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:张某,女,44岁
- 主要症状:产后暴感寒邪,患咳喘,久治不愈,遇节令交替或气候骤变必犯,终至喘不能步
- 诊断: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心病
- 治疗医院:省二院
- 治疗情况:激素疗法、吸氧等无效,心衰、呼吸衰竭日见严重,病危出院
诊见
- 体征:赢瘦脱形,面色青惨,两目无神,声哑无音,喘息抬肩,气息奄奄,唇指青紫,杵状指,下肢凹陷性水肿
- 症状:喉间痰鸣漉漉,咳吐白痰涎沫,四肢厥逆,脉急而促,133次/分(频发房性室早搏),舌胖,苔灰腻,两侧瘀斑成条
- 饮食:食纳好,胃气尚存
- 其他:虽亡阳厥脱诸症毕见,尚有可挽之机
初诊
- 方剂:大剂破格救心汤(附子30~200g,干姜60g,炙甘草60g,红参10~30g,山萸肉60~120g,生龙牡、磁石各30g,麝香0.3g)
- 目的:救阳固脱
- 加减:参蛤散纳气归肾,麝香辟秽,化浊痰,开上窍,以救呼吸衰竭
- 煎服方法:开水急煎,昼夜连服3剂
二诊
- 症状改善:服首剂的2/3,痉咳暴喘得罢,上肢回温基本脱险
- 服完2剂:安睡约2小时,醒后痰鸣声一度消失,暴喑20余日,第一次发出声音
- 体征:一昼夜用附子600g指掌虽温而下肢冰冷如昔,盛夏不离棉衣,自觉如入冰窑,背部似冷水浇灌,恶寒无汗,全身如绳索捆绑,胸痛彻背,憋闷如窒
- 方剂:麻黄附子细辛汤意,助元阳、开表闭
- 药物:麻黄30g(单煎150毫升),细辛20g,附子200g,干姜25g,炙草60g,山萸肉120g,生半夏、茯苓、生姜各45g,葱白3寸,丽参20g,蛤蚧1对、麝香0.5g(研粉分吞)
三诊
- 给药时间:选午前阳旺之时,以助正气
- 煎服方法:每次兑入麻黄汁50毫升,得汗后止服
- 症状改善:表闭一开,真阳敷布,背部冰冷及全身如捆之感,一服而解,上肢厥冷己退,喉间痰鸣消失,唇指色转淡红,喘定,痉咳偶见一二次,小便增多,踝肿亦退,脉象缓和,80次/分
四诊
- 症状改善:吐痰甚多,胸中憋闷感亦大为松宽
- 煎服方法:表闭一开后,继续服用原方
- 体征:脉象缓和,80次/分,顽固性心衰及呼吸衰竭之危,得以解除
按语
- 总结:本案病己20年,而小青龙汤证之主证不变。李可重用麻黄,1剂则表闭即开,真阳敷布,病由此始步入坦途。所以李可反复告诫我们:“诸症当先解表”,似乎是老生常谈,平淡之极。然而正因为它平淡,往往被医者忽略,而造成严峻局面。表居八法之首,凡兼挟外邪诸证,皆当以解表为先,开门逐盗,拒敌于国门之外,最是上策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