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气虚弱+气血不足+头晕

年逾六十妇人,内热口干,劳则头晕,吐痰带下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属带下病,证型为脾虚湿盛,病因病机为脾气虚弱,痰湿内生,气血不足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弱。问诊见食少消瘦,肢体麻木,手足冷热不恒。切诊脉象虚弱。
脾虚内热口干肢体麻木食少消瘦
查看详情 →
70岁女性,乏力、眼睑及下肢水肿、恶心、胃纳差。慢性肾衰竭,关格病,脾肾气虚,瘀血内停,浊邪内蕴。舌暗紫,苔黄腻,脉弦细。血压140/70mmHg,血肌酐升高,尿酸偏高。病程自2002年1月起,现病史中提及肾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衰竭诊断。
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瘀血内停浊邪内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,主诉经行眩晕1年余,伴恶心呕吐,食入则吐,不能进食,厌油腻。月经时有提前,量偏多,色鲜红,或夹血块,经将行小腹隐痛。带下色赤如咖啡状,淋漓未净。形体瘦体弱,面色苍黄,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经行眩晕、带下病。辨证脾气虚弱。
脾气虚弱经行眩晕带下病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98岁男性,主诉心慌胸闷、气短乏力、腹胀纳差、下肢浮肿、尿血而不痛。病程长,有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脑出血等病史。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水、尿血,证属心肺气虚、脾胃虚弱。面色暗红,神志倦怠,声音清晰无力,舌质暗澹,舌体适中,舌苔薄白,脉弦滑。心电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,尿检红细胞(++++)。
胸痹心水尿血心肺气虚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6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小腹坠胀疼痛多年,近日加剧,动则疼痛更甚。病程多年。中医病名:阴脱。证型:脾肾两虚,气血不足。病因病机:素体虚弱,产后劳动过重,导致中气虚损,气虚下陷,肾虚不固,胞络受损。望诊:面色萎黄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头晕,食欲差,全身软弱无力。切诊:脉沉细。
气血不足子宫脱垂脾肾两虚气虚下陷
查看详情 →
脾虚气陷证,主症包括肢体浮肿、食后脘腹作胀、大便溏薄、神疲乏力、面色萎黄,舌澹苔薄白,脉缓弱。脾阳虚证表现为纳少腹胀、腹痛绵绵、喜温喜按、四肢不温、舌质澹胖有齿痕,苔白滑,脉沉迟。脾肾阳虚证见腰酸腿软、畏寒、下肢水肿、四肢不温、舌质澹胖、脉沉细。脾肾气虚证有腰酸腿软、腹胀便溏、食欲不振、神疲体倦、尿少浮肿、舌质澹、脉弱。气阴两虚证表现为神疲体倦、少气懒言、手足心热、口干咽燥、大便干结、舌质略红、脉沉细而数。
气血不足脾运化失职脾虚不运水湿内生
查看详情 →
女,70岁,头晕、健忘近2个月,脘腹胀满疼痛、全身乏力、行走不稳,舌质暗,边有齿痕,苔白,脉沉细弦,血压160/100mmHg,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,下壁异常Q波,中医诊断眩晕、中风、胃痛,证型肝风挟痰,上犯清窍,病因病机肝肾亏虚,肝阳偏亢,引动肝风,挟痰上扰清窍,脾气虚弱,痰瘀互结于胃肠。
气血不足高血压脑梗死眩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8岁,女性。主诉发作性头晕8年,伴胸闷心慌、气短、乏力4天。中医诊断眩晕、心悸、便溏。证属气虚血瘀,心肝火旺型。望诊舌质暗澹,苔薄白;问诊有烦躁失眠、腹胀、纳差、便溏;切诊脉象沉细弦。病程8年,伴脑梗死病史。病因病机为心脾气虚,痰瘀阻络,心肝火旺,清窍失养。
气血不足眩晕心悸便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。主诉发作性头晕、心慌、失眠多梦2个月余,加重10天。刻下症状包括头晕耳鸣、心慌乏力、胸闷气短、失眠多梦、双手麻木、纳差嗳气。舌质暗红,舌体适中,舌苔薄白,脉弦细。辨证为气血不足,肝郁气滞。
气血不足头晕耳鸣高血压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48岁,气短乏力3个月。虚劳(心脾两虚)。禀赋薄弱,饮食不节,饥饱不调,烦劳过度。舌澹苔白,脉细。血常规白细胞3×10⁹/L。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,脾虚运化失调,心血不足,神不归舍,倦怠乏力,面色萎黄,纳差,眠差。
气血不足虚劳心脾两虚纳差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0岁,月经周期正常,经将行头晕目眩,经行面目浮肿,带下量多色白质稀,阴痒,夜寐不稳易醒,口澹,吐涎沫,大便时结时溏,小便时多时少。脉虚弦,苔薄白,舌质澹,舌边有齿痕。中医诊断为经行浮肿,辨证为脾气虚弱,运化失职。舌质澹,舌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虚弦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,阴痒,夜寐不稳,口澹,吐涎沫,大便不和。
脾气虚弱气血不足经行浮肿脾肾亏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