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5岁,女性,主诉头晕5年余,伴胸闷、心悸、神疲、乏力、惶惶不可终日、夜寐欠佳、畏寒肢冷、大便溏薄。脉细缓。辨证为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,气虚血瘀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、抑郁症。二诊见乏力、嗳气、心烦、夜寐欠安、右胁不适,辨证为胆气郁结化热,扰乱心神,气血失衡,脾失健运。三诊见血压稳定,口干苦好转,辨证为肝肾同调,理气活血。
高血压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脾阳不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女性,体胖,平素易着急生气。主诉头晕目眩、胸闷憋、心悸、气短,病程5年。中医病名属高血压Ⅲ期、冠心病、心房纤颤。证型为肝阳上亢、气滞血瘀、心神失养、脾虚湿停。望诊见舌体胖、质暗红、中苔灰腻。闻诊未见明显异常。问诊见两颧微红、心慌、眠差、梦多、动则气短、腿肿。切诊见脉结代、来往不匀。
高血压肝阳上亢气滞血瘀心神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女性,主诉头晕、胸闷、心悸、乏力、夜寐欠佳,病程30余年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型为肝肾两虚、肾阴不足、肝阳上亢、气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肾阴不足,水不涵木,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,阳失斡旋,心阳不振,气血运行不畅。望诊见面色晦暗,舌淡胖有齿痕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见畏寒肢冷、胃纳一般、大便溏薄、思虑多、夜寐欠佳。切诊见脉细缓。
高血压肝阳上亢气滞血瘀肝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71岁女性,右侧肢体麻木伴语言謇涩6个月,加重2周。中医诊断中风,属气虚血瘀、痰凝阻络证。舌黯红,苔薄黄,脉弦。肢体麻木,语言謇涩,饮水发呛,面色晦黯,口唇青紫。神经系统检查右侧上肢肌力4级,生理反射存在,病理反射未引出。头颅CT无新梗死灶。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、痰凝阻络,风火相煽,上扰清窍,痰瘀阻络,气血运行不畅。
气虚血瘀肝阳上亢中风痰凝阻络
查看详情 →
75岁男性,胸痛、心悸反复发作10余年,劳累后易诱发。舌嫩红,舌质暗,苔中黄,脉细弦,结脉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属心气不足,气滞血瘀。舌象嫩红、暗、中黄,脉细弦、结脉。
冠心病心气不足气滞性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2岁,女性。主诉发作性头晕,心前区疼痛7年,加重一年。中医诊断眩晕、水肿。证型脾虚湿盛,痰阻经络。舌暗红,苔薄白少津。脉细弦。头晕而胀,心前区闷痛彻背伴手足发麻,眼睑及下肢水肿,口干不思饮。
高血压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76岁女性,主诉发作性头晕、耳鸣、胸闷1年余,加重1个月。面色暗红,舌质暗澹,舌苔薄腻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眩晕、胸痹、耳鸣,证属肝经郁热,气滞血瘀。头晕、耳鸣、烦躁、胸闷、气短、心慌、双下肢乏力、大便干。舌质澹红,舌苔薄白,脉弦细。
气滞血瘀肝阳上亢眩晕胸痹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6岁。水肿,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自汗,易感冒。脾虚湿蕴夹瘀之水肿。面色白,舌淡胖有齿痕,脉沉细。面色无华,舌淡,脉沉细。水肿,按之没指,身体困重,脘腹闷胀。皮肤瘀斑,腰部刺痛。
慢性肾炎脾虚湿蕴夹瘀水肿蛋白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5岁。主诉头痛项强,胸闷痛,每日发作2~3次,工作紧张时睡眠差,大便干。病程高血压10年余,心绞痛3年。舌胖暗苔白,脉沉弦。诊断阴虚阳亢,气滞血瘀。
高血压气滞血瘀气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男性。自觉头晕、头痛、手抖,有时胸闷气短或心前区压痛。病程10余年。中医诊断为阴虚阳亢,气滞血瘀。舌胖质暗苔白,脉沉细弦。血压170/120毫米汞柱。舌质暗胖苔薄白,脉沉细弦。血压150/100毫米汞柱。舌质暗苔薄白,脉沉细弦。血压140/90毫米汞柱。
高血压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3岁。主诉头晕目眩,胸闷,心悸,气短,血压高。体征见两颧微红,心慌,眠差,梦多,动则气短,腿肿。舌体胖,质暗红,中苔灰腻。脉结代来往不匀。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,气滞血瘀,心神失养,兼脾虚湿停。八诊后出现口干口苦,乏力,心慌,眠差,手心热,腹胀纳少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九诊见心慌、头晕、口干口苦、气短出汗、腿肿减轻,纳少,腹胀。十诊症状基本缓解,血压稳定。
高血压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。左胸疼痛,心悸气短,病程3年余。面色灰暗,体瘦无力,动则作喘,胸腹闷胀,心悸自汗,胸前区间歇针刺疼痛,放射到左肩。心率50次/分钟,心律不齐,血压200/100mmHg。畏寒作冷,多饮思纳,口不渴,大便不爽。舌淡灰暗,苔薄黄腻,舌底静脉粗大紫暗,脉沉滑代无力。冠心病,辨证为心阳亏虚,湿浊瘀阻,虚阳上亢。
冠心病心阳亏虚湿浊瘀阻虚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