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76岁,女性。主诉胸痛伴心慌反复发作一年,加重一周。胸痛、心慌、气短乏力、视物模糊、语声低微、心烦急躁、眠差、大便干。面色萎黄,舌红,苔黄白相间腻,脉弦细滑。中医诊断心痹,证型痰热证。既往史冠心病20余年,起搏器植入术后,房颤,高脂血症,心衰病史。
心痹痰热证冠心病心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主诉心慌、乏力,活动后加重,伴气喘、夜间不能平卧,病情逐年加重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心脉瘀阻,心气衰弱。舌质暗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
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心脉瘀阻心气衰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主诉心慌、乏力,活动加重,气喘,夜间不能平卧,病情逐年加重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属心脉瘀阻,心气衰弱。舌质暗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病程较长,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,心功能不全,左心扩大,室壁运动障碍,二尖瓣反流。
心梗后心阳虚衰心脉瘀阻心气衰弱
查看详情 →
男,72岁。胸闷心悸气短,时有头晕,动则疲乏,阴雨、气压低不适感加重,冬季肢冷,体重下降,易汗,两下肢浮肿,睡眠不佳。舌暗淡苔薄润,脉虚弦,三五不调。二尖瓣脱垂,房颤病史8年。心肾阳虚,气血不足。
心肾阳虚气血不足胸闷心悸头晕乏力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主诉心前区压痛、胸部闷胀、心悸。心律不规则,早搏10次/分,心尖区可闻及Ⅰ/6级收缩期杂音及收缩中期喀嚓音,心电图提示左室顺应性差、频发室性早搏,B型超声波提示二尖瓣前叶腱索粗大,二尖瓣脱垂。
心悸胸闷早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女性。反复阵作胸闷憋气10余年。中医诊断为胸痹。证型为气阴不足、血瘀水停。病因病机包括心气不足、血瘀阻络、水饮内停。舌暗,苔白;脉沉弦。查体见双下肺湿啰音,血压升高,心率正常,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增大、左室功能减退、二尖瓣及三尖瓣病变。核素心肌显像示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,室壁瘤形成。
胸痹气阴不足血瘀水停心功能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男性。神清,精神欠佳,面色少华。前胸壁窦道,胸骨切口中上段各有一个约0.5cm直径疮口,深达胸骨,分泌物稀少。局部检查见前胸正中20cm手术瘢痕,中上段各有一个约0.5cm直径疮口,肉芽不鲜,深达胸骨,分泌物稀少。素体虚弱,复加手术损伤,气血损伤,外染邪毒,邪正交争,致正虚邪恋。中医诊断为窦道,证型为正虚邪恋。
窦道正虚邪恋气血亏虚手术创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男性。主诉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3年。现病史示前胸压榨性疼痛,放射至左肩,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,休息或硝酸酯制剂可缓解,伴胸闷、憋气,心电图示心肌缺血。舌质暗,苔白。中医诊断胸痹,辨证血瘀阻络。望诊舌质暗,舌苔白。闻诊未提。问诊示心前区闷痛、胸闷、憋气,病程3年。切诊未提。
冠心病胸痹血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动则气喘目眩,语低声微,足肿尿少,口不渴。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为心衰,证属阳气虚衰、水湿内蕴。舌红夹青、苔黄腻。脉沉细、紧、促。面容枯藁,双目少神。
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阳气虚衰水湿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6岁,女性。主诉胸痛伴心慌反复发作一年,加重一周。胸痛、心慌、气短乏力、视物模糊、语声低微、心烦急躁、眠差、大便干。面色萎黄,舌红,苔黄白相间,腻,脉弦细滑。冠心病病史20余年,起搏器植入术后,房颤,高脂血症,心衰病史。中医诊断心痹(痰热证)。
心痹痰热证胸痛心慌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