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岁男童,小便频数,间隔约10分钟便一次,看电视时更频,每次仅数滴,入睡后消失。舌脉正常,小便无疼痛及异常。证属州都不利,蓄溢失常。
小便频数州都失约蓄溢失常
查看详情 →
男,34岁。胃脘隐痛及右胁,持续半年。慢性浅表性胃炎,幽门螺杆菌(++),慢性胆囊炎,胆囊息肉。形体偏瘦,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腻,脉细弦。情绪不畅,肝胆失疏,气机郁结,酒食不节,戕伤脾胃,肝气横逆犯胃,气机阻滞,脾失健运,湿邪内生。胆胃气逆,嘈杂反酸,胃失受纳,嗳气食少,痞胀便溏。
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尿浊迁延日久,小溲白如泔浆,淋出如脂。临床表现包括形体憔悴、腰酸、口渴、眩晕、烦躁。舌红,脉细数。诊断为脾肾两亏,脂液下流。
尿浊脾肾两亏脂液下流腰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脾钝肠急,腹痛,肠鸣,便溏,痛即如厕,纳食少而难于消受,腰俞作酸,形瘦容晦,稍有咳嗽。脉濡弦。中医诊断为肠痨、肠劳。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,清阳不升,传化失常。舌象未提,面色未提,声音未提,气味未提,病史未提。脉弦。
肠痨脾虚便溏纳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3岁,女性。主诉咳嗽三月,咳唾白涎沫,畏寒肢冷,下肢尤甚,腰痛,近月咳则遗尿,面部浮肿,动则作喘。舌澹苔白,脉沉缓。中医病名为咳嗽,证型为肾阳不足,病机为气不化津,肺失润养,膀胱失约。
肾阳不足气不化津肺失润养膀胱失约
查看详情 →
63岁男性,口渴多饮,每日饮水量达6800~9000ml,小便频作,尿色清长,形体消瘦,体重剧减,头昏耳鸣,腰酸膝软,气短懒言,夜寐不安。中医诊断为消渴,证属肾气亏虚,中气不足。舌质红,脉弦数。
消渴肾气亏虚中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52岁男性,病程5年余,夜尿频,腰酸,晨起眼睑浮肿,下肢麻木作冷,阳痿。舌澹,苔薄白,脉细软。中医诊断为消渴病,证型为肾虚不能摄纳,下元衰弱。病因病机为肾虚不能摄纳,下元衰弱。
糖尿病肾虚下元衰弱消渴
查看详情 →
女,58岁,头昏耳鸣,反应迟钝,纳呆食少,左侧肢体麻木,记忆力减退,大便秘结,数数困难。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窍,神明失用之呆病。舌苔薄腻,质淡红,脉缓。头颅MRI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及缺血性软化灶,经颅多普勒示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,动脉弹性差。
呆病痰浊阻窍神明失用舌苔薄腻
查看详情 →
壮年梦遗证,病程长短未明,主要症状为梦遗。舌淡,脉沉细。病因病机为肾气不固,精关不固。证型为肾气不固证。
梦遗肾虚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黄某,24岁,小便频数且短,日解50余次,病程1个月。中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,辨证为益肾疏肝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,无明显外感或内伤七情记载。
神经性尿频益肾疏肝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腹胀便溏,面色灰滞,头昏乏力。舌苔薄白,脉细弱。病机为劳倦伤脾,脾虚失运,消化不良,内湿郁滞。湿为阴邪,最易伤阳。
脾虚失运内湿郁滞劳倦伤脾
查看详情 →
男,51岁,腹痛腹泻1月余,大便先干后溏,腹痛即泻,泻后痛减,胃脘不适,反酸,梦多,嗳气,胃中怕凉。舌淡暗,苔薄腻,脉弦细。诊断为脾胃虚寒证。
腹痛腹泻脾胃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男性。主诉慢性结肠炎16年余,因饮食失调、劳累、情志抑郁诱发。现症腹痛腹泻,日4~5次,脘腹痞满胀痛,口干不欲饮,小便正常。体征面色萎黄,神疲倦怠,形体消瘦,腹软,脐周压痛,舌体胖、淡红、苔薄白根厚腻,脉细弱。辨证脾肾阳虚,肠失固敛。复诊见舌红、苔薄黄根腻,脉细数,辨证湿滞蕴肠。三诊大便成形,精神转佳,舌苔薄白根不腻,脉细弱。
慢性结肠炎脾肾阳虚湿滞蕴肠肠失固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失眠2年余,伴神疲乏力、心悸眩晕、记忆衰退、血压偏高、腰膝酸软、烘热阵发、热后汗出、畏寒。舌尖稍红,苔白微黄,脉弦细。诊断为阴阳两虚,心脾肝肾气血亏损。望诊见舌尖稍红,苔白微黄。闻诊未见异常。问诊包括失眠、神疲、心悸、眩晕、记忆减退、血压高、腰膝酸软、烘热汗出、畏寒。切诊脉弦细。
失眠阴阳两虚气血亏损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。停经2年,头晕,肢体倦怠,腰酸,少腹胀闷,胃纳不振,带下量多,色白质稀如水,有腥臭气味。舌薄白,舌质澹,边有齿痕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阳虚带下,辨证肾阳衰怯,蒸化失常。
阳虚带下肾阳衰怯水湿内停头晕乏力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7岁,反复昏厥27次,多于排尿过程中或起立时发生,伴胸闷、恶心、心悸、全身僵直、呼吸微弱、四肢厥冷、汗出湿冷、疲惫、肢体软弱、食少乏力、动则心悸、脑中如空、白带量多清稀、面色㿠白、语声低怯、汗出溱溱,舌小而薄质淡红无苔,脉细弱无力,证属心脾肺俱虚,肾元不足,气随尿陷,清阳不升,诊断为尿厥。
尿厥心脾两虚肾元不足气陷
查看详情 →
2岁8个月男童,口涎自溢,食欲不佳,病程较长。面色苍白,精神欠佳,口角及下颌糜烂潮红,唇舌色澹,苔白,脉虚弱,指纹澹。证属脾胃气虚,水湿运化失常。
滞颐脾胃气虚水湿内停津液失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9岁,男性。主诉口中渗涎数月,常不自觉流口水,夜寐湿枕,大便时溏。舌苔薄白,脉细。中医病名为口涎,证型为脾虚不摄。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,不能收摄涎液。望诊见舌边有齿印,舌苔薄白。闻诊未见特殊。问诊提示口涎、大便溏。切诊脉象细。
脾虚不摄口中渗涎
查看详情 →
男,46岁,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年,口腔多发溃疡,疼痛,纳呆,胸闷,睡眠不佳,入睡难,易醒,头昏沉,口黏,口干,舌体胖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沉细。证属湿浊不化,困于中焦,上熏口舌。
口疮湿浊内阻脾虚湿盛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腹泻7、8年,左脉缓濡,重按无力,右关略弦,舌质红,苔微薄微黄,大肠湿热,膀胱血气两虚,肾阴虚而化火,三焦热,胃有湿饮,肝胆阴虚化火,肾元虚亏化火,三焦热,大肠湿热,胃有湿饮
腹泻肾阴虚肝胆阴虚三焦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