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气急、大便溏薄、纳谷减少、形瘦色萎。中医病名为肺脾二虚,证型为肺脾二虚,病因病机为肺脾功能失调,导致痰湿内生。望诊见形瘦色萎,舌象未提及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提示咳嗽气急、大便溏薄、纳谷减少,切诊脉象未提及。
咳嗽气急大便溏薄纳谷减少形瘦色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7岁,男性。主诉食后脘胀伴反复腹泻5年。病史包括胆囊术后、返流性胃炎、胃出血、纳减、腹胀、腹泻、头昏、自汗。舌苔薄黄,脉细。辨证为术后脾胃虚弱,脾失健运,胃腑浊气扰动。中医诊断痞证(脾胃虚弱)。
痞证脾胃虚弱返流性胃炎纳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蒸蒸发热,濈濈有汗,十日不解,近加腹痛水泻。舌心黄腻微灰,脉滑数,略有咳。温邪下迫大肠。舌根黄腻未净,脉数。黄苔化净,发热夜分仍高,便泻未完,脉略数。知饥欲食。
温病脾湿肺卫失和热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寒热泄痢、呕恶、脘腹作痛拒按、里急后重。自汗肢冷,渴喜热饮,欲吐不吐。左脉弦小而数,右脉沉细,舌苔干白而腻。诊断为邪陷三阴,虚阳逼津液外泄,湿滞内阻曲肠,气机寒窒不通,厥气失于疏泄,脾胃运化无权。二诊见汗止、四肢渐温、便泄痢止,胸闷泛恶,脘腹作痛,不能饮食,舌边红,中后薄腻。诊断为陷入三阴之邪已外达,湿滞内阻,肝失疏泄,脾胃运化失常。
泄痢腹痛拒按呕恶里急后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男。主要症状为汗多亡阴、神明不守、振振欲倒、遗尿、谵语、撮空理线、周身痛楚、胸脘痞坚、痰唾不已、呃逆、昏视露睛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阳虚阴竭、中气元阳将蹶。病因病机为伏暑邪留、误汗劫阴、阳津阴液干竭、中阳气虚。望诊见舌粉白滑润、胖嫩中虚、舌质滑润、苔澹灰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汗多、遗尿、谵语、撮空、呃逆、腹中贲响、不饥不纳。切诊见脉软滑无韵。
伏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8岁,女性,痛经1年余,近4个月加重。初潮14岁,周期不规律,无痛经。1956年6月起月经量多,色不正,下腹冷痛,腰酸,乏力,头昏,昏倒,心悸,泛恶。本次症状月经量多,色黑,有大血块,下腹胀痛,腰及肛门抽痛,出冷汗,心悸,泛恶。舌苔白腻根黄、尖有刺,脉沉弦。诊断为冲任虚寒,肾气不足,气血凝滞。二诊舌苔薄白,脉左沉细尺弱、右沉迟弦。三诊舌苔薄黄,尖刺,脉沉细。四诊舌薄白,脉沉细。
痛经冲任虚寒肾气不足气血凝滞
查看详情 →
1岁男童,脾虚泄泻10余日,面色萎黄,毛发稀枯,小溲尚通,舌质澹红,脾阳受损,脾阳不振,泄久肠滑,舌澹苔洁,腹软无力,泄利甚多,形神尚佳,胃纳尚和,啼哭有泪,腹软无力
脾虚泄泻脾阳受损泄久肠滑脾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,气短自汗,头晕眼花,脘堵,畏寒,发凉,纳少,腹胀,病程未提及。暑湿,肝脾两虚,暑湿郁结。面色未提及,舌红苔微黄,脉细濡。
暑湿郁结肝脾两虚气短自汗头晕眼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7岁,孕期7月余。血压偏高,浮肿,饮食、二便均可。舌绛苔薄,脉细弦数。中医病名先兆子痫,证型肝旺血亏,虚阳上越,脾气不足。望诊舌绛苔薄,闻诊未提及,问诊血压偏高、浮肿、饮食二便正常,切诊脉细弦数。
先兆子痫肝旺血亏虚阳上越脾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岁,女性。不思饮食,食后腹胀,饮食稍有不慎则大便溏薄,形体消瘦,精神萎靡,面色不华。舌澹红,苔薄白,脉沉细,指纹澹。中医病名厌食,证属脾不健运,脾胃不和证。病因饮食不当致脾胃受伤,病机胃不受纳,脾不健运。病位在脾胃。
脾不健运脾胃不和脾虚失健厌食
查看详情 →
疹出三天,尚未退净。神疲,脉数而弱。但欲寐,下利。舌色甚白。少阴病。寒凉药伤阳,阳气不足。面色苍白,舌色甚白。脉数而弱。神气不清醒,欲寐,下利。咳较畅,痢较瘥。鼻煽,多水泡声。
麻疹未净少阴之象阳气不足肺气未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0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目睑瘙痒、发热畏寒、鼻塞、咳嗽、全身水疱、疱壁松紧不一、分泌液澹黄、气味恶臭、肌肤焮热疼痛、口腔黏膜糜烂、饮食困难、小便短赤、大便欠畅。中医病名天疱疮。病因病机为心火脾湿热毒内蕴熏蒸外越。望诊见舌边糜碎腐烂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包含发热、咳嗽、饮食困难等。切诊示体温37℃,脉搏84次/分。
天疱疮心火脾湿热毒内蕴肌肤焮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心悸气逆,咳嗽不爽,呕吐泄泻,纳谷减少,腹疼隐隐。脉虚弦,舌光无苔。中医病名属脾胃不和,证型为脾弱痰湿留恋,病机为肾虚冲气逆肺,脾弱积湿下注,土虚木旺水泛。望诊见舌光无苔,质光红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心悸气逆,咳嗽痰多,足跗浮肿。切诊脉虚弦。
心悸气逆咳嗽不爽呕吐泄泻脾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鼻渊宿疾,脾阳为阴寒所凝,胃气失乎通降,饮食作胀。脉形细数无神,中脘虽宽,得食仍胀,四肢作冷,神惫多寐。脉形濡细,脾阳未复,中气不运。脉虚弦至尺,真水不足,命门火衰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
鼻渊脾阳虚胃气弱四肢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半岁,身热烦啼,口渴引饮,干呕,泄泻如鸡蛋花,头不举,卧不安,夜重于昼。舌纹红滞,舌干苔白。病因属脾虚夹滞,暑邪寒积拒遏中焦,清阳下迫而泻,津液不升而渴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属暑渴证,证型为脾虚夹滞,病因病机为暑邪寒积拒遏中焦,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。舌干苔白,脉象未提。
暑渴证脾虚夹滞津液不足寒邪侵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。主诉双膝肿痛1月有余,拘挛不能伸展,寒热往来,日夜不宁,1周不得睡眠。中医病名鹤膝风。病因病机为夏令务农,浸渍水湿之气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小溲赤,脉浮滑,苔垢腻,寒热解后脉有濡要,舌苔薄燥,脉濡,苔薄润,脉缓微滑,苔薄润微黄,脉缓,苔薄燥。切诊见脉浮滑,脉有濡要,脉濡,脉缓微滑,脉缓。
鹤膝风水湿外侵寒热往来双膝肿痛
查看详情 →
3个月女婴,泄泻经旬,腹满胀气,叫哭腹痛,矢气频多,舌苔厚腻。积滞内停,脾运失职,清浊不分,舌苔厚腻为积滞之象。
泄泻积滞脾运失职舌苔厚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近一月,现泄泻不止,发热38℃左右,舌红少苔,唇朱口燥,腹满胀气,肠鸣转矢,小溲不多,四肢清冷。中医诊断为虚中夹实,升降失职。辨证为清浊溷淆,阳气内郁。望诊见舌红少苔,唇朱口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发热、泄泻、腹满、肠鸣、小溲少、四肢清冷。切诊未提及脉象。
泄泻发热胃纳不振腹满
查看详情 →
男,41岁,泄泻反复发作10年,腹痛即泻,便后痛除,受凉、饮食不慎、情绪紧张易诱发,手汗,夜寐梦多。苔薄黄腻,脉弦带数。中医诊断泄泻,辨证心脾两虚,肝脾不和。面色正常,舌苔薄黄腻,脉弦带数。
泄泻心脾两虚肝脾不和脾虚生湿
查看详情 →
3个月女婴,主诉积滞泄泻,日四五次,腹痛胀满,矢气频多,啼哭不安,小溲尚通。舌苔厚腻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:伤食泄泻。证型:食积内停。病因病机:乳食内滞,脾运失职,气机不畅,清浊不分。望诊:舌苔厚腻。闻诊:无特殊。问诊:腹痛胀满,矢气频多,啼哭不安,小溲尚通。切诊:无脉象描述。
伤食泄泻积滞脾运失职气机不畅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