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27岁,男性。主诉为胁痛、黄疸,病程2月。中医病名胁痛,证型肝胆湿热,痰瘀互结,疏泄失司。舌质红有紫气,苔黄腻,脉小弦。复诊时舌暗红,苔薄黄腻,脉小弦滑。
肝胆结石肝胆湿热痰瘀互结胁痛隐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原发性高血压6年,溃疡性结肠炎10余年。主症包括头晕、胸闷、心慌、失眠、呕吐、耳鸣、胃脘胀满、纳少、少腹痛、大便不成形、胸腹部怕冷、腰痛、阳痿、早泄、牙齿松动、牙龈萎缩。面色晦暗,两颧部色素沉着。舌质澹苔腻,脉沉弦。证属厥阴病寒热错杂,土虚木乘。
高血压溃疡性结肠炎肝气郁结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主诉为寒热似疟、腹中痞块胀痛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痞证,证型为肝气郁结,病因病机为湿饮过盛、凝结经脉,肝经郁结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寒热似疟、腹中痞块胀痛、胁下作胀、身软、身热、胃气不和,切诊脉息弦滑、弦缓、滑缓、和缓。
痞证肝气郁结瘀滞湿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女性。主诉产后3月余脱发,脱发处皮肤光滑,无皮屑,伴头皮瘙痒、头晕、心烦、失眠多梦、口干口苦、鼻衄、小便短赤、小腹胀痛。舌边尖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辨证为血虚受风,风盛血燥,肝经郁热,脉络受阻。
血虚受风肝经郁热风盛血燥阴虚内热
查看详情 →
36岁,产后恶露未尽,胁腹掣痛,牵动乳下虚里,神疲体倦,胃纳呆钝,面色青白。舌红苔黄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血海瘀阻,夹肝郁气滞作痛,虚中夹实证。望诊面色青白,舌红苔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恶露未尽、胁腹掣痛、神疲体倦、胃纳呆钝。切诊脉弦细。
产后恶露未尽血海瘀阻肝郁气滞虚中夹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。主诉为失眠、精神不佳、胸闷、食少、乏力、大便不调、腰痛、耳鸣。病程一月。中医病名为郁证,证型为肝郁抑脾,心肾不足。望诊见舌红,苔薄灰白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性格内向,喜生闷气;切诊见脉滑无力。
郁证肝郁抑脾心肾不足肝脾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,6岁。高热,四肢厥冷,手足抽搐,面色白,神志昏迷,大便培养为宋内氏痢疾杆菌。高热40.5℃,两脉沉数,舌苔黄垢。诊断暴发疫痢,来势险急。现症见高热,神志昏迷,抽搐,大便痢滞,舌苔黄腻。身热尚有,腹痛,便下粘冻,小溲短赤,舌尖红绛,苔灰腻。两脉滑数。诊断痢滞未化,湿热蕴结。现症见便痢粘冻,舌苔已薄,胃气亦和,两脉滑数。诊断食复。
疫痢热毒未清湿热蕴结食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女性,右侧少腹部疼痛2年。舌质红,苔澹黄,微腻,脉细弦缓。湿热内结,气机壅滞,腑气不通。口干,纳可,大便质硬如羊屎,小便黄。腹部触诊肝在胁下约1.5cm,有触痛。
慢性乙状结肠炎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
查看详情 →
37岁,左胁下肥气病程4、5年,腹胀大如鼓,小便黄赤,鼻出血。肝经郁火。面色萎黄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脾运化失职,肝火犯脾,气滞血瘀。
肥气肝经郁火臌胀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女性。主诉胃痛伴恶心40天。胃痛时轻时重,胃脘胀满,食欲不振,嗳气恶心,右胁隐痛,大便秘结,睡眠差。舌暗稍红,苔黄稍腻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胃脘痛(肝胃不和)。病机为肝气郁结,胃气失和。
胃脘痛肝胃不和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主诉胃痛脘腹胀满,嘈杂反酸,病程近两年。中医诊断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兼阴虚。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,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郁而化热,伤及胃阴。望诊面色潮红,舌体瘦薄质红,苔少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胃脘痛、胀满、嘈杂反酸、食减纳差、嗳气、急躁易怒、心烦难眠、口干、大便干结。切诊脉弦细而数。
胃痛肝气犯胃阴虚胃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腹胀、腹肿、下肢肿胀、心慌、胸闷气短、喘咳、小便短黄、大便三日不行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湿阻气机,水湿泛滥。舌象为苔黄厚,脉象为脉弦滑。病程为20余日。
腹胀腹肿下肢肿胀心慌心跳胸闷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岁不详,主要症状包括咳嗽痰多、右胁剧痛、不能转侧、不能安眠、头眩力乏、神疲肢倦、形瘦色咣、汗泄恶风、小溲黄少、腑行干燥。中医病名为痰瘀阻滞,证型为气滞痰瘀、肺肾本虚。病因病机为气滞、顽痰、瘀血留恋,风寒易袭。望诊见舌苔薄白腻,右半较厚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咳嗽、痰多、胁痛、失眠、汗泄、小便短黄、便秘等。切诊见脉象弦滑数,左弦更紧,右寸虚滑,右尺沉弱。
心肺虚痰湿留恋气血郁滞风寒易袭
查看详情 →
傅某,22岁,主诉头痛而胀,尤以头后为甚,心跳气短,急躁易怒,大便数日一解,全身乏力,月经不调,量少色澹,面色贫血。舌苔薄白,脉象沉软。诊断为血亏、心失所养、血不养肝、肠枯不润。病程年余,始于用脑过度。
血亏肝郁肠枯不润心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女性。右上腹胀满疼痛,牵掣不舒,口苦。胁痛。肝胆湿热。舌根部薄黄腻,脉细。
胆囊炎胆石症肝胆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身热不扬,汗泄欠畅,胸胁疼痛,泛恶,腹胀矢气较松,小溲欠畅。舌苔薄光,质不红绛,脉濡软微数。舌苔剥光,质不红绛,脉濡滑且数。舌光无华,脉沉软微数。舌薄光有裂纹,脉濡滑。舌薄光有裂,脉濡滑。舌光而澹红,中有裂纹,脉弦滑。舌光无苔,脉濡滑。中医诊断涉及气虚有滞、血虚有瘀、阴虚于内、郁而生热、气滞血瘀、三焦决渎失司、肝阴不足、肝气郁结、营血凝涩、肝脾两虚、水湿凝结太阴之经、肝阴不足、肝气有余、气机郁塞不宣、膀胱气化失常、肝脾之气郁结、三焦决渎失常度、膀胱气化不利、气阴两虚。
虚热气滞血瘀肝阴不足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女,78岁,恶心呕吐1周,舌深红,边紫暗,少苔,脉弦滑,胃阴不足,胃气上逆,胃失和降,气逆向上,虚热内生,阴津不足,腑气紊乱,耗气伤血,胃热嘈杂,便稀,精神委靡,头晕乏力。
恶心呕吐胃阴不足胃气上逆术后腑气紊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女性。头痛2年余,加重1个月,双颞侧疼痛伴紧缩感,劳累及紧张时加重,伴心烦易怒,眠差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紧。中医诊断头风,证属肝气郁结、气郁化火。
头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心烦易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3岁。主要症状为腹胀泄泻,胃纳不甘,厌食油腻。病程较长。中医诊断为脾寒,运化功能衰退。舌象胖色澹少苔,脉弦无力。病机为脾寒导致运化失职,下元不固。
慢性肝炎胆石症肝恶性肿瘤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头部外伤史,1972年跌伤后昏厥,病程较长。主诉为头眩胀痛、头晕、神疲腰酸、记忆减退、夜寐欠安、握物不自主。脉细弦数,舌苔薄腻。中医病名属眩晕,证型为肝阳上亢、痰浊中阻。病因病机为外伤后肝阳上扰,痰浊内生。望诊见舌苔薄腻,闻诊未提,问诊见头晕胀痛、神疲乏力、记忆减退,切诊脉细弦数。
头部内伤肝阳上扰痰浊中阻心脾两亏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