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岁男性,昏迷2天,突发昏倒,不省人事,口眼歪斜,郁怒后发病。中医病名中风(中脏腑),证型肝阳暴亢,夹风痰上扰。面色晦暗,舌质红,舌苔黄腻,脉弦滑。声音低微,气息粗重,问诊提示情志拂郁,病程2天。
中风阳闭肝阳暴亢痰湿内盛
查看详情 →
16岁男性患者,主诉饭后脘腹阵发性疼痛,痛向肩胁放散,呕吐食物并伴蛔虫排出。面容痛苦,舌淡苔腻,脉沉缓,腹诊剑突右侧压痛,触条状包块。证属蛔厥,病机为脾失健运,湿生肝郁化热,蛔虫上窜胆道。巩膜有蓝点,唇内有白色小颗粒。
胆道蛔虫症蛔厥腹痛如绞呕吐蛔虫
查看详情 →
4岁6个月女童,腹痛6日,发热2日。腹痛绕脐,时轻时重,剧烈难忍,弯腰曲背,痛时无反射痛。急性痛苦病容,精神萎靡,面色苍白,舌质红绛,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中医诊断为蛔厥证,证型为湿、热、寒、积、滞挟杂之蛔扰闭厥,偏重于寒热错杂。巩膜见蓝色斑点,腹部剑突下压痛,肝大,B超示肝内外胆管蛔虫并感染。
胆道蛔虫病寒热错杂肝胆湿热腹痛剧烈
查看详情 →
14岁男性,腹痛,剑突下痛,阵阵加剧,口渴欲饮,吐蛔虫1条,发热,肢厥自汗,目闭神昏。舌苔薄白,中心微黄,脉弦滑而数,巩膜发黄。证属寒热错杂。
腹痛吐蛔寒热错杂发热肢厥脉滑数
查看详情 →
女,46岁,右上腹隐痛,牵引两胁,胸闷不舒,恶心,纳少,舌苔白黄相兼而厚腻,脉沉弦而滑。证属胆胃失调,气机郁滞,湿热蕴结。主诉病程5年,腹痛反复发作,伴腹部胀闷、食少、便结、惊悸、失眠、头昏、健忘。
胆囊结石胆胃失调气机郁滞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11岁男性,腹痛月余,脐下肿块,右上腹阵发性剧痛,恶心呕吐,大汗出,哭喊,手足发凉,休克。体质消瘦,营养差,皮肤黄,面有白色虫斑,体温37.7~40℃,舌苔白,脉弦细。胆道蛔虫,蛔厥。虫居肠中,耗伤气血,面黄肌瘦,发育不良,虫聚成团阻于肠中致腹痛有包块,窜入胆道致右胁剧痛。
胆道蛔虫蛔厥面黄肌瘦腹痛包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女性,主诉失眠6年余,缘于丈夫患病生活不能自理。表情澹漠,易生气,面容晦暗无华,浑身懒散欲卧床,纳少,便干,胸胁胀满不适。舌象紫暗,苔白腻,舌有散块瘀斑,脉沉涩。证属肝脾郁滞,五脏失和。
抑郁症肝脾郁滞五脏失和肝胆失调
查看详情 →
39岁男,主诉失眠,伴有焦虑烦躁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不寐,证型心肾不交,痰湿内阻证。病因思虑过度,气阴不足,心肾不交,夹痰湿内扰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,面色未提,声音气味未提,病史有体质弱、鼻塞多痰。
失眠心肾不交痰湿内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9岁,男性。主诉高血压15年,阵作头昏,左侧头痛。症状包括发作性面红,夜寐时好时差,大便不实。舌红苔黄而燥,根厚,脉弦滑较缓。诊断为阴虚火旺,夹痰瘀阻于少阳之络。复诊时舌苔黄腻质红有紫气,脉弦滑。
高血压阴虚火旺痰瘀阻络舌红苔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左偏头痛,鼻流浊涕,病程未提及。中医病名属鼻渊,证型为木火郁结、胆火上炎,病因病机为热毒入体、凉邪束表、胆热上盛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头痛、流涕、神倦、纳差,切诊见脉数。
鼻渊胆火上升阴分伤
查看详情 →
陆某,21岁,痫证偶作,面泛阳色,夜寐欠安,舌红少苔,脉虚细。中医病名为痫证,证型为肝肾阴亏,水不涵木,风阳上扰。望诊见面色阳色,舌红少苔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夜寐欠安;切诊见脉虚细。三诊后舌质红少苔,脉弦;七诊时舌澹红无苔,脉濡软。病机为肝肾阴亏,春令阳升,风阳上扰。
痫证肝肾阴亏风阳上扰夜寐欠安
查看详情 →
14岁男性,右上腹部剧痛2天,疼痛放散至右胁部,伴有呕吐。面色痛苦,舌红苔黄,腹肌紧张,压痛拒按,脉数。中医诊断为蛔厥(胆道蛔虫症)。病因病机为饮食不洁,误食虫卵,湿郁化热,脾胃不和,蛔虫上窜胆络,肝胆气机阻滞。
胆道蛔虫症肝胆气滞湿热内蕴脾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5岁。右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疼痛3小时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。脉弦细。中医诊断蛔厥。病因病机为蛔虫窜入胆道,肝胆气机逆乱。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剧烈疼痛,伴呕吐,吐出蛔虫,发作时屈膝抱腹,手足厥冷,疼痛间歇时剑突下有火烧感。
胆道蛔虫肝胆气机逆乱脾胃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疼痛反复发作1月,伴呕逆,食入即吐。急性病容,精神急躁,胃痛,呕逆,食入即吐。右上腹部压痛明显。舌质暗,苔白腻。脉弦紧。中医诊断为厥阴病,蛔厥。病因病机为中焦虚寒,蛔虫躁动上迁胆道。
胆道蛔虫症中焦虚寒蛔虫上窜肝胆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7岁。主诉头昏,左侧上、下肢瘫痪,神志昏煳,言语謇涩,夜间烦躁不安,小便困难,大便闭结,两眼活动受限,左眼睑下垂,左唇沟变浅,吞咽困难。舌红少津,脉数实。病机为素体肝肾阴亏,复又风阳上扰,属风中经络重症,有热闭之证象。
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热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6岁,主诉右上腹疼痛4天。右上腹胀痛不适,恶寒发热,恶心欲吐,食纳不振,食后腹胀腹痛加重,口干烦躁,四肢不温,大便干结。巩膜轻度黄染,胆囊区压痛,腹肌紧张。舌质暗红,苔薄黄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为虫扰中焦,上窜胆道致肝气郁闭,胆气不行,气机逆乱,蛔死胆道嵌顿。病程4天。
胆道蛔虫嵌顿肝气郁闭胆气逆乱气机逆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女性,突发右上腹阵发性钻顶痛,痛及右肩背,伴呕吐蛔虫。体温38.5℃,巩膜微黄,剑突下压痛,肠鸣音减弱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诊断为胆道蛔虫并感染。中医病名属蛔厥,病因病机为蛔虫钻入胆道,肝气闭郁,胆气不行。证型未明确提及。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苍白、舌红苔黄、脉弦数。
胆道蛔虫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舌红苔黄
查看详情 →
7岁女性患者,反复脐周疼痛半年,加重3天。脐周疼痛剧烈,痛时弯腰曲背,辗转不安,伴干呕、不思饮食、睡中磨牙、入睡喜伏卧、精神疲倦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诊断为肠胃寒温失调,蛔虫不安,上下窜动,气血逆乱。
蛔虫不安肠胃失调腹痛脐周苔黄腻
查看详情 →
12岁女性患者,主诉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呕吐1天。病史示突然发作,伴冷汗、辗转翻滚,吐蛔虫1条。体征见神情困倦、面色苍白、痛苦病容,腹部剑突下偏右侧压痛,舌象白腻,脉象弦细。中医诊断为蛔厥,病因病机为气滞湿阻肠腑,郁久生热生虫,蛔虫窜扰胆腑。
胆道蛔虫症蛔厥腹痛呕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3岁,男性。左半身瘫痪7天,头昏头晕,面部发烧发麻,肢体沉重痿软无力,舌强语謇,右侧肢体不能自主运动。舌暗苔薄白,舌下静脉曲张,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风中经络,气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,痰湿阻滞,兼有肝风。
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痰湿阻滞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