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17岁,男性。主诉精神恍惚,默默不语1个月。性格内向,喜安静,好独处,常抑郁寡欢。表情澹漠,神情呆滞,言语默默不语,精神恍惚,夜间恐惧不眠,心烦急躁,幻视幻听,寒热不知,纳呆不饥,大便数日未解。舌红苔白腻,脉弦细滑数。中医辨证为肝胆失调,郁火夹痰,上抗心神之癫症。病因为怒气未发,气郁化火,波及胆腑,少阳失和,津聚为痰,上扰心神。
肝胆失调郁火夹痰心神不安精神恍惚
查看详情 →
女,48岁,间断性上腹胀痛4年余,加重伴纳差半年。上腹胀痛,反酸烧心,形体消瘦,面色苍白,头晕目眩,气短懒言,四肢倦怠,畏寒,夜不能寐,进食减少,体重下降。腹部平软,寒凉喜按。肝右叶多发钙化斑,胆囊多发息肉,胆汁淤积,胰腺体尾部形态欠规整,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增高并多发淋巴结,双侧胸膜增厚、钙化。虚寒性腹痛,病位在脾胃,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,不通则痛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
肝胆失调虚寒性腹痛脾胃虚弱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13岁男性,频发室早1年,夜寐不安,心惊胆怯,手足心热,急躁易怒,气短胸闷乏力。舌淡苔薄白,脉结。中医病名室早,证型肝气郁结,病因病机情志不遂。望诊舌淡苔薄白,闻诊未见明显异常,问诊见夜寐不安、急躁易怒、气短胸闷,切诊脉结。
肝胆失调频发室早肝火上炎心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9岁。主诉为神疲乏力、表情抑郁、行动迟缓,病程自1982年8月起,至1984年9月入院时持续约2年。中医病名为肝豆状核变性,证型为肝郁气滞、痰浊郁毒、肝阴不足。病因病机为精神刺激致肝气郁结,肝失疏泄,痰浊内生,阻滞筋脉,虚风内动。望诊见面色晦暗,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语言欠流利,手足多动,睡眠时症状减轻。切诊见脉弦细。
肝胆失调肝豆状核变性肝郁不舒痰浊郁毒
查看详情 →
72岁男性,口苦、胃痞5月余。舌暗红,苔前少后黄腻,脉沉弦尺弱。中医诊断为少阳枢机不利之证。主症为口苦、胃痞,伴胃胀满、喜温喜按、嗳气、夜间起红疹、皮肤偏干。病程5个月。
肝胆失调少阳枢机不利胃气不和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咳嗽发热日久,热势每交寅卯而盛。中医病名为咳嗽,证型属肝胆郁热,病因病机为肝胆郁热,戕伐生气,肺金失清,脾胃失运,相火炽盛,阴津耗伤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咳嗽发热,病程日久,切诊脉弦数。
肝胆失调咳嗽发热少阳郁热肺失清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男性。腰痛,夜间寒战,高热,小便频数、赤涩疼痛,头晕,肢节疼痛,口干,口气臭,便秘。中医病名肾盂肾炎,病程为急性发作。面色潮红,舌红苔黄,脉数。体征见体温升高,结膜及咽喉充血,双侧嵴肋角压痛,叩击痛阳性,肌肤灼热。尿常规示红细胞、白细胞增多,蛋白阳性。病因为湿热蕴蒸,病机为肾虚下焦湿热,上犯肝胆,致少阳枢机不利。
肝胆失调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肾虚下焦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。主诉上腹部饱胀,消化力差,饮食减少,大便干结。舌质红,苔黄腻。诊断为残胃炎、吻合口炎症,伴胆汁返流。病程二年。
肝胆失调残胃炎吻合口炎胆汁返流
查看详情 →
眩晕旋转,目瞑不能开,兀兀欲吐,稍食即呕,挟食,痰涎若水。脉俱浮大,独左关弦数。中医病名:眩晕。证型:肝阳上亢。病因病机:肝阳上亢,虚风内作,肝移热于胆。望诊:未提及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眩晕、呕吐、痰涎多。切诊:脉俱浮大,独左关弦数。
肝胆失调眩晕旋转目瞑不能开欲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大病之后,元气未复,惊动肝胆,心悸少寐。脉细左弦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问诊提示心悸、少寐。脉象细而左弦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属肝胆不宁,病机为元气未复,惊扰肝胆,心神不宁。
肝胆失调心悸少寐元气未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6岁,男性。主诉尿频半年,1日10余次,夜尿2次,无尿急、尿痛及尿滴白。头昏沉,耳鸣,心烦意乱,寐差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。脉细涩。中医诊断尿频,证型为肝胆失调,心神浮越。病程半年。
肝胆失调尿频心神浮越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失眠、多梦、心烦意乱、性情急躁、头痛、头晕、惊悸、胆怯、恶心、小腹胀满、胸胁胀痛、食纳不馨、尿黄短、大便偏干。病程较长,自2005年8月起病。中医病名为“热入血室”,证型为“热入血室,扰于神明”。舌质红,舌苔薄黄,脉弦细。四诊显示精神紧张,面色欠佳,有幻视,身热,多汗,月经未至。
肝胆失调热入血室心神不宁余邪未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岁,主要症状为发热不退,日有起伏,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,四肢不温,纳呆时恶,脉稍弦。中医病名少阳证,证型少阳病,病因病机为少阳经病证,邪不在表亦不在里,需和解。望诊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发热不退、纳呆时恶、二便尚通。切诊脉稍弦。
肝胆失调少阳证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女性。主诉胃脘灼痛、腹胀、嗳气、口苦、两胁胀满,病程20余年,近1年加重。中医病名胆汁反流性胃炎,证型肝失疏泄,胆失清降。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沉弦而濡。症状包括胃脘灼痛、嗳气不畅、口苦、两胁胀满、精神疲乏、形体消瘦、纳谷不香。病机为肝失疏泄,胆失清降。
肝胆失调胆汁反流性胃炎肝失疏泄胆失清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9岁女性,胁痛反复发作20余年,右胁肋灼热疼痛1月余。面色萎黄,精神不振,心烦易怒,夜间口苦。舌红,尖红,苔薄白微黄,脉细弦。中医诊断胁痛,证属气滞血瘀。病程长,有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病史。胆腑气郁,胆失通降,兼有肝气郁结、痰浊湿热。
肝胆失调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焦某,女,43岁。主诉心慌、烦躁、多汗3个月。中医病名:甲亢。证型: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:内分泌紊乱。望诊:未提及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心慌、烦躁、多汗。切诊:未提及。
肝胆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心慌烦躁
查看详情 →
男,25岁,腹胀、纳差、乏力,有肝炎接触史。急性病毒性肝炎,风热湿毒阻塞气机。苔白腻,脉弦,腹胀饱后尤甚。
肝胆失调急性病毒性肝炎风热湿毒脾胃湿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右手轻微抖动,随后四肢震颤,上肢重于下肢,静止时明显,头部颤摇,入睡后消失。病程较长,病情逐渐加重,出现动作迟缓、肢体僵硬。中医病名为震颤,证型为气、胆、液三者虚实不合,筋络失养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描述症状及病史,切诊未提及。
肝胆失调震颤麻痹内风证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皮肤、眼睛发黄3日,食欲缺乏,肢体乏力,视物发黄。体温38.54℃,头昏、疲乏,恶食油腻,小便短黄,大便不爽。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诊断为阳黄。病因病机为湿热内蕴,脾胃升降失常,肝胆疏泄不利,胆汁外溢。
肝胆失调黄疸湿热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不寐,病程数载,肝经积有肥气,少阳受病,半表半里,甲乙同宫,少腹极阴之所。肝胆累及阳明、太阴,阳明不和时作呃逆,太阴不运脘气惫。舌象、脉象未详,病因病机属肝气郁结,邪胜正虚,根蒂深。
肝胆失调不寐肝经肥气少阳病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