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岁女性,产后七八日出现腹痛、下痢脓血,日痢五六次,红多白少,腹痛甚剧,食少体瘦,口微干渴,小便赤涩,脉沉弱有涩象。舌干无苔,尿赤而涩。产后下痢,气血两伤,虚中有实,瘀结阻塞。腹痛甚剧,脉沉弱有涩象,舌干无苔,尿赤而涩,内热潜伏。
产后下痢气血两伤腹痛甚剧瘀结阻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8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痛二三年,加重2天。现病史提示病程2~3年。中医病名胃脘痛,证型脾胃虚寒,积滞不化。舌澹红,苔白,脉左沉细弦,右关独大。刻下症见胃脘隐痛且胀,不喜揉按,呃逆,便意频频,大便不爽。
积滞不化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胃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,左下腹为甚,腹泻每日4~5次,大便煳状,夹杂黏液脓血便,肛门坠胀。中医诊断为痢疾,证属湿热积滞蕴结肠中,气血阻滞,传导失司。舌红,苔黄厚腻,脉弦滑。
湿热积滞慢性结肠炎痢疾气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邵某,48岁,口干咽燥,目煳,腹胀便溏,胁痛隐隐,肝掌,蜘蛛痣,脉弦细沉,口唇紫暗,舌红,舌下筋紫。早期肝硬化,阴虚湿热,兼有瘀血。舌红,舌下筋紫,脉弦细沉。
早期肝化肝阴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,男性。心悸20年,加重2个月。心慌,汗多,时有胸痛,夜寐欠佳。形体肥胖,舌质暗,苔薄黄,脉弦细数。糖尿病史1年,空腹血糖7.9mmol/L,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。辨证为气阴两虚,阴虚火旺。病因病机为长期过食肥甘厚味,胃中积滞,蕴热化燥,伤阴耗津。
心悸气阴两虚消渴阴虚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滞下,腹痛,绝食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:痢疾。证型:气口脉虚,胃气衰败。病因病机:平素多言致中气虚,饮食不节致积滞。望诊:面黄稍白。闻诊:无明显描述。问诊:绝食,困惫不能起床,痰涌。切诊:气口脉虚。
积滞痢疾湿热胃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0岁,女性,主诉食入即吐,病程2个月多。既往有胃痛病史,遇冷、遇怒即发。呕吐物呈黄绿色,有苦味,身体消瘦。面色憔悴,舌苔无异常,腹如舟状,按之柔软无压痛,脉沉细而微。中医诊断为胃失和降,虚气上逆。病机属虚寒,气逆上行。
胃失和降虚气上逆幽门不通胃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痛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不畅,病程半月加重。面黄体瘦,舌苔白黄较厚,脉象沉滑,腹部拒按。中医诊断为痞气积,辨证为胃肠积滞不化,腑气不降所致阳明实证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苔厚腻;闻诊未见特殊;问诊提示消化症状及病程;切诊脉象沉滑。
胃肠积滞胃石症腑气不降阳明实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岁,男性。主诉麻疹透见四日,伴腹泻、脓血便、身热、腹痛、咳嗽、睡眠不安、手足心灼热。舌苔黄厚,脉象滑数有力,尺部滑实。诊断为温热卫营合邪,疹毒特重,胃肠积滞蕴郁化痢。两手指纹色紫至气关,后渐退至风关。病程中出现腹泻、腹痛、身热、咳嗽、睡眠障碍等症状。病机为外感温热,内伤饮食,胃肠积滞,疹毒内陷。
胃肠积滞麻疹肠炎滞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1岁,主诉失眠、脘腹胀满2个月,加重1个月。症状包括脘腹胀满、矢气多、纳食差、口干口苦、不喜饮、眠差、排尿不畅、大便稀、皮肤干黄。舌质红、苔薄黄、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虚劳,辨证为气血亏虚。舌尖红、舌质暗红、苔白根部黄。病程2个月,因子宫切除术加重病情。气血亏虚导致脾虚运化失常,血虚失养,出现相关症状。
虚劳气血亏虚脾虚胃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8岁。主诉寒冷季节五更黎明前小腹拘急作痛,喜按,得热饮后缓解,病程3个月,神疲乏力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。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寒积腹痛,证属下焦受寒、厥阴之气失于疏泄。病因病机为寒邪内侵,气机阻滞,寒性收引,阴邪得阴助而发作。
寒积肠痛肝肾虚寒气机阻滞下焦受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中有大块如杯,每发痛不可忍。血瘕。寒凝血脉,涩滞不行,寒邪与余血相搏结。面色无华,舌淡。脉沉迟。腹有积块,少腹急痛,阴中若有冷风,背嵴疼,腰疼不可俯仰。
血瘕寒凝血瘀腹痛
查看详情 →
10岁女性,双眼视物不清,干涩羞明,频眨目,远视力0.2,近视力0.3,舌苔浊腻,脉滑。证属积滞伤脾型弱视。纳呆厌食,腹胀烦躁,夜卧不安,面黄肌瘦,毛发稀疏,困倦喜卧,精神不振。眼位正位,外眼正常,眼底视盘色红,黄斑中心凹反光点弥散。病因属饮食不节,积滞伤脾,气机受阻,运化失职,目失濡养。
积滞伤脾弱视肝风内动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5岁男童,主诉厌食、嗳腐吞酸、腹胀便臭。舌质偏红,苔厚腻,脉滑数。证属乳食积滞。病因因暴饮暴食,乳食停滞,气机不畅,胃失和降。
乳食积滞脾胃虚弱食积化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4岁,男性。主诉卧床经月,诸治不效。临床表现包括形体消瘦,两目暗黄,痰涎黏稠难咯,胸闷不饥,口渴不饮,两脚酸痹,活动不利,午前畏寒,午后潮热,小便短赤浑浊,大便溏薄。脉象濡细,舌苔黄腻而微灰。中医诊断为湿热弥漫三焦,兼见虚象。
湿温湿热弥漫三焦痰涎胶着胸闷不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粘汗出而热不退、烦闷、咳气促、胸脘窒滞、呕饮、腹满便秘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湿温,证型为湿热交蒸,病因病机为湿热交蒸,上中焦俱病。望诊见舌苔白滑后根板腻,中心略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咳、烦闷、呕饮、腹满便秘。切诊见脉细滑而数。
湿温病湿热交蒸肺气不降胃气不和
查看详情 →
7岁男性,咳嗽3日,病程3日。主症为咳嗽,有痰难咯,面赤唇红,小便赤,大便干燥。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中医诊断为咳嗽,证型为肺胃蕴热型。
咳嗽肺胃蕴热痰黄难咯口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9岁,女性。主诉心窝及右下腹部疼痛3天,加剧1天。病程3天。中医病名肠痈,证型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,寒暖失宜,肠腑气机失调,传化不利,糟粕积滞,生湿化热,气血失和,脉络受阻。面色苍白,舌红苔黄厚,脉沉数。腹部膨隆,腹肌紧张,右下腹压痛,麦氏压痛点阳性。
肠痈气滞血瘀腹痛呕吐
查看详情 →
刘某女,27岁,主诉不孕三年,月经量少,经期短,经色暗,有紫血块,经前乳胀腹痛,低热手足心热,大便干结,舌苔薄腻罩黄,舌有紫气,脉小而涩。中医诊断为胞宫瘀热,冲任郁结。舌象晦暗,口唇干灼,脉涩。病程三年,月经周期正常,子宫略偏小,无明显白带,经前有低热,经后缓解,大便干结,解后身轻。
月经量少经期缩短经血紫暗目眶晦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。排便困难,腹部冷痛,肛门坠胀,大便溏薄夹黏液,每日2~3次。肠道多发性息肉,病理示直肠管状-绒毛状腺瘤,部分腺体中-重度异型增生。舌质偏红,舌苔薄白,脉细弦。慢性直肠炎,病理示中度慢性炎症,活动性。未见肠道息肉及异型增生。寒气客于肠外,与卫气相搏,气不得荣,息肉乃生。肠腑积滞,寒热错杂。
肠道息肉寒热错杂慢性结直肠炎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