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要症状为寒热无汗、头痛身疼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温邪上受,证型为肺气怫郁。病因病机为温邪侵犯肺卫。望诊见舌底白中黄尖赤,舌象变化提示热象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示症状包括寒热、头痛、身疼、大渴喜凉饮、喉舌苦燥。切诊脉象为右部浮数、洪数。
温邪外束肺气怫郁津液受伤热邪上扰
查看详情 →
八岁男童,发热咽痛,咽喉溃烂腐秽,舌红无苔,口渴溲黄。脉软数,后转虚数、虚细无神。阴液大亏,热邪燔灼上焦,气血大虚。舌红艳而光,大便通利,言语多,不寐。脉虚细无神,舌澹无苔,小便清,精神疲惫。病因病机为阴液亏虚,热邪内盛,气血耗伤。
喉痧阴液大亏热邪上焦气血大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。发热伴关节疼痛,病程较长,体温高达40℃,口干不欲饮水,心悸,月经闭止4月余。尿检蛋白(+++),红细胞(++),脓细胞(+)。面色欠华,舌红偏暗,苔薄黄,脉细滑数。舌边尖暗红,苔黄腻,脉细数。营血伏热,内伤劳热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营血伏热内伤劳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,主诉月经不调,病程一年以上,月经后期,延期一周。形体偏瘦,睡眠不实,心悸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数。辨证为肝肾不足,心血失养。二诊见舌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三诊舌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四诊舌质红,苔薄白,脉细数。随访月经规律,经量正常,无心悸,睡眠正常。
月经不调肝肾不足心血失养心悸
查看详情 →
女,28岁。主诉:月经来潮前2~3日口腔及外阴粘膜溃破,疼痛,食热及刺激性食物时明显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:月经疹(溃疡型)。证型:肾阴亏损,虚火内动。舌苔薄白。脉细数。症状:口腔、外阴部出现粟粒大小溃疡点,周围轻度红肿,伴腰酸、潮热、盗汗、头晕耳鸣。病因病机:肾阴亏虚,血海不足,胞宫失养,阴阳失调,虚火内生。
月经疹肾阴亏损虚火内动
查看详情 →
女,16岁,干咳少痰,咳引胁痛,音哑,目涩,口鼻干燥,大便秘结,尿黄量少,舌质红干少苔,唇干焦裂,脉细数。燥邪侵肺,肺失濡养,燥邪侵肺。舌质红干少苔,脉细数。
干咳少痰咳引胁痛目涩口鼻干燥
查看详情 →
男,主要症状为牙龈肿痛、左半头痛、喉间泛腐味、有水出,病程未提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肝家热郁、脾湿胃热。病因病机为肝热郁结、脾湿胃热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见牙龈肿痛、左半头痛、喉间泛腐味、有水出,切诊见左关脉独弦盛,右脉滑弦而数。
牙龈肿痛左半头痛喉间腐味脾湿胃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,主诉面部烘热、自汗、心烦口渴、夜寐不佳,病程7年。中医病名为绝经前后诸症,证型为阴虚肝郁、虚阳浮越。舌苔薄黄而干,质红而黯,脉细小数。面部潮红,头面有汗。
更年期综合征阴虚肝郁虚阳浮越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58岁男性,双下肢瘫痪,病程较长。癔病性瘫痪,证属肺燥气滞,病因情志劳心劳力,郁久化火,火刑肺金,气机不畅,肺燥失于清肃,故见胸满肢沉,双足浮肿,气短力乏。面色晦暗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癔病性瘫痪肺热叶焦气机不畅肺燥不得清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男性,主诉劳后外感,恶寒,寒战,发热,病程未明确。主症为咽痛,咳嗽,咳砖红色黏痰,易咯出,后转为咳少量黄黏痰,周身酸痛,乏力,头痛,头晕,耳胀耳鸣,口渴欲饮,现症为少许痰,质黏,乏力,口干,饮水多。舌淡暗,有瘀斑,苔薄黄,少津,脉滑,弦滑。既往有虚劳病史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未明确。
肺炎肺热痰黏阴虚
查看详情 →
头眩耳鸣 身倦心悸 夜寐不安 肝热上扰 肝家热邪 上犯清明 弦数脉 舌红苔黄 脉弦数
头眩耳鸣身倦心悸夜寐不安肝热上扰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54岁,男性。反复发作口腔溃疡1年,加重3天。口腔溃疡,右颊及下唇内各有一溃疡面,表面有白色渗出物。口干心烦,渴欲饮水且饮不解渴,大便干,3日未行。瘦形体质,阴虚火旺,虚火上炎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口疮(阴虚火旺)。
口疮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14岁。四肢无力伴疼痛、触痛5月,面部皮肤蝶形红斑9年。颜面对称性红斑,四肢肌力减弱,下蹲起立无力,大腿肌肉疼痛,下楼困难,双大腿肌肉瘦削,四肢肌肉压痛,颈肌疼痛,低热。实验室检查示抗核抗体阳性,补体C4降低,血沉增快,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,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。中医诊断肌痹,证属气阴两虚,湿热郁结皮肤,痹阻经络。舌边嫩红、苔白稍厚,脉细重按无力。舌嫩红、苔白,脉细右尺沉,左尺弱。舌略红、苔白,脉细尺弱。舌澹红质嫩、苔白,脉细。
肌痹气阴两虚湿热郁结痹阻经络
查看详情 →
男,63岁,头晕眩,耳鸣,舌苔白,大便溏,咳嗽,脉弦弱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肾虚阳浮,内有饮。望诊见舌苔白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头晕眩、耳鸣、大便溏、咳嗽,切诊脉弦弱。
高血压肾虚阳浮饮停内停肝阳上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湿郁病史,每届夏令即感不适,兼有痛经,往来寒热,状如疟。脉弦滑而数,左关盛于右。病因属湿邪陷于阴分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有痛经及湿郁病史。中医病名为湿郁,证型为湿邪陷于阴分。
湿郁已久痛经往来寒热湿邪入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主诉咽嗌气痹而胀,咽物不便,牙床肿痛,形寒。病程未明。中医病名属咽喉病,证型为痰热伏于肺胃,兼外感新寒,肺气不宣,胃热上乘。病因病机为痰热挟风,外感风寒,肺胃热盛。望诊见苔薄而黄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咽干、形寒,切诊脉弦紧。二诊脉两手俱大,厥少阴火偏炽。三诊左脉未静。
痰热伏肺外感新寒咽嗌气痹牙床肿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经停四月,腹部胀痛,兼有痞块拒按,大便滑下,日晡口渴,舌苔白腻,脉弦滑而数。腹部痞块,气机不畅,血因气结,肝湿盛。二诊见腹部胀痛减轻,午后发热减,带下多,腰肢及小腹痰楚下坠,脉弦实。三诊瘀血已下,腹部未舒,腿痠软,湿热下移,脉弦有力。四诊痞块消,胀痛止,血下减少,舌苔白薄,脉弦滑有力。中医病名未明说,证型属血瘀气滞,肝湿内蕴,瘀血阻络。
血瘀湿热气滞肝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汗不解,舌绛起刺,烦渴引饮,间作寒战,下午热甚,至夜神志时煳,脉洪无力。症因有邪有滞,病属暑湿挟滞,病位在少阳阳明。舌绛起刺,脉洪无力,烦渴引饮,寒战热甚,神志时煳,津液受伤,正气虚损。
暑湿挟滞津液亏虚里滞不通邪热扰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男性。主诉口疮5载,口干舌裂,心悸,失眠,目涩,倦怠乏力。中医病名口糜,证型阴虚火旺、脾虚生化乏源。病因病机阴虚阳旺、脾经湿热内郁、水津不承、营阴不荣、阴血不濡。舌苔薄白,有时苔黄。脉象未提及。症状包括口干舌裂、心悸、失眠、目涩、倦怠乏力、胸闷。病程5载。
口糜阴虚火旺脾虚湿热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鼻塞不通,两膝麻而不暖。中医诊断为阳不交阴,命门火微。症状包括鼻塞、膝麻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内风煽烁,肺气不宣,症状包括鼻窍不利,面部红肿搐动。病机为阳不交阴,命门火微,内风煽烁,肺气不宣。
阳不交阴命门火微内风煽烁肺气不宣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