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俞+脾虚

患者年龄50岁,男性。主诉咳喘痰多10年,反复发作,近几天加重。咳喘痰多,呼出困难,喉间痰鸣,端坐呼吸,面黄肌瘦,饮食不香,脉沉滑无力。证属本虚标实。中医病名为咳喘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、痰湿阻肺、肺脾肾气虚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黄,脉沉滑无力。症状包括咳喘、痰多、呼吸困难、端坐呼吸、面黄肌瘦、饮食不香。病程10年,冬季加重。
脾虚咳喘痰多肺气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继发性不孕1年。经前腹痛,月经色暗,周期正常,排卵正常。苔薄,脉弦滑。太阴经、足阳明经异常。病在太阴经、冲脉。辨经为太阴经、冲脉。选经为太阴经、足阳明经、任脉。脉象弦滑,后转为正常。舌脉正常。尿急尿痛,属泌尿系湿热。
脾虚不孕输卵管不通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4岁。全身浮肿,阴囊、阴茎肿大,小溲短少,大便溏燥不一,咳嗽有痰,行动心悸气喘,久坐腰痛,面色灰黄,腹有移动性浊音,脉微细。中医诊断为风水(阴水)。病因病机为水气内停,气化失常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灰黄,脉微细。既往有腰痛史,曾患伤寒、疟疾,饮食失调,有烟癖。
脾虚肾水肿气滞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女性。主诉经期下血不止5年余。月经提前,持续20余天,经量多,色紫或鲜红,淋沥不尽。神疲倦怠,形体消瘦,面色皖白,舌质淡,舌根紫,苔薄白,右脉沉细,左脉小弦。诊断为崩漏(功能性子宫出血),证型为气虚血瘀型。
崩漏气虚血瘀形体消瘦面色皖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女性。主诉白带量多1年余。病程1年。中医病名带下病。证型脾虚型。病因病机脾虚肝郁,湿热下注或胃气不足,下元亏损。面色皖白。舌澹,苔白。脉缓弱。
脾虚带下病湿热肾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主诉夜间胸闷心悸1年余,伴烘热汗出、神疲乏力、形体肥胖、腰膝酸楚、烦躁、睡眠差、纳少、大便时溏。脾虚湿阻,心肾不交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细缓。月经已停1年,子宫肌瘤病史,内分泌检查示雌二醇低,促卵泡激素及黄体化激素升高。
脾虚湿阻心悸胸闷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19岁女性,主诉经期前后小腹疼痛,经行量少色暗有血块,伴面色苍白、唇无血色、汗出头晕、呕吐清水、手足不温、畏冷。舌淡红,苔白腻,脉沉紧。中医诊断为痛经,证型属寒凝血瘀,病因病机为寒邪侵袭,气血运行不畅。
脾虚痛经血瘀寒凝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8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先后无定已年余。现病史包括经量时多时少,时有小块,乳房、胸胁胀闷疼痛,时叹气。舌淡、苔白,脉弦。中医病名月经不调,证型肝郁证。病因病机肝气郁结。望诊舌淡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月经异常、乳房胀痛、情绪症状。切诊脉弦。患者年龄20岁,女性。主诉5个月来月经先后无定,此次已40余日经水未至。现病史包括经量不多,色黯有块,少腹疼痛拒按,舌上有紫斑。脉涩。中医病名月经不调,证型血淤证。病因病机血瘀阻滞。望诊舌有紫斑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月经异常、经血颜色及块状、腹痛。切诊脉涩。
脾虚月经不调肝气郁结血瘀
查看详情 →
58岁女性,乏力、眠差、视物模糊、口干、纳食欠香、身痒、便秘、腹泻、下肢浮肿、腰痛、双膝疼痛。舌质暗,舌体略胖,苔薄,脉沉细小滑。脾气阴两虚,肝肾不足,气虚血瘀。
脾虚血糖不稳定肝肾不足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1岁,男性,主诉头晕无力,病程2年余。症见血压偏低,苔薄白,脉沉。心电图示心动过缓,T波改变。太阴经、阳明经异常,辨经病在太阴经、阳明经。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,脉沉。头晕无力,血压偏低,病程较长,属脾虚气血不足,运化失常,清阳不升,致头晕乏力,低血压。
脾虚低血压头晕乏力
查看详情 →
17岁男性,双眼睑下垂伴四肢无力半年。形体消瘦,发育较差,语言低微,双眼睑下垂,眼裂变小,眼球活动灵活,四肢肌肉萎缩,肌力减弱,肌张力低下,生理反射低下,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痿证,病机为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乏源,中气不足。
痿证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肝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5岁,男性,主诉左眼睑下垂,眼球运动不灵活,复视,病程3个月。舌嫩无苔而有裂纹,脉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肾两虚,以脾虚为主。望诊见舌嫩无苔有裂纹,切诊见脉弱。问诊见眼睑下垂、眼球运动受限、复视。体征包括眼睑下垂、眼球运动不灵活、复视,身体其他部位肌肉未见累及,体力较差。
脾虚气陷重症肌无力脾阳不足清气不升
查看详情 →
38岁女性,月经周期紊乱,经期下血不止5年余,经量多,持续20余天,色紫或鲜红,伴少腹隐痛、腰痠、夜卧不安、气短懒言、胃纳差、大便初结后溏、小便多。神疲倦怠,形体消瘦,面色皖白,舌质澹,舌根紫,苔薄白,右脉沉细,左脉小弦。崩漏(功能性子宫出血),气虚血瘀型。气虚血瘀,冲任不固,统摄无权,血运不畅。
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59岁,男性,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麻木7+月。中风(中经络—气虚血阻型)。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,导致脑脉痹阻。舌暗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右侧鼻唇沟变浅,示齿口角左偏,左上肢肌力3级,左下肢肌力4级,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。
脾虚中风气虚血阻肢体麻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0岁。主要症状为头晕、恶心、倦怠、胸闷心慌、食欲减退、尿量少、下肢浮肿。病程两周。中医病名虚劳、水肿。证型脾肾气血亏虚,湿浊瘀毒内蕴。舌质黯红少津,苔薄黄腻。脉弦数。血压180/110mmHg,下肢Ⅱ度浮肿。尿蛋白++,红细胞10~15/HP,颗粒管型8~10/HP。血肌酐545.2μmol/L,尿素氮21.6mmol/L。左肾可见2个囊肿。
慢性肾炎肾衰竭湿浊瘀毒虚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女性,形体虚胖,体重94公斤,血压22.0/12.0kPa(165/90mmHg),月经闭止3年。面色萎黄,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主诉肥胖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为肥胖病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为禀赋、肥甘、少劳致湿、痰、水、瘀(脂)内聚,转输失调。
脾虚肥胖病痰盛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岁,右侧肢体瘫痪,不能行走,持续半年余。面色不华,舌质澹,苔薄白,脉弱无力。中医诊断为痿证,病因为暑温致瘫,证型为气虚阳虚。病程久,肢体温度较左侧低,饮食少,手不能握,足不能履。
脾虚痿证气虚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,左侧髋关节及大腿疼痛伴活动受限三年余。腰背疼痛,腰膝酸软,肢节痿弱,全身无力,步履艰难,五心烦热,头晕目眩。舌红苔微黄,脉细无力。中医诊断骨痹,证型肝肾阴虚。病位在肾、肝。病因病机为肾气亏损,肾精不足,髓失所养,肝肾阴虚,水不涵木,肝阳上扰。
脾虚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肾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,主诉癫痫数月,表现为精神恍惚、昏仆、目上视、四肢抽动,伴心烦、口渴、黄痰、头晕、干呕、纳差、便秘。舌质红赤、苔黄厚腻,脉数滑实。中医诊断为痰火内盛。
癫痫痰火内盛舌红苔黄脉数滑实
查看详情 →
男,31岁,双下肢截瘫六个月。神志清,卧床能翻身靠坐,双下肢全瘫,肌肉萎缩无力,腹壁、肛门腱反射消失,胸椎十二以下触觉消失,尿潴留,大便需灌肠,饮食差,睡眠欠安,面色黄,舌薄白、质澹红,脉沉细。尾骶部褥疮3×20厘米。
脾虚双下肢截瘫肾气虚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