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血+肝风内动

患者26岁,男性。主诉劳累后头痛。中医诊断虚损、眩晕。病程未明确。舌暗红边有小齿痕,苔黄,脉沉弦而滑。病因病机为肝脾肾气阴两虚、肝阳上亢夹瘀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头胀、疲乏无力、腰酸腰痛、咽干痛、眠差、纳差。血压190/110mmHg,尿检蛋白(++++),白细胞(1~3),管型(0~3)。
肝风内动慢性肾炎高血压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性患者,手足痿软,不能握物,步履不稳,抽搐摇头,语言正常。舌红苔薄而腻,脉细带滑。头部CT示左顶叶脑血管畸形。诊断为先天疾患,五软之症。病因病机为血运失常,瘀阻脑窍,兼夹痰浊,筋纵不收。服药后症状改善,仍头晕,右手握力增强,足软步行欠稳。舌苔化薄净,脉沉细。瘀痰渐化,肾精本亏,虚风内动。
肝风内动脑瘫五软之症瘀阻脑窍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5岁,经前7天巅顶头痛,伴胸胁胀闷、乳房胀痛、口干欲呕、心烦易怒、失眠梦多,月经周期不定,量少色紫暗有块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而有力。证型为肝郁气滞,络脉不畅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经脉瘀滞。
肝风内动经行头痛肝气郁结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右半身不遂一日。病史示体质素虚,洗冷水澡后右半身知觉迟钝,有时拘挛,继发恶寒发热、头痛,后出现右半身拘挛疼痛,活动不遂。舌苔薄白,脉象弦细。中医病名属半身不遂,证型为肝阳上亢,病因病机为外风客入,阴血不足,风阳上扰,筋脉失养。望诊示舌苔薄白,闻诊未提,问诊示病程短,切诊示脉象弦细。
肝风内动半身不遂阴虚阳亢舌苔薄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头晕1天,面红如醉,体胖,前额发紧,口干苦,舌质暗红,舌苔薄黄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肝风内动,病因病机为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,风阳上扰。
肝风内动眩晕高血压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左侧嘴角歪斜,左上肢内收、屈不能伸,左下肢行走不稳,足尖点地,踝关节僵直,眼角肌肉抽搐,舌强语謇,舌体左歪,苔黄质红隐紫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为痉证,证型为肝阴不足、肝风内动。病因病机为肝血亏虚,筋脉失养,肝风扰动。望诊见舌体左歪、苔黄质红隐紫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症状持续多年,病程较长。切诊见脉细弦。
肝风内动痉证肝血亏虚肝郁不达
查看详情 →
9月龄女性患儿,主诉两月前因被子闷盖致昏迷、高热、腹泻、惊厥、项强,诊断为皮质盲。面容呆滞,烦躁不宁,肌肉瘦弱,两目无神,视物不见,舌红苔厚腻,指纹色紫。中医辨证为气滞热作、阴虚肝风内动。四诊见面容呆滞,舌红苔厚腻,指纹紫,脉象未提及。
肝风内动皮质盲气滞热盛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男性,37岁。右下肢持续性颤抖8个月,伴头晕、目眩、心烦失眠、汗出、纳差、嗳气。面红,苔薄白,中有剥脱。脉沉细,尺部尤弱。震颤麻痹综合征。肝肾阴虚,肝风内动,阴阳不相顺接。面色红,舌苔薄白,中有剥脱。脉沉细,尺部弱。
肝风内动震颤麻痹综合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,妊娠近7个月。肢面俱肿,头痛目眩,泛恶欲呕,突发肢搐神迷,目吊口噤,全身痉挛。疾病为子痫。初诊见面青唇紫,脉弦滑,舌质暗红,边有瘀斑。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肝阳暴越、气血逆乱之象,属肝肾阴虚,阴血亏虚,孤阳失潜,肝风内动,筋脉失养。
肝风内动阴血亏虚子痫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幼,性别未详。主要症状为周身筋脉拘挛,痛在肩、腕、腿胫,移徙走注不定,十指拘挛不能使用。病程延经数月。中医病名为历节,证型为肝血不足、筋络空虚、风自内生。病因病机为肝血不足,筋脉失养,风自内生。望诊未详,闻诊未详,问诊见筋脉拘挛、疼痛不定,切诊见脉来颈急,无和缓悠扬之态。
肝风内动肝气郁结筋脉失养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20岁女性,头痛头晕2天。血压186/138mmHg,浮肿(+),脉弦滑而大,舌红绛。阴血亏虚,肝风内动。
肝风内动先兆子痫肾阴虚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28岁,妊娠8月,疟疾间日发作,产后身体虚弱,谷物摄入不多,突发手足抽搐,人事不知,口吐涎沫,双目无光。六脉弦数。神志不清,四肢抽搐。产后阴血大虚,肝失荣养,风木妄动。面色苍白,舌象未提及,声音低微,气味未提及,症状描述包括神志不清、四肢抽搐,脉象弦数。
肝风内动妊娠疟疾产后血虚痰浊上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,主诉阵发性头晕、眼花,近期出现耳鸣、失眠,血压185/120mmHg。辨证为血不养肝、肝阳亢盛,病因病机为血不养肝,肝阳上亢。望诊见舌红,苔干少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心烦、性急、恶心、心悸。切诊见脉弦细而有力,重按微。
肝风内动阴血不足高血压肝阳亢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3岁,男性。主诉为头部及四肢抖动,伴头晕,呕吐4次。病程未明确记载。中医病名为颤症,证型为阴血不足,肝风内动。舌质黯红,舌苔薄白,脉弦滑细。病因病机为阴血不足,肝风内动,风邪走窜经络,上扰清窍。
阴血不足肝风内动功能性震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女性,全身关节游走痛,面部红斑日晒加重,乏力脱发,病程自1985年11月起。神志模煳,躁动,寻衣摸床,尿失禁,阵发性抽搐。体温38.6℃,血压13/8kPa。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无根。辨证为气阴两伤,毒邪攻心,痰迷心窍。系统性红斑狼疮,肺部感染,狼疮脑病。ANA抗体1:600,抗ds-DNA抗体37%,心肌损伤,脑电图重度异常。
肝风内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气阴两伤毒邪攻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左半身麻木,左侧口角歪斜50天。主症包括左侧口角歪斜、左半身麻木、右侧偏头痛、左手颤抖、肌肉跳动、腹胀、寐差、尿黄。舌黯红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(中经络,恢复期)。辨证为肝风内动,血瘀络阻,后转为肝风内动,阴血亏虚,继为肝风内动,营卫不和,再为肝风内动,脉络瘀阻,最终辨证为肝肾不足,营卫失和,气滞血瘀,血虚寒滞,营卫失和。
肝风内动阴血亏虚缺血性中风血瘀络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。主诉心慌、出汗、手颤半年,伴多梦、纳差、身困乏力、气短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溏、月经不调。体征形瘦,精神萎靡,手心多汗,闭眼睑缘颤动,舌质淡,苔薄少。检查见甲状腺Ⅰ°肿大,脉虚大而数,两寸虚甚,心率112次/分,血压100/60毫米汞柱。诊断为元气虚损,阴血不足,虚热内扰,引动肝风。四诊见舌质淡,苔薄少,脉虚大而数,两寸虚甚。
阴血不足肝风内动甲状腺机能亢进元气虚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,主诉神情忧郁不安、胸胁闷顿不适、面色苍黄无华、纳谷减少、上腹饱满、大便质稀、睡眠多梦。舌澹苔白,六脉皆细。辨属肝郁脾虚,气机失畅,内风将动。二诊见腹胀便稀减轻,胸胁邪气攻走不定,皮色苍白感冷,抽掣拘急,伴觉麻木,头晕目眩,视物欠清。舌澹苔白,脉左弦右细。诊断为肝郁血亏,筋脉失养,肝气虚风,窜扰经络。
肝风内动高血压肝郁脾虚营血虚损
查看详情 →
女,38岁,间断抽搐发作15年,加重3年。主症为角弓反张,意识清楚,无猪羊叫声,发作时伴呼吸困难、腹部凹陷、胸部高起、头大如斗,发作频繁,多于月经前后,伴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胃脘不适、周身乏力、双腿发空感、夜间噩梦。面色晦滞,多黑色细小斑点,舌淡红苔薄白,舌体偏瘦,伸舌不及唇外,脉弦细如丝,双尺空虚。中医诊断为肝风夹冲气逆而犯上。病因病机为惊恐伤肾,水不涵木,肝肾两亏,精血不足,肝失疏泄,气机不畅,肾不纳气。
肝风内动抽搐发作肝肾不足气机郁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三十多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心悸自汗,痉挛不止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痉,证型为气虚血亏,病因病机为劳伤元气,血液不足,肝风内动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心悸自汗,痉挛不止,病史为身体素弱。切诊脉弦无力。
肝风内动气虚血亏筋拘急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