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岁女童,全血细胞减少,病程5个月。中医病名虚劳,证型脾肾不足,阴阳两虚证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薄,脉沉细尺弱。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,西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。辨证脾肾阳虚,血分蕴热未减。症状包括皮肤青斑、食欲改善、大便溏、出血点等。舌象舌尖红,苔白或薄白,脉象细滑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脾肾不足阴阳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9岁,男性。主诉原发性高血压3年,伴有头晕耳鸣、听力减退、心悸健忘、腰酸乏力、手足心热、口干咽燥。舌质红、苔薄黄,脉弦细数。诊断证属肾阴偏虚。
原发性高血压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26岁男性 性交不排精 性欲减退 阳举不坚 腰酸 冷汗 神疲肢倦 头昏眼花 寐少梦多 脉沉微细 肾阳虚 肾中阳气内馁 面色苍白 舌淡 脉沉微细
性交不排精肾阳虚精量少
查看详情 →
14岁男性患者,主诉慢性肾炎,尿中蛋白,腰酸痛,神疲肢倦,不思饮食,面色不华,两目浮肿,畏寒肢冷,手指掌色苍白。舌澹苔白,脉细弱。病程较长,症状持续存在。中医病名为肾炎,证型属脾肾阳虚,病因病机为脾肾阳气不足,水湿内停。望诊见面色不华,舌澹苔白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腰酸痛、神疲肢倦、不思饮食、畏寒肢冷。切诊见脉细弱。
脾肾阳虚脾虚肾虚气虚
查看详情 →
66岁男性,反复头痛头晕20余年,不寐3月,加剧15天。头晕目眩,头痛、失眠、烦躁易怒、胸闷心悸、手指麻木、腹冷、纳呆、便结、小便色清。舌体瘦削色暗,苔微黄躁,脉弦涩,沉取无力。高血压病史20年,血脂、血糖正常。阴阳两虚,虚风内动,胃气不和。
高血压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失眠
查看详情 →
范姓妇,年二四岁。平时忧郁过度,月经去后发生痉厥,每日数次,发时昏不知人,口噤握拳,手足舞动,四肢冰冷,口中冷涎,目睛青白,舌上无苔,不渴,二便清利,稍闻声响即发。右部浮软,左部沉弱无力。诊断为阴虚龙火上升痉厥证。病因病机为阴血亏虚,龙火上升。舌上无苔,脉右部浮软,左部沉弱无力。
阴虚龙火上升痉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8岁,男性,主诉脘部嘈杂,似饥非饥,似痛非痛,终日不知饥,不思食,口干,面部轻浮。舌红质裂,苔薄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气阴不足,脾胃运纳失健,后转为中阳不健,阴阳两虚。望诊见舌红质裂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不思食、口干,切诊见脉细。
慢性胃炎气阴不足脾胃运纳失健中阳不健
查看详情 →
妪,五志气火交并于上,肝胆内风鼓动盘旋,上盛则下虚,足膝无力,唇舌麻木,肢节如痿,固为中厥之萌。肝木内风壮火,乘袭胃土。左关尺脉独得动数,左脉小弦动数,右手和平略虚,舌生红刺,微咳有痰。面色不荣,舌红,脉弦数。
足膝无力肝胆内风君相火亢液燥下亏
查看详情 →
男,75岁,头昏间作10年,高血压15年,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5年。头昏、头汗涔涔、乏力、肢冷畏寒、胸闷胸痛时作、夜尿频、心烦不寐。舌淡苔白腻,脉细弱。头痛(阴阳两虚证)。
头昏肢冷畏寒夜尿频心烦不寐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49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紊乱,绝经1年余,阵发潮热汗出,气短乏力,心悸怕冷,饥则胃痛,入夜咽干口燥,失眠多梦,智力及记忆力下降,尿清。舌澹苔薄,脉象虚弱。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,辨证为阴阳两虚证。病因病机为肾气渐衰,天癸将竭,肾中阴阳失衡,影响心、肝、脾,导致阴虚不能潜阳,阳虚不能摄液,出现相应症状。
阴阳两虚证绝经前后诸证潮热汗出气短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2岁,女性。主诉反复腰背部疼痛2年余。病程2年余。中医病名腰痛,证型肾阴阳两虚证。病因病机肾气亏虚,不能主骨。舌象红,苔象白,脉象细。畏寒,小便清长。
骨质疏松肾阴阳虚腰痛畏寒
查看详情 →
24岁女性,乏力头晕1月,加重伴心悸1周,月经量大。血常规示重度贫血,骨髓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。舌质澹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细数,尺脉无力。中医诊断为肾阴阳两虚髓劳。病机为肾精亏虚,髓海不足,肾阳虚衰,水火不济。
髓劳肾阴阳两虚血常规异常头晕
查看详情 →
56岁男性,慢性肾炎、尿毒症反复发作性水肿伴体倦12年,双下肢凹陷性水肿,腰膝酸冷,胃脘嘈杂,干呕吐涎沫,胸满心悸,头晕乏力,面色晦暗,小便不利,大便溏稀,舌质澹紫,苔白薄腻,脉沉细弱,脾肾阳虚证。
慢性肾炎尿毒症脾肾阳虚水肿
查看详情 →
中年肥胖,消渴病三年,右手食指麻痒,指节生泡后渐肿,疼胀,黑斑紫黑,脉洪大数有力。辨证为脱疽,病因包括纵欲膏粱、服热药、忧郁寡欢、家业败落、失荣。面色晦暗,舌象未详,声音未详,气味未详,问诊含消渴病史、情绪失调、生活变迁,脉洪大数有力。
消渴病脱疽肾阳虚脉洪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小便淋漓,病程五年余。因醉饱房劳所致,近复感冒伤食,出现乍寒乍热。左右脉浮而带数,两尺重按无力,右尺更甚。中医病名属劳淋,证型为阴阳两虚。病因病机为脾肾两虚,膀胱气化不利,精气亏损,不能运化津液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醉饱房劳及感冒伤食。
劳淋脾肾两虚阴阳两虚气化不利
查看详情 →
女,51岁,头晕目眩2月余。眩晕,肾阴阳两虚证。患者年过五旬,肾气衰而天癸竭,虚阳上浮,上盛下虚。颜面潮红,自汗,心烦易怒,情绪激动时易发。舌澹红,苔薄白。脉弦略数弱。足胫欠温。血压160/105mmHg,眼底动脉变细,有交叉压迹。
头晕目眩肾阴阳两虚血压升高虚阳上浮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月经紊乱,伴眩晕耳鸣、面部烘热、口苦咽干、潮热骨蒸、急躁不安、腰膝酸软。舌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中医诊断为心肾不交、肝肾阴虚、肝阳偏亢。
月经失调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伴胸闷、心悸6年。中医诊断眩晕,辨证阴阳两虚。舌象澹苔白腻,脉象弦缓。病程6年,血压165/82mmHg,脉搏58次/分。病因病机为天癸渐衰,肾水不足,水不涵木。
原发性高血压阴阳两虚眩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82岁,男性。反复多饮、多尿10年余,尿溷浊如膏。面容枯瘦,腰膝酸软,四肢冰凉,皮肤干燥瘙痒,便干难解。舌白少苔,脉沉。中医病名为下消,证型为阴阳两虚。病因病机为阴损及阳,肾阳衰微,肾失固摄。望诊见面容枯瘦,舌白少苔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多饮、多尿、尿溷浊、腰膝酸软、四肢冰凉、皮肤干燥瘙痒、便干难解。切诊见脉沉。
下消阴阳两虚肾阳衰微肾失固摄
查看详情 →
男,35岁,心悸2年多。心悸,胸闷、气短、心律不齐,时有间歇。脉象偶有停止,三五不定,止而难还。舌质绛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心阴阳两虚证。病因病机为心气阴两虚,导致心脉失养,心神不宁。
心阴阳两虚证心悸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