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肠神经官能症

患者55岁,女性,主要症状为腹痛,痛时伴肠鸣腹冷,病程自1979年3月起,反复发作。舌质胖嫩苔薄,脉沉紧。诊断为寒疝,病因病机属寒邪内侵,阳气不足,气机阻滞。腹痛伴肠鸣、手足厥冷、痞块如掌、大便溏薄、腰膝酸痛而冷、面色㿠白。
寒疝肾阳虚脾胃虚寒阳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腹部胀满4月余,情绪影响加剧,胸闷气短,食纳差,口干舌燥,大便干,小便少。腹部胀大隆起,腹围100cm,移动性浊音阳性,双肺哮鸣音。舌红、苔薄,脉弦细。肝脾不和,湿浊阻滞。
神经官能症肝脾不和脾虚湿困湿浊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1岁。长期腹泻,时发时止,1970年病情加重,大便溏薄,夹杂粘液水泡,腹胀疼痛,肠鸣,胸闷嗳气,食欲不振,少气乏力,畏冷,午后低热,睡眠欠佳,右上腹压痛。舌质澹滑,脉弦细。诊断为久病耗伤正气,肝郁乘脾,消化功能失调。二诊见舌苔微黄腻,脉细数,属湿热下利。三诊见舌质澹,脉沉弦而细,属脾阳受损。四诊症状基本缓解,精神食欲恢复。后续因受凉复发,出现腰痛,诊断为久病伤肾。
慢性肠炎肝郁乘脾脾虚湿热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35岁,经期发作性头晕心烦,小腹剧痛,气上冲胸膺,胸闷窒塞,晕厥,病程持续数月,面色无华,舌黯淡边有淤点,脉弦细涩,证属恼怒伤肝,肝郁气结,血滞胞宫胞脉,肝气挟冲脉之气上逆。
肝郁气结血滞胞宫肝气上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2岁,女性。主诉腹胀6个月,午后加重,膨大如鼓,叩之有声。既往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,胃镜未见异常。现症见腹胀如鼓,面色晦暗,性格抑郁,睡眠差,多梦,大便不畅,质软。体征腹软,肠鸣音减少。辨证为肝失调达,气机不舒,肝气郁滞,脾运失调。舌象澹红,苔薄白,脉弦缓。
胃肠神经官能症腹胀肝气郁滞脾运失调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胸胁不畅数月,伴心悸、心烦、汗出、嗳气、纳食欠佳、口干、偶泛酸、右上肢酸痛。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中间有裂纹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郁证,证属肝胆气郁,兼犯胃腑,经气不利。
郁证肝胆气郁胃腑受犯经气不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女性。主诉胃痛8年,因生气或饮食不节而发病。现病史示胃痛发作,上冲胁背,口苦而干,噫气频频。体征示面容痛苦,不断噫气,胃脘拒按,两目不黄。脉弦滑略数,舌质红,苔黄腻而燥。诊断为肝气郁滞,胃失和降,有化热之象。复诊示胃痛又作,伴恶心呕吐,口苦,噫气频频,大便燥,小便色黄,诊脉弦滑,舌质暗红,苔黄腻。诊断为气郁日久,七情所伤,生冷伤胃,肝胃不和,气滞湿郁,有化热之象。
胃痛肝气郁滞胃失和降气滞湿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性情忧郁。主诉咽部不适,如有物阻,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,腹胀,纳呆,恶心,口干不欲饮,乏力,小便黄赤,大便不爽。舌暗红,苔黄浊腻,脉细滑。中医诊断为梅核气,病因病机为气郁后饮冷伤湿,久郁化热,上干咽喉。证型属湿热证,湿热蕴结,气机阻滞。
梅核气湿热伤脾痰气互结咽部阻塞
查看详情 →
女,46岁。反复呃逆一周。呃逆,伴胸闷心烦,脘腹胀满。舌苔薄腻,脉弦而滑。中医病名呃逆,证型肝气犯胃、气滞痰阻。病机为肝强乘胃,胃气上冲,肝郁气滞,胃失和降。病位在胃。
呃逆肝气犯胃气滞痰阻情志不遂
查看详情 →
女,60岁。主诉气从脐周上冲至剑突下缘半年余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奔豚气,证型心肾阳虚,阴寒凝结证。舌体胖大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虚滑。腹部胀满,自觉有气自脐周上冲,肚脐下可触及硬质包块,压痛可移动。时有嗝气、胃胀,周身乏力,胸胁胀满,后背及腰部发凉、沉紧,伴有麻木,手脚发凉怕冷。大便不成形,日2-3次。
奔豚气心肾阳虚阴寒凝结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胸胁不畅数月,伴心悸、心烦、汗出、嗳气、纳食欠佳、口干、偶泛酸、右上肢酸痛。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中间有裂纹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为郁证,证型为肝胆气郁,兼犯胃腑,经气不利。
郁证心悸肝胆气郁胃腑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胸胁不畅数月,伴心悸、心烦、汗出、嗳气、纳食欠佳、口干、偶泛酸、右上肢酸痛。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中间有裂纹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郁证,证型肝胆气郁,兼犯胃腑,经气不利。
郁证肝胆气郁犯胃腑经气不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6岁,左下腹发胀,逐渐加剧,似有物向上顶撞至剑突部,腹部膨隆如妊娠8、9月大小,神识不清。舌质黯,苔薄白,脉细软。中医病名奔豚气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望诊舌质黯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左下腹发胀,腹部膨隆,神识不清。切诊脉细软。
奔豚气气滞痰阻心神失养
查看详情 →
女,59岁,畏寒,反复发作性腹胀,小腹部胀满,结成肿块,气上冲至胸部,烦躁欲死,腹痛、呕吐,嗳气后缓解,发作频繁,纳差,眠差,大便干燥,冷汗淋漓,气短胸闷,周身酸痛,双下肢蚁爬感。舌淡青,苔薄白,脉滑弱。阳虚寒逆。
奔豚气阳虚寒逆气上冲胸舌淡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女性,主诉全身疲倦、食欲缺乏、饭后腹部不适、大便溏软、面色萎黄、失眠、心慌、健忘、身体瘦弱、时有浮肿。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渐成虚劳之证。望诊见面色萎黄无泽,舌象未提。闻诊无描述。问诊见疲倦、食欲差、便溏、失眠、心慌、健忘。切诊脉象未提。
虚劳之证心脾两虚身体瘦弱失眠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,胃脘胀满疼痛,恶心呕吐,纳呆,失眠,病程1年。胃脘痛,郁证,情志不遂致气机郁滞,六郁之证。性情急躁,时太息,疲乏,纳呆,失眠。舌澹红苔白厚腻,脉弦滑。
胃痛气滞肝郁食滞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8岁,主诉经常腹泻,因受寒、饮食不慎、工作繁忙诱发。病程较长,既往诊断为慢性胃炎、胃肠神经官能症,无器质性疾病。现症见泄泻频作,每日解稀薄便2~4次,纳差,午后腹胀痞满,嗳气,矢气后胀减,月经推后,色黑量少,挟小块,腰腹疼痛,头眩,烦躁失眠,乳房胀痛。舌淡红,苔薄白腻,脉弦细无力。证属肝郁血虚,脾虚不运。
泄泻肝郁血虚脾虚不运
查看详情 →
女,71岁,发作性双下肢无力2天,言语不利1天,腹胀伴恶心,纳差,眠差,大便排出困难,2~4日一行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滑,舌象红,苔象黄腻,脉象弦滑,病程短,中医病名属痞证,证型属少阳病,病因病机为精神状况欠佳,气机失于调达,水气互结,实邪较轻。
痞证少阳病脾胃虚弱水气互结
查看详情 →
呃逆,气逆上冲,喉间呃呃连声,声短而频。胃气上注于肺,寒气与谷气相溷,真邪相干,气并相逆于胃,胃腑不受,复出于胃。
呃逆胃气上逆寒气侵犯谷气混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,反复呕吐半年,拒食,消瘦,不能工作。伴有渴喜冷饮、大便秘结、虚烦不眠。脉弦数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中医病名呕吐,证型胃热火盛,胃肠积热。病因病机为胃肠积热,腑气不通。
呕吐胃热火盛虚烦不眠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