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59岁,女性。主诉反复胸闷气短,阵发性燥热近10年,加重3个月。中医病名虚劳,证型气阴两虚,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。舌澹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二诊舌澹,苔薄黄,脉细数。三诊舌暗澹,苔白腻,脉沉细。主要症状包括胸闷气短、阵发性燥热、腰痛、睡眠欠安、大便时溏、易汗出、口干不明显。病程近10年。
大便溏更年期综合征气阴两虚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4个月,流涎1年余,纳食欠佳,夜寐欠安,大便时溏,面色不华。舌质澹,苔薄白,指纹澹紫于风关。中医诊断滞颐,辨证脾虚不固。病因病机为脾虚不固,水液气化失调,失于固摄。
大便溏滞颐脾虚不固纳食欠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2岁。主诉咳嗽咯血喘闷胸痛4个月,加重1个月。中医诊断肺积,证型阳虚寒凝,气血凝滞。望诊见面色皖白,舌淡苔白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咳嗽咯血、胸痛、咳痰、畏寒肢冷、大便溏薄。切诊见脉沉迟。病程4个月,属阳虚寒凝,气血凝滞之证。
大便溏肺积阳虚寒凝气血凝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,主诉神疲乏力、自汗、口干唇燥、牙龈痛、腰背冷、尿频混浊。中医病名肺结核,证型肺肾气阴两虚,虚火内扰,卫表不固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弦细。
大便溏肺结核肺肾气阴两虚虚火内扰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5岁,胃脘隐痛,喜按喜温,大便溏,每日2~3次,纳差,消瘦,舌胖边缘有齿痕,苔滑,脉缓无力。辨证属脾胃气虚,运化失常。
大便溏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纳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。黄疸,巩膜及全身黄色晦暗,恶心不欲食,右季肋部胀痛,腹胀,大便溏,小溲黄。舌苔白腻,脉沉缓。肝于肋下2.0cm,质软。脾阳衰不能运化水湿,湿郁化热,浸淫肌肤。诊断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。
大便溏黄疸型肝炎脾阳衰湿郁化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6岁,男性。主诉胸闷不适1月余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属气虚血瘀,络脉失养。病程1月。面色澹暗,舌体大,苔薄面大,脉小滑数。无发热、咳痰等症。气虚血瘀,络脉失养,肝气不疏,木不疏土,脾失健运,精微失布,心神失养,宗气失濡。
大便溏胸痹气虚血瘀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84岁男性,反复腹胀5年余,再发加重1周,倦怠乏力,纳差,畏寒,面色㿠白,四肢不温,双下肢水肿,腰酸,小便黄量少,大便溏。慢性肝病面容,皮肤巩膜黄染,腹隆软,移动性浊音(+),腹围90cm,双下肢凹陷性水肿。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沉细。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,脾脏稍大,腹腔积液。中医诊断鼓胀,证属脾肾阳虚。
大便溏鼓胀脾肾阳虚腹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胃脘不适疼痛7月,伴前胸后背疼痛、反酸呃逆、大便溏每日2~3次。舌红苔白腻,脉沉滑。辨证为寒热错杂,互结于中焦。二诊时脐周痛,大便溏每日3~4次,胃脘不适减轻,舌澹红苔白,脉沉细。三诊时诸症好转,睡眠好,腹胀,反酸多出现在早餐后,时有胸痛连及后背,大便每日1~2次,舌体胖苔白滑,脉沉细。
大便溏胃痛寒热错杂舌苔白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。主诉头痛,痛无休止,烦躁不安,眠食受限。病史为直肠癌术后4年。中医诊断头痛,证型肝阳上亢、毒瘀入络。舌暗红,苔薄黄,脉弦小。
大便溏头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67岁,腰背酸痛3年,加重1月,伴有驼背、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。骨密度示L1~L4骨密度降低,胸椎见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改变。辨证为脾肾亏虚。舌淡红苔薄,脉沉。
大便溏腰背酸痛脾肾亏虚倦怠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主诉胃脘部疼痛十年,遇冷或天气变化易复发,疼痛喜按,热敷可缓解,伴腹胀嗳气、大便溏薄、白带、疲乏无力。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舌质淡、苔白润,脉沉细而弦。中医诊断为胃脘痛,辨证属脾胃虚弱,寒滞中焦。
大便溏胃脘痛脾胃虚弱寒滞中焦
查看详情 →
女,35岁,反复水肿伴血尿9个月。双下肢水肿,按之凹陷,小便频数浑浊,面色苍白,头晕乏力,大便溏,饮食减少,睡眠差,舌质淡,苔白,脉濡而缓,血压146/92mmHg。水肿,脾虚失运,水湿泛溢。面色苍白,舌质淡,苔白,脉濡而缓。
大便溏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男性。主诉腰痛半年,伴身体疲乏、头晕失眠、不思饮食、脘闷不舒、大便时溏、下肢浮肿,尿蛋白(++),腰痛加剧。舌苔白滑,脉象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胃阳虚、湿阻气滞、水湿内聚。
大便溏腰痛脾胃阳虚湿阻气滞
查看详情 →
男,54岁,反复胃满腹胀10余年,病程10年。胃满腹胀,饮食失宜或情志不畅时加重,形体消瘦,面色无华,精神倦怠,皮肤干燥,舌质澹,苔薄白,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,脉弦细无力。中医诊断痞满,证型脾胃气虚兼肝郁。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,脾胃气虚,肝郁气滞。
大便溏胃满腹胀脾胃气虚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个月,主要症状为大便带血,伴随面色皖白,啼哭不安,口出热气,五心烦热,大便溏糊,小便黄短,口舌糜烂,夜眠不安。舌质淡,苔黄腻,指纹色紫。中医诊断为阴虚阳亢,血热妄行。病机为急性肠胃炎愈后,余热未尽,上扰心君,下移大肠,灼伤阴络。
大便溏便血阴虚血热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,痛经五年,逐年加重,经前周身不适,两胁胀痛,腹中隐痛,经转第一天腹痛拒按,伴泛恶欲吐,肢麻、神志昏厥,经血排出后缓解。脉细弦,舌淡苔薄滑。中医病名痛经,证型风寒客于冲任,病机寒凝脉急,风动茎厥。舌色淡,苔薄滑,脉细弦。
大便溏痛经风寒客于冲任阴凝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4岁。面色晦暗,舌质澹红有瘀斑,舌苔黄少津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肝癌术后,证属正虚余毒未清。病程较长,曾行肝癌切除术及介入治疗,术后AFP转阴。大便不成形,肝功能曾有异常。
大便溏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面部肢体骤然肿大,大便溏,病程较短。中医病名为水肿,证型为脾胃蕴湿、外感风邪、肺气失宣、肝脾郁滞。面色晦暗,舌苔白腻,脉浮滑。症状包括面部肢体肿胀、便溏、腹痛。
大便溏水肿脾胃蕴湿肺气失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一年,冬春咳嗽恶寒,肝气怫郁,肚腹作痛,呛咳痰多,咽痛妨食,腹痛频频,大便时溏。脉来尺寸弱而急。中医病名属肺肾并亏,证型为肝木侮土。病因病机为阴气耗泄于下,阳伤于上,肺肾并亏,肝气怫郁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肛漏、咳嗽、腹痛、便溏。脉象尺寸弱而急。
大便溏肛漏肺肾并亏肝木侮土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