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女性,49岁。主诉为遇冷后手指麻木疼痛,肤色变白继而紫绀,发作持续8~20分钟,每日1~5次。形寒怯冷,精神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。舌质胖嫩,苔白滑,脉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血虚寒郁,血脉凝滞,络脉受阻。
血脉凝滞雷诺氏病血虚寒郁络脉受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7岁。主诉下肢疼痛,第一趾关节以下青紫溃烂四个月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,半年前曾中风。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、麻木、冰凉,末端紫黑溃烂,渗血水,遇冷或夜间疼痛剧烈,步行困难,头昏目眩,心悸易怒,身怠嗜睡,饮食乏味,口干苦,大便秘结,小便频数。舌质淡红而显淤点,苔薄微黄。脉弦而细涩。中医诊断为阴寒湿毒久伏,血脉淤阻。
血脉凝滞下肢溃烂气虚血淤阳气虚衰
查看详情 →
周某,女,24岁。闭经5个月,少腹胀痛,胸满胁痛,嗳气食少,腰酸。闭经,气血不足,气机不畅,血脉凝滞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,脉细弱。胸胁胀满,纳呆,腰酸乏力。脉细弱。
血脉凝滞闭经气血不足气机不畅
查看详情 →
57岁男性,乏力神疲,腰部酸楚,颜面虚浮,面色灰滞,头晕头昏,纳谷不香,大便偏稀,夜尿频。慢性肾炎迁延不愈,慢性肾功能不全。面色灰滞,舌象未提及,声音低微,气味未提及,精神疲软,病程较长。脉象未提及,血肌酐增高,尿蛋白阳性,贫血,血小板减少。中医病名:慢性肾炎,证型:肾气虚损,病机:气化无权,湿浊淤毒内壅,血水同源,血脉凝滞。
血脉凝滞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双手及双脚皮肤皲裂,疼痛难忍,影响执物与行走。中医病名为皮肤皲裂,病因病机为气血不和,外受风寒,血脉凝滞,肌肤失养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程未明确。
血脉凝滞皮肤皲裂气血不和风寒外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7岁。咳嗽,气急,胸闷痛,咯脓痰,面色胱白,畏寒肢冷,易汗,口淡不渴。舌苔薄白腻,脉沉而滑。外感风寒化热,内舍于肺,肺气不利,痰涎内结,血脉凝滞,腐溃成痈。肺痈,虚体脓毒内蕴之候。右胸触诊语颤增强,叩诊浊音,呼吸音减低,闻及湿性啰音。
血脉凝滞肺脓肿肺气不利痰涎内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0岁。主诉发病1年余,冬季症状加重,遇冷风或冷水出现乌红色不规则紫斑伴瘙痒。舌苔白,脉浮弦而紧。病因风寒外袭,血气凝郁。
血脉凝滞过敏性紫斑风寒外袭血气凝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,主诉心悸、胸闷、恶寒一年余。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、胸闷、倦怠乏力、眩晕、面色苍白、畏寒肢冷、动则气短。舌澹体胖,边有齿痕,苔薄白稍腻,脉沉迟。中医诊断为心悸阳虚型,病机为阳虚气弱,血脉凝滞。病程一年余。
血脉凝滞心悸阳虚型心阳虚衰畏寒肢冷
查看详情 →
三十二岁,小便不通,病程未明。寒凝下焦,下腹疼痛且感觉寒冷,脉弦细沉微,不足四至。病因因食梨后受寒,病机为小便因寒而凝滞。
血脉凝滞小便不通寒凝下焦阳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,主诉房事后突感少腹拘急绞痛,小便刺痛,伴全身颤抖、四肢冰冷,自觉阴茎内缩。舌苔腻,脉弦紧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考虑为寒凝厥阴,病因病机为寒邪陷入厥阴,阴寒外束,气冷血寒,血脉凝滞。望诊见舌苔腻,闻诊未提,问诊见房事诱因及症状描述,切诊见脉弦紧。
血脉凝滞房事腹痛寒邪入厥阴少腹拘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男性。主诉为夏季轻、冬季重,遇冷风或冷水出现全身乌红色不规则紫斑伴瘙痒。病程1年余。中医诊断为风寒外袭,血气凝郁。望诊见舌苔白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提示遇冷加重,切诊脉浮而弦紧。
血脉凝滞风寒外袭血气凝郁风寒侵袭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8岁,面部、肢端皮肤变硬1年。面部皮肤变薄,失去弹性,蜡样光泽,面部表情消失,呈假面具样,鼻尖细小,耳轮变薄,口唇变薄,张口困难,有放射状沟纹,手指活动僵硬,双手握拳困难,扪之冷感。舌澹苔白,脉弦细无力。中医诊断为皮痹,辨证属脾肾阳虚,血脉凝滞。
血脉凝滞系统性硬皮病脾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41岁女性,头痛3个月,全头痛,下午及晚上加重,无呕吐抽搐。舌质淡红,舌苔白,脉弦缓。中医诊断为头痛,证属风寒余邪未尽,血脉凝滞。
血脉凝滞头痛风寒余邪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心悸、心空悬、头晕、曾晕倒。心悸气短,时时太息,心空悬,似饥非饥,头目眩晕,全身乏力,怕冷,四肢不温,眠食尚可,小便清,大便溏,形体瘦高,面色晦暗少华,精神欠佳,语音断续无力,四肢冷凉,舌淡苔白滑腻,脉迟而结代,脉率50次/分钟。中医诊断为阳虚(心肾)气寒,血脉凝滞。病因病机为阳虚气寒,血脉凝滞,不相接续。
血脉凝滞室性期前收缩心肾阳虚心悸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男性,主诉突发中风瘫痪,神志昏迷,口眼歪斜,二便失禁,病程短。中医病名类中风,证型贼风袭络,血脉凝滞痰阻气闭,元神失守。病机属危急重症。望诊见颜面潮红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描述。问诊见牙关紧闭,神志昏迷,全身瘫痪。切诊脉细数无力。
血脉凝滞中风瘫痪神志昏迷口眼歪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主诉心悸、头晕、纳呆、形体消瘦、经闭、小腹刺痛、大便干。舌暗红少苔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属虚劳干血病,证型为血脉凝滞,病因病机为妇人正气内伤,干血积于中。
血脉凝滞心悸头晕纳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4岁。左足曾截除四趾,左上下肢冰冷,喜热畏寒,左下肢肌萎,左足拇趾溃烂,疮面1厘米×1厘米,色黯。余四趾已截除,创面10厘米×8.6厘米,腐肉呈黄绿色,跖骨外露,脓水异臭,外周肤色黑,剧痛,夜间尤甚。腘、胫后、足背动脉不能触知。舌澹,苔薄,脉沉细。血流图示左足曲线低平波,血管弹性消失,搏动血流量显着偏低。脱疽病程9年,脾肾阳虚,寒邪侵袭,血脉凝滞,趾端失于温煦,气血不达。
血脉凝滞脱疽脾肾阳虚气血不达
查看详情 →
65岁男性,主诉黏液脓血便、睡眠质量差、面色黯滞、左侧颜面肌肉松弛、鼻唇沟变浅、口角歪斜。舌质红,苔薄黄腻,脉弦。中医诊断湿热痢、中风(中经络)、少寐。病程包含慢性结肠炎、脑梗死、顽固性失眠。病因病机涉及湿热、脾虚、气血瘀滞。
血脉凝滞慢性结肠炎湿热痢中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男性。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,颜色晦黯,小便深黄,精神极差,重度乏力,频繁呕吐。舌澹苔白腻,舌底脉络纡曲。脉濡缓。证属寒湿阻遏,血脉凝滞,属阴黄。病因病机为脾阳不足,湿多从寒化,导致寒湿为患或以脾虚为主而发为黄疸。
血脉凝滞阴黄寒湿阻遏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女,11岁,胃脘痛1年,呈饥恶性加剧,痛时喜按,得食稍减,不饥少纳,食欲不振,形体消瘦,精神倦怠,肢体无力,大便不成形。舌苔薄白,舌质淡红,脉沉细。诊断为胃脘痛,辨证为中阳不振,脾虚胃弱,气机不畅,血脉凝滞作痛。
血脉凝滞胃脘痛脾虚胃弱中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