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虚衰+脉沉细

66岁男性,消渴,尿频5年,下肢发凉疼痛2日,坏疽一周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双目视物模糊,夜尿频多,手足发凉,右足趾发凉、麻木、剧烈疼痛,右足第二三趾颜色发黑,双下肢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消渴脱疽(阳虚瘀阻)。
脉沉细消渴脱疽阳虚瘀阻四肢发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4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手足发凉多汗、畏寒喜暖、头昏头痛、记忆力减退、食少纳差、心悸气短、四肢乏力、左上肢麻木酸痛。面色澹白,舌质澹红而润,右脉沉细弱无力,左脉沉伏欲绝,无脉。素体虚弱,阳气不足,心气虚,血脉动力不足,营气内虚,正气不固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阳虚血弱。病因病机为素体虚弱,阳气不足,不能温煦经络、通达四末,心气虚,血脉动力不足,营气内虚,正气不固。
脉沉细阳虚血弱心气虚营气内虚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男,69岁。阵发性胸闷3年,伴心前区疼痛加重5天。舌澹红,体胖大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。气阴两虚,痰瘀内阻。胸闷痛,气短乏力,口干多饮,睡眠欠佳,偶有恶心欲吐,多食,消瘦,大便秘结。心电图示Ⅱ、Ⅲ、AVF导联ST段上移0.1MV,血压140/105mmHg。
脉沉细冠心病气阴两虚痰瘀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1岁,男性。主诉盗汗5年,加重3个月。病程5年。中医病名盗汗。证型阳气虚衰,阴寒内盛证。病因病机阳虚阴盛。望诊颜面少华,舌澹,苔薄。脉象脉沉细。
阳气虚衰脉沉细阳虚盗汗阴寒内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2岁,女性。主诉四肢不温畏寒3年。病程3年。中医病名属虚劳,证型为阳虚阴寒。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,寒从内生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形寒畏冷,四肢不温,神疲乏力,纳食不佳,小便清长,大便稀溏。切诊见脉象沉细。
脉沉细阳虚阴寒四肢不温形寒畏冷
查看详情 →
女,43岁,左胸闷痛难忍20余日,心烦眠差,疲倦乏力,四肢冷,经期小腹冷痛。胸痹,阳气虚衰,寒痹血脉。面色澹,舌澹,脉沉细。四肢冷,经期小腹冷痛,胸闷痛,心烦,眠差,疲倦乏力。脉沉细。
阳气虚衰脉沉细胸痹寒痹血脉
查看详情 →
男,42岁,头晕20余天,头晕头重,走路有晃动感,胃纳欠佳,喜暖,口干苦、口黏,睡眠欠安,大便干,量少,2~3天1行。舌质红绛,苔薄黄,脉右沉细尺弱,左沉细弦。中医病名:眩晕,证型:痰湿郁热,病机:饮食不节,脾胃受损,升降失常,胃降不及,痰湿郁热,上扰清窍。
脉沉细眩晕脾胃受损痰湿郁热
查看详情 →
55岁男性,咳喘八年,心悸喘咳不能平卧,食欲减退,大便溏薄,小便短少,下肢浮肿,面色晦暗,口唇发青,舌质淡胖边有齿印,苔白腻,脉沉细缓。证属心脾肾阳气虚衰、水湿泛溢。
脉沉细肺心病心脾肾阳虚水湿泛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6岁,男性。主诉唾液分泌增多半月,伴腰背部酸痛、怕冷、夜间唾液增多、大便干结、夜尿多。舌质娇嫩、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为多唾症,证型为肾虚不固证。病因病机为肾气虚衰,固摄失职,津液外泄,肾阳不足,蒸腾气化功能减弱,致唾液增多。
脉沉细多唾症肾气虚衰舌薄白
查看详情 →
男,51岁,胸闷乏力1个月。胸痹,脾肾阳虚,寒凝血瘀。精神疲惫,声怯懒言,畏寒肢冷,舌质澹胖,舌质暗,脉沉细。舌暗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
脉沉细胸痹脾肾阳虚寒凝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女性。阴道流血2月。神清,面微黄少华,畏寒,小腹轻度压痛,阴道血少,色黯有小血块。舌胖大苔白,脉沉细。证属产时耗气伤血,气虚血失统摄。病机为气虚血失统摄,冲任不固,阳气虚衰。
阳气虚衰脉沉细人流术后恶露不绝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乏力,时有眩晕,病程半年余。心悸(心肾阳虚)。体形偏瘦,精神欠佳,血压90/55mmHg。舌淡,脉沉细无力。心肾阳虚,阳气不足,温煦失职,气化不利,导致心悸、乏力、眩晕、腰冷、浮肿等症状。
脉沉细心肾阳虚心悸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动则气喘目眩,语低声微,足肿尿少,口不渴。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为心衰,证属阳气虚衰、水湿内蕴。舌红夹青、苔黄腻。脉沉细、紧、促。面容枯藁,双目少神。
阳气虚衰脉沉细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