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满+湿热内蕴

患者头眩欲呕,面如熏黄,食入作胀,午后烦而溺赤。脉濡,左略大。面色晦黑,舌苔腻白,膈有粘涎。湿热内蕴,暑湿交蒸,浊涎失降。病程较长,湿胜为主。
腹满呕泻湿热内蕴头眩欲呕面如熏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主诉为伤寒病已至3周,食物不慎致复燃,身热40℃,胸痞板痛,舌糙,大便艰行,小溲短赤热,脉洪数。中医病名为伤寒,证型为食滞胃肠、化燥结胸,病因病机为食积内停,热陷成温。望诊见舌糙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见胸痞板痛、大便艰行、小溲短赤、神烦起坐、谵语昏昧,切诊见脉洪数、数疾无伦、脉搏趋和。
湿热内蕴伤寒复燃食滞胃肠高热伤津
查看详情 →
7岁女性患者,发热,血水样便,腹胀痛,肠鸣音减弱,大便酱黑色。湿热内蕴,壅滞肠腑,郁而化燥,阴津受伤。高热,腹满胀痛拒按,下利频频,量少色如酱,欲解不得,不矢气,恶心欲吐,口干唇红,舌苔黄腻,质红,脉滑数。
湿热内蕴腹满胀痛急性坏死性肠炎麻痹性梗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男性。主诉面目皆黄,尿黄,病程2月余。中医病名阳黄,证型肝郁胆热,病因病机为胆石瘀阻,胆道堵塞,胆液外溢。望诊面色橘黄,目黄肤黄,舌象暗红、苔黄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右胁下胀痛及背,不思饮食,四肢乏力,腹满,大便灰白、尿黄如茶。切诊脉象沉弦。
湿热内蕴腹满纳呆阳黄肝郁胆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1岁。主诉肝区痛、乏力、便溏。病程10多剂。中医病名急性肝炎。证型肝郁脾虚,湿热内蕴。望诊形体肥胖,两目无神,舌质黯红,苔薄腻微黄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有右胁胀痛、腹满便溏、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、小溲量少色黄、情怀抑郁、烦躁易怒、夜寐不安、噩梦纷纭。切诊脉濡数。
湿热内蕴急性肝炎肝郁脾虚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男性。发热,口渴,胁痛,便秘,小便如茶,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阳黄重症。湿热内蕴,胆汁排泄受阻。面色晦暗,舌苔黄腻。声音无异常,无特殊气味。胁痛,便秘,小便短赤,黄疸。脉弦数。
湿热内蕴阳黄重症胆汁排泄受阻肝区微痛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体质素虚,两岁曾患黄疸。10天前小腿碰伤继发感染,咽喉红痛,颜面及四肢远端浮肿,恶寒发热,呕吐神烦。体温37.5℃,血压130/90mmHg,血尿素氮升高。急进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。面色萎黄,舌象未提。声音低微,气味未提。浮肿、神烦、心悸、纳呆、呕逆、眩晕、昏不知人、汗出、尿血、腹满、心烦、便秘。脉结代。
湿热内蕴急进性肾炎急性肾衰心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痞闷不适伴发作性心慌2年。主要症状包括胃脘痞闷、腹部隐痛、腹胀、嗳气、晨起口苦、发作性心慌、饥饿感,进食后缓解。纳眠差,大便质稀,1~2日1次。舌象澹白苔,脉象弦长稍数。中医诊断痞满,辨证为湿热内蕴,困阻脾胃,气机不利。
湿热内蕴慢性胃炎脾胃困阻气机不利
查看详情 →
50岁,男性,胁下胀痛,胃脘痞闷,腹满脘胀,口苦纳差,大便微干,小便色黄。舌质黯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热郁血瘀,肝脾失和。
湿热内蕴无黄疸型肝炎热郁血瘀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男性。主诉肝区隐痛,咽干,午后加重,伴嗳气,大便时干时稀,倦怠乏力。中医病名胁痛,证型肝胃不和,湿热蕴结,肝郁脾虚,湿热未清。望诊未见明显异常,舌红苔薄黄。闻诊无特殊,问诊提及倦怠乏力、便溏、肠鸣。切诊未见明显异常,脉象未提及。
胁痛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肝胃不和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8岁,发热1月余,体温最高42℃,日晡甚,恶心呕恶,食欲不振,口渴不欲饮,大便日一行,舌紫黯,苔薄黄腻滑湿,脉沉虚滑弱,湿热内蕴,热郁三焦,湿重于热,脉虚滑弱,舌灰暗,苔滑腻,湿邪偏盛,热伤气阴,舌暗无苔,脉滑弱。
湿热内蕴发热热郁三焦湿重于热
查看详情 →
男,51岁,肝区痛、乏力、便溏,病程未明确。急性肝炎,肝郁脾虚,湿热内蕴。形体肥胖,两目无神,舌质暗红,苔薄腻微黄,脉濡数。右胁胀痛,腹满便溏,食欲不振,倦怠乏力,小溲量少色黄,情怀抑郁,烦躁易怒,夜寐不安,恶梦纷纭。
湿热内蕴急性肝炎肝郁脾虚肝区胀痛
查看详情 →
小儿腹痛下利 发热 太阳太阴合病 腹满 身痛 太阴病 太阳病 脉数 舌象未提 面色未提 声音未提 气味未提 病史未提 脉象未提
湿热内蕴腹痛下利发热身痛太阳太阴合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要症状为水肿、血尿、蛋白尿、高血压。病程多在6个月内。中医病名为水肿、肾风、溺血。证型为风水、湿毒浸淫、水湿浸渍、湿热内壅、下焦热盛。病因病机为风湿毒邪伤及肺脾肾三脏,风寒、风热、湿热、疮疡毒邪内侵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含水肿、血尿、蛋白尿、高血压、尿少色赤、身发疮痍、发热、恶风、口干、胸闷、纳呆、泛恶、腹胀、便秘、腰酸腿软。切诊未提及。
急性肾炎风水相搏湿毒浸淫湿热内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5岁。反复胃脘部不适14年,又作1个月。胃脘部胀滞不舒,胃纳减少,口澹恶心。舌苔薄黄根腻,脉细弦。病机为心脾两虚,脾不健运,气机不利,湿热阻滞脾胃。中医诊断为痞证(脾虚气滞夹湿热)、虚劳(心脾两虚)。
湿热内蕴胃脘胀痛心脾两虚心脉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5岁,女性。主诉上腹满闷,不欲饮食数年,近两月腹胀尿少,五心烦热,倦怠懒言。形体消瘦,面色晦滞,肝大质硬,叩痛,腹部移动性浊音,双下肢水肿。舌质红,苔黄腻。B超示肝硬化,大量腹水。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,湿热内蕴,气滞血瘀。
湿热内蕴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岁,女性,腹痛、腹泻1周。腹满拒按,体温39.5℃,神志昏煳,四肢发凉,舌苔厚腻,脉浮数有力。中医诊断为痢疾,证型为疫毒痢。病因病机为湿热积于肠胃,感受时行疫邪。
湿热内蕴急性细菌性痢疾疫毒痢高热惊厥
查看详情 →
杨某,女,33岁,主诉脘满腹泻,大便稀黄如水样,伴有不消化之物,气臭难闻,1日10余次。舌质红,苔黄滑而厚,脉滑数。辨证为湿热内蕴(湿重于热),食滞伤脾,传化失司。二诊时舌质澹红,胖有齿痕,苔黄滑,脉小滑数。病因病机为湿热内蕴,脾胃虚弱。
湿热内蕴脾胃虚弱食滞伤脾泄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头眩欲呕、面色熏黄、食入作胀、午后烦热、小便色赤、舌苔腻白、膈有黏涎。脉濡,左脉略大。中医病名属脾阳不振,证型为脾虚湿阻,病因病机为暑湿外蒸、水谷内蕴、脾阳失运。望诊见面色熏黄、舌苔腻白。闻诊未提。问诊包括头眩欲呕、食入作胀、午后烦热、小便色赤、膈有黏涎。切诊脉象濡,左脉略大。
暑湿内蕴脾阳不振湿热停聚肝热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主诉轻则食后腹满,重则嗳气反酸,腹部坠胀,腹泻频作,近因工作紧张胃痛胃胀加重,伴腹泻头晕,小便不畅,夜尿2次。舌质红,边有瘀斑,苔薄黄,脉弦。中医诊断胃脘痛、泄泻,证型为肝胃不和,气滞血瘀证。病因情志不爽,肝木不舒,气机郁滞,病位在肝脾,病机为木旺克土,瘀滞为患。
湿热内蕴慢性胃炎肝胃不和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