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,43岁,胃脘隐痛、胀满5年,口干唇燥,大便干,倦怠乏力,食少纳呆。舌质红、苔薄白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,气机不畅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
胃脘隐痛气阴两虚气机不畅口干唇燥
查看详情 →
五十岁,面色苍,发热,恶食,上吐下泻,昏闷烦躁,头痛,身痛。脉洪数。中医病名属胃虚发斑,证型为胃虚无根之火,病因病机为胃虚失守之火游行于外。望诊见面色苍,舌象未提。闻诊无描述。问诊见发热、恶食、吐泻、头痛、身痛。切诊脉洪数。
胃虚发斑胃热发斑无根之火红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,主诉胃溃疡十余年,呃逆不舒,遇寒加重,呃声低沉,饮食减少。面色萎黄,形体瘦弱,舌质淡,体胖,苔薄白,脉沉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,中气不守上逆动膈。病因为阳气虚弱,寒邪积于胃,胃失和降,气逆而上。
胃溃疡脾胃虚寒寒呃
查看详情 →
女,65岁,不自主张闭口、弄舌3年,加重2年,四肢无力3小时。中风中经络,阴虚风动,风痰阻络。左侧中枢性面瘫,吐词不清,悬雍垂右偏,左侧肌力Ⅱ级,肌张力降低,左侧腱反射减弱,病理征阳性。舌微红绛无裂纹,苔薄黄,脉细。头颅CT示脑梗死、脑萎缩。高血压病史9年,糖尿病史6年,胆囊炎伴胆囊积液。
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风痰阻络痰热内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突发寒战,手足厥冷,意识丧失,渐次恢复,一日数次。气虚之极,内寒外显。脉微无力,舌滑润。病机为气虚致寒颤,内热反现外寒之象。
气虚之极内热外寒外寒内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形体壮实,嗜好热酒。突发目盲,脉象涩滞。中医病名为目盲,证型属血瘀阻络。病因因热酒伤胃,胃气污浊,血行不畅,瘀阻脉络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示嗜酒及目盲症状,切诊见脉象涩滞。
目盲血瘀胃气污浊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91岁,男性。主诉呼吸困难伴发热、咳嗽3天,加重1天。神识朦胧,喘息水肿,肺肾亏虚,水液不行,酿生痰湿,肺气痹阻,胀腹便结。舌质澹紫,苔白腻,脉浮数。二诊见舌质澹黯,苔薄少,脉细滑。三诊颜面泛红有光泽,神识渐清,语声无力,肢体萎软,双手微抖。舌质澹红,舌苔薄少,脉弦滑。四诊神清气平,颜面有光泽,能言语应答,痰液白黏,能咯出,小便色清,手足温暖,肢体无震颤。舌质澹红,舌苔由中部渐生,澹白薄少,脉象和缓,细弦。
重症肺炎肺肾亏虚痰瘀内阻气血逆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男,7岁,发热5天,体温高达40.3℃,神志模糊,间有抽搐,面红唇赤,口渴,舌苔厚黄,脉滑数。证属暑温,病因病机为外邪热盛而内有伏湿。望诊见面红唇赤,舌苔厚黄。闻诊无明显描述。问诊见发热、神志模糊、抽搐、口渴。切诊见脉滑数。
乙型脑炎暑温热盛痰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5岁。主诉月事不经,已历数载。病程较长,曾有崩漏史,现带经月余,血犹不止,色澹质薄,量多无块。乏力,气短懒言,怔忡少寐,腰背酸楚,纳少便溏,面色无华。舌澹苔薄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,辨证为劳伤心脾,气血两亏,统摄失职。望诊见面色无华,舌澹苔薄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乏力、气短、纳少、便溏、腰酸。切诊脉沉细。
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血两亏劳伤心脾统摄失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8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、乏力2年,劳累及外感后加重。中医病名属眩晕、虚劳。证型为少阴阳虚,清阳不展。症状包括头晕目眩、气短心悸、肢冷乏力、纳呆神疲、失眠多梦。舌象澹苔薄白,脉象沉缓无力。
低血压少阴阳虚清阳不展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28岁,女性。主诉闭经8月,伴头昏、气短、无力,动则心悸,纳差,脘腹痞塞隐痛。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唇舌澹红,脉虚细。中医病名闭经,证型脾阳不振,中气下陷,病机胃虚不能受纳水谷,导致血虚经闭。
闭经脾阳不振中气下陷血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4岁,女性。主诉经停3月余,伴胸闷倦怠、恶心呕吐。中医诊断妊娠呕吐,代谢性酸中毒。症状包括呕吐频繁、胆汁及粘涎、形体赢弱、精神疲惫、心烦气短、口渴喜冷饮、大便干燥、小便短少。舌光红少苔,脉细弦虚滑。辨证为气阴两亏,燥热内盛,肝横胃逆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象光红少苔,脉细弦虚滑,症状包括呕吐、精神疲惫、口渴、便秘、尿少。
妊娠呕吐气阴两亏燥热内盛肝横胃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近七十,下利,完谷不化,脐腹冷痛,足胫寒,以手搔之不知痛痒,常烧石以温之亦不得暖,脉沉细而微。中医病名属下利,证型为寒湿困脾,病因病机为年高气弱,饮食失节,履于卑湿,阳不外固,寒湿相合而为病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下利、脐腹冷痛、足胫寒,切诊脉沉细而微。
下利腹痛阳虚寒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气短,胸闷胸痛年余。中医诊断心阳虚损,心阴虚损,痰湿闭阻。证型表现为心烦,失眠,心惕惕然悸动,形体偏胖。舌红少津、边有齿印。脉虚弦结代。
冠心病心阳虚损心阴虚损痰湿闭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63岁,食后即便,大便完谷不化2年7月,便中夹白色黏胨,形寒肢冷,嗳气,小腹痛,盗汗,不敢多食,眠浅易醒。脾(阳)气虚弱、湿浊内盛。面色苍白,舌淡胖有齿痕,脉沉迟。形寒肢冷,嗳气,小腹痛,盗汗,眠浅易醒。脉沉迟。
脾阳虚肾阳虚湿浊内盛完谷不化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9岁,女性。月经周期不定,经期延长,淋漓不断,突发大量出血。面色澹黄,舌苔白、质澹红,脉象沉弱。中医诊断为崩证,辨证为心脾两虚、肝肾失于封藏、脾不统血。病机为心脾两虚,肝肾失守,冲任不固。
崩证心脾两虚肝肾失守脾不统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,男性。主诉为早泄,病程2年。中医病名为早泄,证型为肾气不固。病因病机为肾气不固,摄精失司。舌澹红,苔白,脉弦缓尺弱。腰酸膝软,神疲嗜卧,房事交合时泄精迅速,其势委顿。
早泄肾气不固精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产后腹胀如臌,病程绵长,半月或旬日一发。气不摄血,血崩阴伤,肝脾伤而阳气式微。脉细如丝。舌强渐平,肿胀减退。营卫两虚,虚阳上越。便血未发,神脉皆段。中气有权摄血,精神行动安适。
血崩阴伤气不摄血肝脾伤阳气虚
查看详情 →
夏某,男,40岁。肝区微痛微胀,精神委顿。舌澹红,苔黄腻。脉弦滑。诊断为肝癌,辨证为早年肝受邪伤,久病入络,络痹血瘀,与湿热邪毒凝搏成症。
肝癌肝郁气滞血瘀湿热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46岁,胃脘部隐痛胀满,饥饿时加重,伴纳呆、口干苦、大便溏,舌质澹红、苔腻略黄,脉弦滑,中医诊断胃脘痛,证型为肝胃不和、虚实错杂兼湿热。
胃脘痛肝胃不和虚实错杂湿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