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麻+中气不足

83岁男性,偏瘫2年半,右侧肢体变形,言语謇涩,流口水,痰涎多,大便秘结,小便频数,四肢寒冷,饮食不振,呃逆干呕,精神萎靡,饮食呛逆。证属中气不足、脾湿不化。面色晦暗,舌淡胖有齿痕,脉沉弱。
中气不足偏瘫脾湿不化大便秘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43岁,右侧头痛10余年,痛时难忍,痛处有条索状物,伴恶心欲呕,头目不清,食欲不振,食后胀甚,四肢乏力,大便溏薄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弦。头痛,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证。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脑窍失养。脾虚湿困,脾气不足,运化无力。血压偏低,脑动脉血流缓慢,脑血管痉挛。
中气不足脾气不足脑窍失养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面色萎黄,内痔便血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内痔,证型中气不足,病因病机为中气不足,不能统血。脉象脾脉虚而无力。舌象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描述,病史提示自服凉药、止血药无效。
中气不足内痔便血面色萎黄
查看详情 →
邵某,女,25岁。月经不调,经量多,淋漓不尽,面色淡白,血色素7g,精神萎靡,四肢乏力,气短、语声低。气血两亏,中气不足。面色淡白,舌象未提,声音低,脉细。精神萎靡,四肢乏力,气短,语声低。脉细。
中气不足崩漏气血两亏肾气虚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不能自持、周身乏力、动则虚汗、饮食减少、胸闷胁痛、口苦喜冷饮、手足心热、小腹坠胀、大便溏薄、月经量多挟血块。病程1年。中医病名迁延性肝炎,证型中气不足,肝脾失调,湿热未净。面色面白无华,舌澹胖,苔微腻,脉弦大无力。
中气不足迁延性肝炎肝脾失调湿热未净
查看详情 →
男,34岁,心悸10年,劳累或情志不畅诱发。心悸、胸闷、气短、头昏、乏力。中医诊断心悸,辨证中气不足型。脉沉细弱,舌质淡苔薄白。胸片示双肺纹理稍增粗,心电图示窦性心律。
中气不足心悸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40岁,女性。月经异常,经期延长,色淡量多,病程半年。崩漏,证型为中气不足,血海不固,统摄无权。面色苍黄,消瘦,神倦,目懒睁,舌淡边剥苔薄白,目窠肿,气短不接,脉沉细尺弱,下肢浮肿。头晕乏力,纳呆,心悸气短,恶风寒,虚汗过多,腰痛。月经初潮15岁,周期不调,量多,近半年淋漓不净。
中气不足崩漏血海不固统摄无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8岁,男性。主诉大便秘结2年余,近1个月服泻药无效。面色无华,语言无力,腹部饱胀,口澹不渴,舌淡苔薄白,脉濡缓,大便5~6日一解,成形。中医病名为便秘,证型为脾胃虚弱,中气不足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常,长期服用通下药物损伤脾胃之气,导致中气不足,肠胃运动功能减弱。
中气不足大便秘结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食欲不振近20年,进冷食、硬食后胃脘疼痛,体重下降,每餐主食1两左右,大便偏干如球状。舌暗胖,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细滑左弦。病名诊断为纳呆、胃脘痛,证候诊断为中气不足、健运失职。舌象暗胖、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细滑左弦。
中气不足胃痛纳呆大便干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。主诉双眼视力减退3个月。病程自今年8月初发病,初期伴有感冒发烧及偏头痛,15天后左眼视力急剧下降,5天后右眼相继减退。体格检查示双眼视力分别为0.5和0.7,眼底视乳头苍白,动脉细,动静脉比例1:2,视野检查示周边视野受限。舌质淡红,舌体胖,脉细而有力。中医诊断为双眼视瞻昏淼,双眼视瞻有色。辨证为脾虚气弱,中气不足,清阳下陷,清窍失养。
中气不足视瞻昏淼清阳下陷脾虚气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包括腹鸣吐泻、肠鸣、两足浮肿、小便短少、面色青少华、不食则饥、得食则胀、腑行宿垢、矢气秽恶。病程未明确记载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暑湿伤脾、中气受戕、中虚之证、邪留少阴、肾阳不振。病因病机为暑秽伤脾、湿热宿垢、中气不足、寒湿困阻。望诊见舌底绛、苔干糙、舌白而嫩、舌干而糙、舌胖而中间有纹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腹鸣、吐泻、肠鸣、小便不利、中气不足、腑行宿垢、矢气臭恶、恶风憎寒、形神衰疲、面色青白。切诊脉象为濡细软数、濡细软涩、虚细重按带弦、濡细软数。
中气不足暑湿伤脾肾阳不振湿热未净
查看详情 →
女,27岁,主诉感冒发烧伴偏头痛,病程15天后左眼视力下降,5天后右眼视力减退,头痛绵绵,右眼胀痛,睡眠纳食差,懒动少言。中医病名:双眼视瞻昏淼;双眼视瞻有色。证型:脾虚气弱,中气不足,清阳下陷,清窍失养。望诊:舌体胖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发病前工作紧张,有过度劳累史。切诊:脉象细有力。
中气不足视瞻昏淼清阳下陷清窍失养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主诉双耳“气闭耳聋”,病程自1984年2月起,病情反复,受凉加重,时有头晕,蹲位起立易发,两耳闭塞感时作。舌澹,苔薄白,脉缓弱,寸部沉弱。中医诊断中气不足。病因病机为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气血不荣耳窍。望诊见舌澹,苔薄白;闻诊未见异常;问诊见耳聋、头晕、倦怠乏力、纳一般、二便调;切诊见脉缓弱,寸部沉弱。
中气不足气闭耳聋眩晕闭塞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。主诉腹痛反复发作6年,伴呕血。中医病名食道憩室,证型中气不足,脾失健运;中气下陷,腹胀痛;脾不统血。舌苔薄腻,脉无力。病程长,伴有胃下垂,食道中段憩室。证候涉及脾虚中气下陷、脾不统血、腹胀痛、呕血频作。
中气不足食道憩室胃下垂呕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,高血压病程5年,主症为头昏目眩、面色少华、神疲乏力、心悸气急、纳差腹胀、大便时溏。舌淡,脉细弱。证属中气不足,心脾两虚。
中气不足高血压心脾两虚舌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9岁,女性。主诉头痛、头晕反复发作10年余,复发3天。头痛头晕,畏寒,气短,乏力,腹胀,大便溏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病名头痛,证型脾胃气虚下陷,中气不足证。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,清阳不升,浊气不降。望诊舌质淡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头痛头晕、畏寒、气短、乏力、腹胀、大便溏。切诊脉沉细无力。
中气不足头痛脾胃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。主诉小便淋沥不已,涩痛反复半年余。病程半年。中医诊断淋证,证型脾肾两虚。舌质淡,苔薄白。脉缓弱。面色萎黄,纳少便溏,神疲乏力,少腹坠胀,腰酸。病史提示人工流产术后发病,尿路感染病史,治疗后反复。尿常规及尿培养正常,B超无异常。
中气不足淋证脾肾两虚下元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男性,主诉头昏沉、脑鸣、易醒,病程近1年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、脑鸣、眠不实、多梦、凌晨早醒、胸中气短、双臂及双足胀痛、腰部不适、眼干涩、周身乏力、情绪低落、左胁痛、少腹肠鸣、大便溏、小便清长。望诊见面色略白少华,舌体胖大、质紫暗、苔白腻,脉弦滑稍数。辨证属中气不足、肝郁脾虚,后转为中气不足、痰浊中阻、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。舌体胖大,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水滑,脉虚弦滑。
中气不足肝郁脾虚痰浊中阻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,主诉痢疾迁延,肌肉消瘦,面色无华,头晕肢倦,少气懒言,直肠下脱一寸。舌澹苔薄,脉沉细。辨证为脾虚气陷。病因为久痢伤脾,中气不足,清阳下陷。
中气不足痢疾脾虚气陷清阳下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4岁。反复发作性眩晕,因劳累诱发,伴左侧耳塞耳鸣,天旋地转,目不敢睁,身不敢侧,恶心呕吐,周身疲乏无力。舌苔白,脉弦无力。中医病名属眩晕,证型为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。病因病机为内伤气虚,烦劳过度,清气不升,导致眩晕。病程反复发作。
中气不足眩晕清阳不升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