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34岁,女性,主诉下腹部疼痛10天,伴发热。右侧少腹疼痛,腰坠痛,白带较多。舌质红,苔黄厚,脉弦软。妇检右侧附件区可触及包块,压痛阳性。中医诊断癥瘕。病程10天。病因病机为湿热内蕴,血虚血瘀。四诊信息包括舌红、苔黄厚、脉弦软,腹部压痛,包块存在。
癥瘕血瘀湿热少腹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环脐少腹绷胀膨亨,状如怀子,时或胀痛,食难消受,大便不利,带下频仍,脉弦滞。中医诊断为肠覃,病机属寒湿浊气积聚,病程较长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见腹胀、胀痛、纳呆、便溏、带下,切诊脉弦涩。
肠覃气机不行寒湿浊气脉弦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男性,主诉关节疼痛、腹中积粪、口中溃烂、背上红斑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望诊见舌质澹嫩,苔白湿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腹中自觉积粪、口中溃烂、背上红斑。切诊见脉沉弦,重按无力。
艾滋病脾气虚寒消化功能衰沉完谷不化
查看详情 →
32岁,经来周身疼痛,病程约35天。中医病名:经行身痛,证型:寒瘀留经,气血失调。面色隐有浅青,舌象黯红衬紫,苔薄,脉象沉细带涩。经色紫黯,有瘀块,经量中,周期35天,末次月经10月13日,初潮15岁,生育史育1胎,流产1次,去年盛夏饮冷过多致腹痛经歇。
经行痛寒凝留经气血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久患哮喘,冬寒尤甚。咳喘痰多气逼,喉间如水鸡声,腹胀甚。舌苔白,脉弦紧。病程较长,属寒哮证型,病因属寒邪外感,肺气壅遏,痰湿内阻,气机不畅。
哮喘寒痰胃失和降痰阻
查看详情 →
曾左 风湿相搏 阳明脉络失和 湿痰蕴阻胃中 清津不升 浊液不降 湿寒郁阻阳明 阳气不能敷布 胃病土难御木 风阳扰胃 频吐损伤胃阴 湿寒成燥 阳明络空 肝风乘袭 面色苍白 舌苔白腻 脉濡软 脉大而濡软
风湿相搏湿痰蕴阻湿寒郁阻胃阴损伤
查看详情 →
男,55岁。胃脘冷痛1年余。面色萎黄,精神不振,气短乏力,胃脘及腹部胀满,四肢畏寒,纳呆食少,便溏。舌澹红,薄白苔。脉沉细。证属脾胃不和,中焦虚寒。
胃脘痛脾胃不和中焦虚寒纳呆食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男性。主诉四肢末端发冷、溃烂,冬季加剧已2年,两上肢乏力已1年。中医病名肌痹,诊断系统性硬皮病、皮肌炎。证型肾阳虚弱,血瘀脉络。病因病机为肾阳虚衰,血脉瘀滞。望诊见面部红斑、毛细血管扩张、皮肤僵硬、指甲苍白、指端溃烂。舌澹苔白,脉沉涩。
系统性硬皮病皮肌炎肾阳虚弱血瘀脉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2岁。左侧腰腿疼痛3年,遇寒湿加重,得暖缓解,喜按,劳累加重,休息减轻,疼痛放射至足趾,伴酸胀痛麻。舌质澹,苔薄白。脉弦滑。辨证为风寒湿型骨痹证,病因病机为素体亏虚,肾气不足,感受风寒湿邪,留恋久而不愈,壅滞经络,气血凝滞,脉络痹阻。中医病名骨痹证,证型风寒湿型。
骨痹证风寒湿肾气不足腰腿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女性,畏寒怕冷,伴鼻塞反复3年,常因受凉发病。现症见后背发凉,洗澡后尤甚,凌晨冷汗,入睡困难。舌质澹红,苔少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阳气虚弱、卫表不固畏寒。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,不能温煦体表,卫表不固,易感外邪,致恶寒、鼻塞、身重,营卫不和,故见汗出。
阳气虚弱卫表不固夜汗
查看详情 →
男,44岁,头晕心慌,畏寒下肢冷,夜尿多,病程自1973年起,心律不齐,心率慢,有晕倒史,舌胖质澹苔薄白,脉沉弱迟代,心律不齐有较长停搏,血压低,病态窦房结综合征,脾肾阳虚。
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脾肾阳虚心律不齐畏寒肢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病程十年,右胸胁气坠少腹,大小便用力时加重,面色红亮,痰多,食腥腻后加剧,脉沉,手骱有赤疮,寒天冬月症状加重,卧安时有声自消,行走劳动时有形直坠阴囊,肝气结聚,变幻形象而痛,湿热久壅隧中,久聚湿热沉痼,阳微浊聚,肝失疏泄,火腑湿热蕴结,下焦气热湿郁。
疝气湿热肝气郁结寒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9岁,女性。主诉头痛项强,发热,胸闷气憋,心悸气短,咳嗽,动则气喘,恶心欲呕。病程二十天。中医病名属心悸、胸痹证。证型为阳虚脾弱,水饮内停,心脉痹阻。病因病机为阳虚脾弱,水饮内停,心脉痹阻。望诊见面容憔悴、㿠白,目窠凹陷,口唇青紫,舌淡边有齿印,苔白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精神萎靡,少气懒言,形体消瘦。切诊脉沉细滑数。
肺结核心包积液心悸胸痹阳虚脾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7岁,女性。主诉产后20天全身关节疼痛,恶露未净,乳汁不多。病程20天。中医病名产后身痛,证型气血两虚。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亏虚,经络失养。望诊舌苔澹黄腻、边尖刺中微剥,后转为薄白腻、中微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关节疼痛、手麻、臂肘无力、乳汁不多、大便偏干、恶露未净、月经量多等。切诊脉象细软,后转为左细软、右细微滑。
产后身痛气血两虚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21岁,产后发热,恶露未断,潮热恶寒,胸脘闷胀,口澹无味,不思饮食,舌质红苔黄腻,脉象细数,舌质红而苔薄黄,脉象虚细稍数,产后血虚,复受暑湿,产后气血虚弱,复为暑湿所乘,补养气血,佐以清热化湿,扶正达邪,调补以复其健康
产后发热暑湿侵袭气血虚弱营卫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素有舌红,阴虚体质。身热有汗不解,临晚畏寒,入夜热势较盛,天明减轻,病程已有三候。口干不多饮,小溲短赤,苔薄黄,脉濡数。肤肿足肿,脐腹饱满,面浮咳嗽。脉象寸部濡数,关尺迟弱。临晚形寒身热,至天明得汗而退。口干渴喜热饮,痰多咳嗽,谷食衰微,白苔化而转澹。苔薄腻微黄,脉象缓滑。中医病名属湿温,证型为湿困太阴,水湿泛滥,阴盛格阳。病因病机为太阳经邪未解,膀胱腑湿不化,湿困太阴,中阳不运,浊阴凝聚,肺失治节。望诊见舌红,苔薄黄、薄腻微黄。闻诊无明显异常。问诊见身热、畏寒、口干、小溲短赤、痰多咳嗽、纳谷衰微。切诊见脉濡数、关尺迟弱、脉缓滑。
喉痧湿温阴虚体质水湿泛滥
查看详情 →
女,65岁,右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天。右肱骨外科颈骨折,瘀血凝聚,青紫漫肿,疼痛难忍,不能动弹,腰部酸楚。气滞血瘀。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脉弦涩。肩部筋脉损伤,瘀血阻滞,气血运行不畅。
肱骨骨折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3岁。左侧睾丸肿胀疼痛2周,少腹拘急,阴囊与小腹觉凉,小便短少频数,阴部潮湿,头两侧胀,寐不安,多梦,盗汗,晨起疲乏,时有心悸。舌淡白稍青、舌尖嫩红,苔薄白根厚,舌下络脉稍粗暗。脉弦滑左寸细数。子痈(睾丸炎),心悸,汗证。病机为寒凝肝脉,湿瘀停聚;气阴不足,营卫不和。
睾丸炎心悸汗证寒凝肝脉
查看详情 →
女,24岁,腕、指、膝、趾关节疼痛,活动减轻,着凉加重,病程未明,风寒湿痹,血亏气虚,舌质暗红,苔白腻,脉弦滑,月经量少色黑,白带多,末次月经6月20日。
风寒湿痹血虚气亏关节疼痛白带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主诉盗汗2年,入睡后出汗,醒后汗止,晨起衣被尽湿。刻诊见盗汗、眼干、重影、口干、胸窜痛、偶而咳嗽有痰,舌淡,苔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汗证,辨证为太阳表证、少阳郁热、阳明里热兼痰饮证。二诊见咽干、眼干、耳鸣、胸窜痛、胃脘痛、反酸、乏力,舌淡暗,边有齿痕,脉沉细。三诊见心下痞,大便不干,舌淡红,舌边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。
汗证少阳郁热阳明里热痰饮证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