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气活血+血瘀+气滞血瘀+胸痹+心悸

患者46岁,男性。左胸闷痛3个月,伴心悸气短、胃痛反酸、头晕头痛、睡眠欠佳。面色红赤,舌质红、苔薄白,脉左沉弦滑、右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属气阴两虚、肝旺阳亢、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、肝旺阳亢、气滞血瘀,上痹心胸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悸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8岁。反复咳嗽咳痰、胸闷气急5年,加重1月。间质性肺炎伴纤维化病史。面色晦黯,色素沉着明显。咳嗽咯痰明显,痰色黄白相兼。气急,坐位时明显,上楼梯加重。胸闷心悸,神疲懒言,少气无力。右肺干湿性罗音,左肺呼吸音减低。舌质紫红,苔白。脉细弱。证属痰浊内蕴,肺失宣降,痰阻气道,胸阳难振,由脾涉肾,影响心阳,血不养心。
气滞血瘀胸痹间质性肺炎肺失宣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男性。主诉心慌、发憋,动则加重3个月,有心梗病史2年多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属痰热蕴阻,气滞血瘀。望诊面色黯红,舌红黯少苔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心口堵闷不适。切诊脉沉滑略数。二诊脉弦缓,三诊脉弦缓,按之减,四诊脉弦缓,五诊脉弦缓。
胸痹气滞血瘀痰热蕴阻阳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主诉胸闷、心悸7年余,症状包括心悸、胸闷痛、眩晕、头痛、眠差、偶胃胀、大便黏滞不爽,血压90/60mmHg。舌红暗,苔薄白,舌下青紫,脉弦细。辨证为气滞血瘀,心脉痹阻。既往史包括脑供血不足、胆结石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脉痹阻眩晕头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7岁,女性。主诉胸闷、心悸7年余。辨证为气滞血瘀,心脉痹阻。望诊见舌暗,苔薄白,舌下青紫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眩晕、头痛、眠差、偶胃胀、大便黏滞不爽。切诊见脉弦细。
胸痹气滞血瘀胸阳不足寒凝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男性。主诉胸痛心悸2个月,加重20天。胸痛伴心悸,生气后加重,偶有头晕。舌质暗,舌苔白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胸痹(痰瘀交阻),心悸(气滞血瘀)。情志不舒致肝郁气结,横逆犯脾,脾失健运,湿郁生痰,痰瘀交阻,痹阻心脉,气滞血瘀,心失所养,气郁化火,循经上扰清空。
胸痹心悸气滞血瘀痰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胸闷,伴心慌、短气反复发作10余年。中医病名胸痹,证型胸阳不宣,气滞血瘀。望诊舌澹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胸闷甚,夜间不能平卧,足跗水肿,睡眠欠佳,精神疲惫,易疲劳。切诊脉沉细、结代,后脉细。
胸痹气滞血瘀冠心病心绞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1岁,男性。主诉胸痛时作3年,近因情绪波动致胸闷痹痛发作频繁,持续时间延长,伴两胁胀满。舌质暗、苔白滑,脉沉弦。诊断为胸痹,辨证为气滞血瘀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悸心肌缺血
查看详情 →
女,46岁,心前区不适伴胸闷、心悸、气短半年,症状加重后出现背部沉重及心前区剧痛,牵连项背部,体位变动痛甚。舌质紫暗,苔白薄,脉沉涩。气滞血瘀,阻塞心络,气机不畅之胸痹。
胸痹气滞血瘀心悸心前区疼痛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47岁,胸闷痞塞,时作刺痛,短气,咳唾白色稠痰,头晕,舌质澹红而暗,舌下瘀紫,苔白腻,脉沉紧,胸痹,气血瘀浊闭阻胸中,标实见证为主,舌质澹红苔薄白,脉弦细。
胸痹气滞血瘀冠心病痰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4岁。主诉发作性心前区闷疼8年,加重1年。心前区闷疼,重则彻背,多于劳累或生气后诱发,日发作3~5次,持续时间5~8分钟,胸闷憋气,善太息,心悸气短。舌澹暗苔薄白,脉细弦。中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(胸痹),证型气机不畅,心血瘀阻。望诊舌澹暗苔薄白,舌暗红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心前区闷疼、胸闷憋气、善太息、心悸气短。切诊脉细弦。
气滞血瘀胸痹冠心病心绞痛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