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2岁,女性。主诉排便不爽,便秘,4~5天1次,持续5年余。面部色斑,饭后腹胀,头沉头痛。舌红,白苔,脉沉。证属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。
清阳不升便秘中气不足浊阴不降
查看详情 →
男,58岁,顽固性头痛10年。全头痛,巅顶、两颞及后脑部为甚,动后加剧,休息减轻,伴头昏脑胀、健忘多梦、少气乏力、懒言、口干少饮、纳呆、大便时溏。舌淡苔薄白,脉弦细无力。证属正气不足,清阳不升,瘀阻脉络。
清阳不升顽固性头痛正气不足瘀阻脉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6岁,男性。主诉便秘反复发作5年余,伴腹胀、郁闷、神烦、心悸、汗出、气短乏力、头晕、自汗、咽干。舌象澹而胖,脉象虚无力。中医诊断为中气不足,升降失司。病因病机属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导致大便不通利。
清阳不升便秘中气不足浊阴不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3岁。主诉巅顶痛伴脑鸣半年,睡眠不佳。既往有左耳膜穿孔及听力下降。舌质红,苔白。脉弦细。辨证为清阳不升,痰浊内扰。
清阳不升脑鸣巅顶痛风热外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经行眩晕一年余,症状包括头晕目眩、右侧肢体麻木、心悸胸闷、腰痛、畏寒、心烦失眠。面色淡白,形体肥胖,颜面、眼睑浮肿,舌尖边红,苔白厚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经行眩晕,辨证为痰瘀内阻,清阳不升,后转为湿瘀阻络、脾虚失运,湿聚成痰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或细滑。
清阳不升经行眩晕痰瘀内阻脾虚失运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耳源性眩晕,病程始于1984年,反复发作,近期耳鸣持续,白带多,疲倦乏力,大便结,口苦口干喜冷饮,舌苔微黄,脉弱。中医诊断耳鸣,证属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风热上扰。望诊见舌苔微黄,闻诊未提,问诊见耳鸣、白带、疲倦、大便及口干症状,切诊见脉弱。
清阳不升耳鸣中气不足风热上扰
查看详情 →
女,27岁,头痛头重如蒙如裹,阴天尤剧,耳鸣,牙痛,痰多色白,关节酸楚,纳呆,白带盛。舌澹红苔白厚,脉细濡。症属痰湿蒙窍,清阳不升。
清阳不升头痛痰湿蒙窍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5岁。主诉为前额与巅顶头痛,病程近年,近月发作频繁,多于傍晚,疼痛剧烈,持续数小时。舌红,苔薄,脉弦。中医辨证为风痰阻络,清阳不升,浊阴翳蔽,经络闭塞。
清阳不升头痛风痰阻络浊阴翳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9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咳嗽、气喘、胸闷、憋气、夜间晕倒、肢体麻木、头痛、口干、睡眠不深。病程约两月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热盛灼津、痰迷清窍、阻塞经络。舌苔黄腻,脉弦迟有力,后转为舌红苔薄黄,脉弦大稍数,左脉濡,尺弱,右脉弦细。病因病机为热盛灼津,液结为痰,痰迷清窍,阻塞经络。
清阳不升高烧后遗症痰迷清窍肝胆气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0岁。主诉耳鸣半年余,加重1周,伴有头晕、乏力、睡眠差、饮食纳呆、嗳气、大便干结。中医病名耳鸣,证型气虚耳鸣证。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、清阳不升、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耳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耳鸣、头晕、乏力、睡眠差、饮食纳呆、嗳气、大便干结,切诊未提及。
清阳不升耳鸣气虚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76岁男性,头晕3月余,走路不稳,视物模糊,四肢乏力,天旋地转感,恶心,纳眠差,健忘,肢体麻木。舌淡胖有齿痕,苔薄白,脉弦。桥脑梗塞,脑内多发缺血变性灶,脑白质脱髓鞘改变。清阳不升,髓海失养。
清阳不升桥脑梗塞髓海失养脾虚湿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7岁。主诉头晕反复发作1年半。主要症状包括头晕、视物旋转、恶心呕吐、行走不稳。舌体略胖边有齿痕,舌质淡暗,苔白腻。脉沉细滑,左弦滑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为痰浊阻滞,清阳不升。
清阳不升眩晕痰浊阻滞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男,52岁。头昏头重,行路须人搀扶,心前区刺痛,面黄不华,疲劳乏力,两腿酸胀,心慌多梦,易汗,耳鸣,言语低微,尿黄有气味。舌苔黄厚腻,舌质紫,脉细。证属气虚湿困,清阳不升。脾虚湿困,清阳不升,脑髓失养,致头昏头重;脾主四肢,脾虚则疲劳乏力,两腿酸胀;脾气虚不能运血,故面色萎黄;中气不足,言语低微;耳鸣为清阳不升所致。
清阳不升头昏头重气虚湿困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形体衰弱,声低气怯,搀扶而行,口中浓痰,昼夜不宁,小便短少,大便不利,舌红,苔花剥,脉沉。脑胶质瘤术后1年半,近3月症状加重,反复头晕,恶心呕吐,阵发抽搐。痰热上蒙清窍,血瘀风动。
清阳不升脑胶质瘤痰热上蒙血瘀风动
查看详情 →
8岁男性患者,主诉头部外伤后视物不清,病程较长。视力右0.2,左0.06,伴头晕耳鸣,四肢无力。舌质淡,苔白,脉弱。诊断为双眼外伤性视神经萎缩,左眼外伤性网膜络膜病变。辨证为脾胃气虚,清阳不升。双眼视乳头边界清,色淡,左重于右,左黄斑区有色素沉着及机化灶,中心凹反射消失。
清阳不升头部外伤视神经萎缩网膜络膜病变
查看详情 →
22岁男性,主诉右侧太阳穴及眼眶、前额部剧烈头痛,每四五天发作一次,夜间及精神紧张时加重。脉弦滑,舌苔白腻。辨证为风痰阻络,经络闭塞,清阳不升,浊阴翳蔽。
清阳不升血管性头痛风痰阻络经络闭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眩晕月余,伴恶心呕吐。病程月余。中医病名属眩晕。证型为湿浊阻于中焦,清阳不升。病因湿邪由表及里,遏于中焦。病机为脾失运化,湿浊内生,清阳不升。舌象苔白腻。脉象脉缓。
清阳不升眩晕湿浊中阻苔白腻
查看详情 →
女,主诉反复发作性头痛2月余,晨起头痛、头晕,神疲乏力,舌质红、苔薄白,脉沉有滞象。中医诊断头痛,证属气虚头痛。病因病机为气虚导致清阳不升。望诊见舌质红、苔薄白,切诊见脉沉有滞象。
清阳不升气虚头痛头为清阳之会阵发性头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47岁,头昏目眩,耳鸣如蝉,心烦欲吐,恶心纳差,病程5年,近1周加重,头昏眼花,天旋地转,不能站立,不能睁眼,闭目而卧,诊脉弦滑,舌澹红苔薄白,全身肿胀,痰饮上泛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属眩晕症。
清阳不升眩晕症痰饮上泛浊阴不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女性,反复头痛五年余,近半年发作频繁。头痛表现为全头胀痛、头顶压迫感、环形紧箍感,行经加重,伴眼眶牵痛、两目干涩畏光、心烦失眠、易惊、头昏脑鸣、多汗、烦热烘面。性情抑郁,寡言少语,月经不调,量少夹血块,纳食差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中医病名头痛,证型肝郁血虚,病因病机为肝气不舒,疏泄失司,气血壅滞,脉阻血瘀,久病入络,络脉瘀阻。
清阳不升偏头痛肝郁血虚血虚生风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