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论治医案
病因病机
基本病机
脾肾亏虚为本,浊毒瘀血蕴结弥漫三焦为标。
病程分期
慢性肾衰竭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临床上分为4个阶段:
- 肾贮备能力下降期
- 氮质血症期
- 肾功能衰竭期
- 尿毒症期
中医病机
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“虚劳”、“水肿”、“呕吐”、“关格”、“腰痛”、“癃闭”等范畴,正虚邪实已成共识。正虚包括气、血、阴、阳的虚损,实邪为湿浊、水毒和瘀血。内因主要为脾肾亏虚;外因多为六邪、皮肤疮毒、肾毒性药物侵犯肾脏,或失治误治,出现脾肾阴阳衰惫,气虚不化,而致湿浊毒邪内蕴。
辨证论治
邪浊上犯及肺证
主证
- 恶寒发热,头痛鼻塞,喷嚏,流清涕,口干微渴,咽红肿痛,咳嗽咯黄白痰,恶心呕吐,或口有尿味,皮肤干燥、瘙痒,尿闭,大便秘结,舌质澹,苔薄白或黄,脉浮。
辨证分析
- 脾气不足,土不生金,常累及肺卫,导致卫外不固,反复感受外邪,而感受外邪又常常使肾病反复发作。本虚易受邪,邪犯更伤正,如是反复,恶性循环,以致正气日衰,病情日重,甚至急转直下,出现湿浊毒邪上犯心包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