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亚填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肖亚填
- 性别:男
- 年龄:71岁
- 职业:农民
- 就诊时间:1986年7月19日
病史
- 少年时代:家境贫困,缺衣少食,依靠打短工挖野菜为生。
- 数年来:经常发生胃隐疼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稀等症状。
- 1985年4月:因劳累上火,症状未缓解,出现咽食不利现象。
- 1986年7月5日:纤维胃肠镜检查,诊断为“食道贲门腺样癌,伴食管上皮细胞增生”。
初诊(1986年7月19日)
- 症状:面黄饥瘦,色泽晦暗,舌质紫红胖大,舌苔灰厚腻,脉滑弱无力。
- 辨证诊断:胃阳不振,纳入失利;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,则水聚于内,水湿不化,津液不布;湿蕴于内,痰核流注太阴经,久成湿毒,湿毒泛滥,浸淫恶变。
- 治疗方法:通经活络,生津化痰,健脾和胃,活血化瘀,清热解毒。
- 禁忌:羊肉、鸡肉、鱼肉、酒、烟、辣椒、花生、瓜子。
- 用药:
- 消瘤丸,每日3次,每次1丸,用蜂蜜水送服。
- 外用蛤蟆散,每日夜间用1次,每次0.5克,用醋调成稀粥状抹于左胸部。
- 内用蛤蟆散,干撒口内,每日3次,每次0.1克,随意缓缓咽下,不用水冲服。
- 处方:天精草20克、五味子15克、王不留10克、龙骨15克、牡蛎15克、半枝莲20克、金银花20克、元参20克、桃仁10克、枸杞子12克、炒谷芽12克、小海石20克、大黄12克,水煎服。每日1剂,每剂煎两次,早晚各服1次。
二诊(1986年8月18日)
- 症状:粘液粘痰消失,饮食较顺利,胸闷减轻。
- 调整用药:去龙骨、牡蛎,加党参20克、山药10克。
三诊(1986年9月30日)
- 症状:腰疼好转,咽干。
- 调整用药:加花粉12克。
四诊(1986年10月27日)
- 症状:每顿能吃半个泡馍,身感力增,大便增多,舌质红微暗,舌苔灰厚,脉沉弦。
- 调整用药:天精草20克、金银花20克、党参12克、鸡内金12克、陈皮12克、丹皮10克、生地12克、车前草12克、蒌仁12克、鬼臼石10克、王不留10克,水煎服。
五诊(1986年11月26日)
- 症状:腰疼减轻,有时咯气、口渴。
- 调整用药:加花粉15克。
六诊(1986年12月30日)
- 症状:饮食增多,精神尚可,但有咽噎感。
- 调整用药:继续用药。
七诊(1987年1月20日)
- 症状:每顿能吃1个馍、2碗饭,腰疼消失,全身感到有力,但有时咯气。
- 调整用药:黄芩12克、黄连10克、黄柏6克、丹参20克、寸冬12克、藿香10克、制莱菔子12克、花粉10克、白术10克、桔梗12克、丁香6克。
八诊(1987年2月25日)
- 症状:饮食增多,吞咽顺利,面色红润,舌质红、苔灰微黄,脉沉弦。
- 调整用药:停服汤药和外用蛤蟆散,继续服用消瘤丸及内用蛤蟆散,用量同前。
九诊(1987年3月30日)
- 症状:前几天大便稀,服用两片西药后正常。
十诊(1987年4月25日)
- 症状:每日操持些家务劳动,偶而吐口痰,四肢有力。
- 建议:每天服5个消瘤丸,进一步治疗。
十一诊(1987年5月30日)
- 症状:有时头晕,舌质红、苔灰微黄,脉沉弦微数,肝火盛。
- 调整用药:白萝卜30克、大枣5个、青石头50克、老丝瓜1节,水煎服。
十三诊(1987年7月12日)
- 症状:饮食顺利,每天还能到田间劳动。
- 检查结果:1987年11月6日在普宁县洪阳人民医院放射科做胃肠透视,结果:“未见异常,上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。”
按语
- 贲门癌的病因和症状:贲门癌多发生在45~65岁之间,发病率高,病因包括过度劳累、生气、长期饮烫食、饮食不卫生、暴饮暴食等。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胃口难受、饮食梗噎、吐痰、头晕、精神不振、咯气、胸背疼痛等。
- 治疗原则:不能用性烈的药物,一般通过辨证后,用扶正、生津、补气、化痰、活血、解毒的药物治疗效果最佳。
- 家父传授的治疗经验:“三阳结阴膈为证,痰发血瘀无隙空,脾胃精血乃枯涸,病机忧思饮劳成,急治解郁先通经,健脾泻下方收功。”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