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岁女童,发热,皮肤丘疹样皮疹,椭圆形透亮水疱,胸背散见,伴痒感,少咳流涕,纳谷不香,便通溲黄,舌苔薄腻,舌红苔黄,脉象未提。外感时邪,兼夹湿食,病位在肺脾,病机为外感病毒时邪,湿食内蕴,伤及肺脾,邪从气泄,发于肌表。
水痘肺热脾湿表邪
查看详情 →
段某,1岁,阴囊肿大,小腹膨胀,昼夜啼哭,遍身发疹,午后发烧,小便色黄泡沫多。舌中黄腻苔,风、气二关指纹略紫。湿热之证,湿热侵入血分,湿热下流少腹阴部,气机阻滞。辨证为水疝病,病机为湿热侵入血分,气机阻滞,湿热下注。舌象黄腻,指纹紫,脉象未提及。
水疝湿热发疹神识不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形羸,肢肿胀,口生白糜,泄泻,湿蕴脾困,病程未明。病位在脾胃,病机为中气不足。面色萎黄,舌苔白腻,脉濡缓。主要症状包括泄泻、口生白糜、肢肿胀。病因为湿困,病机属脾虚湿盛,中气不足。
湿蕴脾困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泄泻
查看详情 →
16岁女性患者,壮热无汗,胸高气喘,鼻翼煽动,面颊红赤,大渴引饮,谵妄不识人,病势急剧。舌上有白点满布如珍珠状,脉浮数疾。湿热闭于气分,郁蒸肺胃,内逼营血,灼胃迫肺,逆传心包。满舌苔黑如煤,齿燥面垢,喘促痰鸣,涎液沾滞,表闭汗不得出,大便欲解不解。苔仍焦黑,脉洪数,神识昏乱,寻衣摸床,二便不知。神志稍清,大便溏黑极臭,舌上黑苔尽退。余邪内陷,沉困乏力,肺气已虚。热退身安,食欲增进。
湿温谵妄湿热闭于气分肺胃郁蒸内逼营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湿热浊淋,呃忒,清涎上泛。湿浊不得下泄,从上腾。舌苔不化,口咸沃水,水饮上逆。中阳不振,水饮停阻,外有恶寒。大便溏,脘闷口燥,夜有烘热。神疲口燥,苔干。中医病名属湿热浊淋,证型为湿浊上逆,病因病机为湿浊内蕴,中阳不振,水饮停阻。望诊见舌苔不化,舌象未详。闻诊有呃忒声,口咸。问诊见清涎上泛,口咸沃水,脘闷食少,津少湿恋。切诊未详述脉象。
湿热浊淋呃忒清涎上泛湿浊上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身热咳嗽,左胁作痛,神昏不宁,气升痰嘶,痰色稠黄,齿垢颧红,自汗渴饮。脉数浮弦,舌红苔黄。病情变化包括神昏减轻、痰黄厚、气升平定、白腐渐多、痰喘渐平、胸中如哽如阻、糜腐大化。病因病机为风邪化热,灼烁肺胃,津液熬炼为痰。中医病名属风温,证型为痰热壅肺,病因病机属风热犯肺,痰热内蕴。舌红苔黄,脉数浮弦,脉数弦滑,脉软滑。
风温犯肺肺热痰热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6年余,主诉疲劳乏力,腰腿酸痛,恶心呕吐,腹胀,下肢轻肿,大便溏。舌澹红,苔薄微黄,后转为舌澹红,苔根薄黄腻,再转为舌黯红,苔薄黄腻,最终舌红,苔薄黄。脉细。中医诊断肾劳,辨证脾肾气虚,湿浊内潴,气血生化乏源;脾肾气血不足,浊瘀内潴;湿浊内蕴,上扰清窍;脾肾两虚,湿浊内蕴。病机涉及脾肾气虚,湿浊内潴,浊瘀内潴,湿浊内蕴。
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气血生化乏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精神呆滞,夜寐欠佳,纳差胃呆,有疑虑妄想之征。脉沉缓略弦,两关脉盛,苔腻舌质红。辨证为肝胃郁结,阴津不足之证。舌质红,苔腻,脉沉缓略弦。病程未明确记载。中医病名为狂证,病因病机为情志抑郁五志化火。
狂证肝气郁结阴津不足虚火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痞满不舒,隐痛,饥不欲食,胃胀,口干舌燥,倦怠乏力,心慌气短。病程5年,3年前确诊萎缩性胃炎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。舌质红光无苔,脉细数。辨证属胃阴虚,胃失濡润和降。
萎缩性胃炎胃阴虚口干舌燥饥不欲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面黄色枯萎,发热,舌色鲜明,曾有便血。中医病名属阴黄。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为阴黄之候,发热非外感。望诊见面色枯萎,舌色鲜明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发热、便血。切诊未提及。
阴黄肝胆郁热便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手足木痛,不能屈伸,日晡微寒壮热,黏汗自出,胸脘满闷,大便闭结。脉沉弦数,舌红,苔黄黏腻。诊断为湿痹证。病程未明确。湿邪内蕴,风热袭络,致关节疼痛,筋脉失养。舌红,苔黄黏腻,脉沉弦数。日晡寒热,胸脘满闷,大便闭结。脉弦,舌红,苔黄。臂酸足木瘥,胃纳不馨,日晡寒热。脉滑,舌红。手能握,足能行,肩髃、尾闾骨痛,口干,胃纳增加。
湿痹证风热袭络湿邪内蕴阴虚内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4岁,男性。主诉目黄肤黄,纳呆泛恶,神疲体软,畏寒乏力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黄疸。证型为寒湿中阻,气阳不足。病因病机为寒湿内蕴,阳气不足。舌象苔黄腻,脉象沉细。口不渴,无明显外感表现。神疲体软,畏寒乏力,右胁肝区隐痛。
黄疸阴黄寒湿中阻气阳不足湿邪困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女性,主诉婚后6年不孕,经量偏少,经色暗红,经前乳房胀痛、痒,小腹胀痛,肛坠欲便,经后症状减轻。经行第4天量少未经,伴食欲不振,夜寐欠佳,脘腹胀满,得矢气则舒,大便溏薄。舌质澹红,苔白稍厚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不孕症,证型为肝肾亏损,冲任损伤,气血不足,胞脉不通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质澹红,苔白稍厚,脉细。
不孕症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胞脉不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年龄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右腿大骨折断损裂。病程自9月11日至9月30日。中医病名为右股骨干骨折。病因病机为外伤导致骨折。望诊见肌肤青紫外达,青紫肿势渐消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伤瘀未化,筋络肿胀酸楚,寐不能安,大腑欲行不下,夜寐不宁,胃纳不馨,口苦纳呆。切诊见脉象未提及。
右股骨干骨折伤瘀未化筋络肿胀酸楚阵阵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6岁。主诉低热2月余,伴咳嗽半月、高热6天。体温持续升高,伴有寒战、恶心、呕吐、咳嗽、痰粘。舌质红,苔黄。脉细软。中医诊断为太阳少阳合病、痹证(风寒湿痹,蕴结化热)、咳嗽(痰热蕴肺)、发热(瘀热互结)。
低热高热咳嗽痰热
查看详情 →
贺某,男,87岁。喘咳间作10年,受外邪则发,现气促,咳嗽,恶寒发热,头痛,皮肤瘙痒,抓之出血。舌质红,苔黄滑厚,脉弦滑数。辨证为痰热蕴肺,肺失清降,风热毒邪,郁于肌肤。痰多黄稠,口干,小便黄。二诊舌质红,苔黄滑仍厚,脉弦滑数。三诊舌澹红,苔黄滑,脉小滑数。余邪未尽,年迈体亏。
喘咳痰热蕴肺风热郁肤舌红苔黄
查看详情 →
产后瘀积,腹痛,脉涩滞。络脉阻塞,隧道不通。面色无华,舌象未提。声音低微,气味未提。少腹疼痛,病程未明。肠痈,肝虚血滞,寒凝气滞,瘀阻肠募。脉细涩,元气虚。
肠痈瘀阻脉涩少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女性。主诉慢性迁延性肝炎病史二年,近两月出现右胁下胀痛、食欲减退、精神不振、头晕、四肢疲软乏力、轻度恶寒发热、大便溏、小便微黄。舌淡,苔薄白,脉弦。超声波提示肝在右胁骨中线下2cm。诊断为肝郁脾虚,肝木乘脾。
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胁下胀痛食欲减退
查看详情 →
林左,年近花甲。大腹胀满,鼓之如鼓,小溲清白。脉沉细。思虑伤脾,脾阳不运,湿浊凝聚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问诊见纳谷减少,形瘦神疲,腑行不实。脉沉细。火衰不能生土,中阳不运,浊阴凝聚。形肉削瘦。
脾阳不运肾阳虚衰湿浊凝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中发背腐溃,疮顶深陷,肉坚肿,得脓不多,四围肿硬色紫,纳谷减少,舌苔薄腻,脉象虚弦或濡滑。督阳已衰,痰湿蕴结,营血凝塞,属阴疽。少阴阴阳本亏,痰湿凝结太阳之络,营卫循序失常。气血两亏,脾胃不健,余毒蕴湿未楚。虚火挟湿浊上浮,脾胃运化无权。
背疽气血两亏脾胃不健余毒蕴湿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