岁,突发疲倦、食少、尿黄,4日后身目俱黄、便溏、头晕、嗜卧、下肢浮肿。面黄少泽,舌质赤,苔白腻,脉弦缓,肝大肋下3cm,压痛(+)。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,湿盛于热型。湿热疫毒蕴结脾胃,熏蒸肝胆,肝胆疏泄不利。
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疫毒脾胃湿盛肝胆郁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