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,男,47岁,大便稀、便中有脓血,每日6~9次,便前腹痛,肠鸣,腰酸疲劳,纳食减少,白蛋白减低。面色苍白,神疲乏力,舌澹苔白腻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,脾伤滑脱,阳损毒结,酿成脓血。
脾肾阳虚克罗恩病脾伤滑脱阳损毒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不详,主诉为水肿、尿少、乏力、纳呆、泛呕,病程约5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脾肾阳虚,水湿潴留,气虚血瘀。望诊见面色润白,舌象未提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神疲、纳呆、泛呕、小便短少。切诊脉象未提。
脾肾阳虚慢性肾炎水湿潴留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男,55岁,慢性腹泻十余年,大便溏薄,日下4~5次,不能食生冷油腻,吃则腹痛下坠,大便溏稀夹杂脓样黏沫,日下4~5次,面色晦黄,形体瘦弱,食欲缺乏,体困神疲,两腿沉重无力,晕眩,胸闷气短,舌质澹,口不渴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,中气下陷,病因先天禀赋不足,生活调摄失宜,寒气客胃,伤及脾运,病久必虚,病机为脾阳不足,脾之升运功能障碍,气虚下陷,大肠不固,便成泄泻,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脾受其制,不能腐熟水谷。
脾肾阳虚慢性结肠炎中气下陷大便溏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不规则阴道出血20余日,经血量不多,色澹,无血块,小腹隐痛。舌澹苔白,边有齿痕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崩漏,证属脾肾不足,气虚阳虚。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血。
崩漏脾肾不足气虚阳虚阴道出血
查看详情 →
80岁男性,血尿、小便不尽、下腹部胀痛、小便淋沥不尽、刺痛,病程自2010年4月起。中医病名膀胱癌,证型脾肾阳虚兼下焦湿热。面色皎白,舌质红苔薄黄,脉细弱数。主症包括头昏眼花、体乏无力、下腹部坠胀疼痛、小便淋沥不尽、淡红色、大便干结、纳食少、失眠多梦。病机为热邪郁结下焦,灼烙津液,肝肾阴虚,气血双亏。
脾肾阳虚膀胱癌下焦湿热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51岁,月经失调一年,白带增多,经量增多,经期延长,腰酸肢软,眩晕,纳差,声音低微,精神萎靡。脉虚而芤,两尺俱弱,舌淡苔薄。脾肾阳虚型崩漏。
脾肾阳虚崩漏月经失调白带增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,主诉两下肢紫癜反复8月,牙龈渗血,头昏,神疲,夜寐不实。舌苔薄,脉细缓。中医诊断为气血亏虚,气不摄血,血溢肌肤之肌衄。病程较长,症状以出血为主,伴有气血不足表现。舌象薄,脉细。二诊时紫癜渐消,血小板回升,精神改善,脉细。诊断转为脾肾阳虚,气不摄血。
脾肾阳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血亏虚气不摄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女性,主诉经期淋漓不断3年,色黑紫有血块,伴腰腿酸楚、少腹坠痛、头晕气短、倦怠无力。中医诊断月经淋漓不断,证型为脾肾阳虚,病机为气血双损,虚寒为祟。舌质淡有齿痕,脉沉迟而弱。
脾肾阳虚月经淋漓血海不固气血双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1岁,男性,主诉浮肿、血尿、蛋白尿、管型尿,病程1年半。中医诊断水肿。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,兼有肾虚。症状包括眼睑、颜面、下肢浮肿,面色晦暗,头痛,口渴,咽喉肿痛,鼻塞流脓涕,神疲乏力,纳呆,五心烦热,尿赤。舌质红,苔黄白相兼,脉数。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(+++),血浆白蛋白降低。
脾肾阳虚水肿肾病综合征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男性。主诉反复全身浮肿,腰痛腹胀1年半。中医病名慢性肾炎,证型脾肾虚极,精关不固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沉缓。颜面四肢浮肿,心累气短,头晕耳鸣,腰痛腹胀,食少便溏,怯寒神倦,四肢不温,小便少而浑浊,夜尿多,神怯懒言,自汗,踝胫微肿,腰冷脊凉。
脾肾阳虚慢性肾炎脾肾虚极精关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主诉面色萎黄而浮,食后脘胀,大便溏薄,入暮足肿,神疲肢乏,口干尿少,易于感冒。舌淡尖红,苔薄,脉细软。辨证为肾精不固、湿热未尽。舌体胖,舌尖偏红,舌苔薄腻,脉小弦。病因病机为脾肾两虚,风寒湿热为诱因,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失调。中医病名属肾风、肾厥、关格范畴。
脾肾阳虚慢性肾炎肾气不固湿热羁留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