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26岁,女性。月经周期异常,经期延长,经量中等,经色紫暗有块,腰痛,白带多,小腹痛感,乳房无胀痛。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发育不良,左侧附件炎。脉象细数,舌苔薄黄。辨证为肾虚血瘀,湿热蕴结,胞络阻滞。后期辨证为肾脾两虚血瘀,血瘀有热。
肾脾两虚月经不调血瘀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女性,主诉月经不调,经期腹痛、腰痛、小腹两侧痛、经前乳房胀,病程10年。中医病名:不孕,证型:湿热蕴结,胞络阻滞;胎漏——肾脾两虚证。病因病机:肾虚血瘀,湿热蕴结。望诊:舌苔薄黄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月经周期异常,经量中等,有血块,经前乳房胀,小腹坠痛,恶心。切诊:脉象细数,后诊脉象滑数。
肾脾两虚胎漏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78岁男性,反复双下肢浮肿伴恶心欲呕4个月。双下肢眼睑轻度浮肿,恶心欲呕,纳呆乏力,尿少,舌红苔黄,舌底脉络紫暗,脉细弦。血红蛋白98.8g/L,尿蛋白(++),潜血(+),肾功示尿素氮11.2mmol/L,肌酐328μmol/L。中医诊断为关格,辨证为肾脾两虚,毒瘀互结。
肾脾两虚慢性肾功能不全关格毒瘀互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男性,主诉眩晕、走路不稳、恶心、偶见呕吐,病程未明确。现病史见眩晕反复发作,伴腰膝酸软、夜寐不安、胃纳不馨、面色白、眼眶发黑、大便溏薄。舌质澹红,苔白腻微黄,脉缓。中医诊断为肾、脾两虚。病因病机涉及肾精不足与脾运失常,痰浊上犯清窍。
肾脾两虚眩晕腰膝酸软胃纳不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1岁,女性。主诉停经35天。病程较长,有3次自然流产史,本次为第5次受孕。中医病名滑胎。证型肾脾两虚,冲任不固。病因病机肾气亏虚,冲任不固,胎失系载。望诊面色不华。舌象舌淡苔白。脉象脉软尺弱。
肾脾两虚滑胎冲任不固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女性。月经经量中等,经色紫黑有块,经期腹痛、腰痛、经前乳房胀。脉细数,舌苔薄白。辨证为滑胎,肾脾两虚,冲任失调证。舌苔薄黄,脉滑数。妊娠期间腰痛、白带多、乳房胀、尿频。脉滑数,舌苔薄黄。B超提示单胎妊娠,胎心搏动好。
肾脾两虚滑胎冲任失调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7岁,停经50天,阴道出血10余天,色淡暗,小腹坠痛,腰酸,神疲乏力,纳眠可,二便调。月经规律,经量中等,无痛经,既往流产2次。血HCG升高,彩超示宫内早孕,未见胎心胎芽。辨证为胎动不安,证属肾脾两虚。
肾脾两虚胎动不安阴道出血小腹坠痛
查看详情 →
27岁 女性 形体瘦弱 面色萎黄 头晕目眩 月经周期50~60天 量少色淡 经后腹痛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 子宫发育不良 宫体后位 肾脾两虚 气血虚弱
肾脾两虚不孕症气血虚弱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,主要症状为肾炎、水肿明显,病程自1974年10月起。面色萎黄,舌淡红苔白,脉细弱。体态瘦,头昏、乏力、恶心纳呆、腰酸、小便色黄不畅。诊断为久病水肿,肾脾两虚。
肾脾两虚肾炎水肿血压高
查看详情 →
余某,26岁,剖宫产后5个月,恶露淋漓未净,量少色紫夹块,下腹胀痛,腰酸,头晕乏力,大便偏燥,口干欲饮,寐劣。中医辨证为瘀血羁留胞宫,兼挟热毒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
肾脾两虚产后恶露不绝瘀血羁留胞宫热毒挟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,孕3胎,流产3胎,末次流产于1992年12月,行经期第三天就诊。月经15天,经量中等,经色紫黑有条块,经期腹痛,经前乳房微胀。舌苔薄黄,脉细数。辨证为肾脾两虚,血瘀。停经46天,体倦乏力,不思饮食,腰痛,乳房微胀,睡眠梦多,脉滑细而数,舌苔薄黄,尿妊娠试验阳性,辨证为早孕——肾虚证。
肾脾两虚经血瘀阻早孕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。主诉为不孕,病程较长,有3次流产史,末次流产为1994年7月。中医诊断为肾脾两虚,血瘀,冲任失调。辨证为肾虚证。望诊见舌苔薄黄,舌质红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月经周期不规律,经期腹痛,腰痛,白带不多,乳房胀,心慌。切诊见脉象细数。
肾脾两虚血瘀冲任失调月经不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主诉子宫肌瘤六年,月经量多,出血持续十余日。现症腹痛腰酸,面浮肢肿,便溏溲频。舌苔白腻质紫暗,有瘀点。脉弦。妇科检查子宫肌瘤如孕八周大。辨证为肾脾两虚,肝气郁结,冲任不固。
肾脾两虚子宫肌瘤肝气郁结冲任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男性。主诉尿后尿道口有煳状浊物残留,阴茎及会阴部胀痛,尿前如刀割火灼,尿后阴茎内作痒。病程3年未育。中医诊断为精浊,证属筋疝。病因病机为少年时酒色不慎,败精瘀阻冲脉,冲脉气阴亏损,脉络瘀滞。望诊未提。闻诊未提。问诊提及尿后浊物、阴茎胀痛、痒感。切诊未提。
肾脾两虚精浊筋疝相火妄动
查看详情 →
25岁 停经56天 月经14天 经色暗红有块 经期腹痛 腰痛 经前乳房胀 白带不多 小腹两侧痛 脉沉细而数 舌苔薄黄 停经 月经失调 肾脾两虚 血瘀 脉细数 舌苔薄黄 肾脾两虚血瘀兼下焦郁热 脉滑细数 舌苔薄黄 胎漏 脉滑细数 舌苔薄黄
肾脾两虚月经不调血瘀下焦郁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9岁,男性。主诉眩晕欲仆,天旋地转,走路不稳,恶心,偶见呕吐。病程自1983年10月21日起,持续数月。中医病名为眩晕,证型为肾、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肾脾两虚。望诊见面色白,眼眶发黑,舌澹红、苔白腻微黄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腰膝酸软,夜寐不安,胃纳不馨,大便溏薄。切诊脉象缓。
肾脾两虚眩晕发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0岁,女性。主诉视物模糊,看字不清,持续四年,看书写字需近距离,眼胀、易疲劳、怕光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肾脾两虚。面色皖白无华,胃纳量少,脉象细尺弱,舌象澹苔薄。体格检查示视力双眼均为0.4,散光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+4.50度,散光+0.75度,左眼同右。正光穴处有结节和压痛。
肾脾两虚远视散光能远怯近症视力低下
查看详情 →
20岁女性,经行紊乱,经量骤增,色澹质稀,淋漓持续10余日,带下绵绵,头晕乏力,纳少腰疲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肾脾两虚,冲任不固,带脉失约。
肾脾两虚崩漏经行紊乱带下绵绵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90岁,男性。反复头晕伴双下肢乏力1年,不能独自站立,行走困难,饮食、入睡欠佳。舌红苔薄白,脉弱。有脑动脉硬化、颈椎病病史20年。头部CT示脑白质变性,脑萎缩。中医诊断眩晕病,证属肾脾两虚。查体血压180/90mmHg,双下肢肌力Ⅳ级,心电图示窦性心律,顺时针转位。
肾脾两虚眩晕病高血压脑萎缩
查看详情 →
20岁女性,初潮13岁,经行紊乱,经量骤增,色淡质稀,淋漓十余日,带下绵绵。带下量多质稀若水,头晕乏力,纳少腰酸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辨证为肾脾两虚,冲任不固,带脉失约。
肾脾两虚经行紊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