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虚+肝气郁结

21岁女性,形体肥胖,性情抑郁,突发全身挛搐,四肢抽搐,不省人事,数分钟后苏醒,不吐白沫。面容苍白,微呈贫血状,脉沉细不畅。胸胁苦满,腹部左侧动悸亢进,腹直肌拘挛紧张。失眠、悲伤欲哭,独处房中,怕见外人。中医诊断为脏躁,证属情志不舒,气机阻滞。
肝气郁结血虚脏躁心神不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,主诉声音嘶哑1个月余,加重1周。现病史见全身发热恶寒、头昏沉、口干口苦、咽部异物感、乏力、精神欠佳、睡眠欠佳、饮食较差、大便时干时稀。舌黯红,苔薄黄,脉弦滑。辨证为气滞血瘀,痰凝喉窍证。喉黏膜肿胀,双侧声带充血,右侧声带中段有黏膜半球形隆起。辨证分析提示脾虚湿聚,痰瘀结聚,肝气郁结。
气血虚弱声带囊肿慢性喉炎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女性。主诉乳汁不行一周。病程一周。中医病名产后缺乳,证型产后血虚气郁。病因病机产后失血过多,精神受刺激,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。望诊面色苍白,舌质淡、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乳汁过少、精神受刺激、喜悲伤、乳房胀痛、胸闷不适、食欲减退、食后即吐。切诊脉弦细而弱。
血虚气郁肝气郁结产后缺乳脾胃虚弱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29岁,经行双侧乳房胀痛3年,经行后延,38~45日一行,经量中等,经色暗红,夹有血块,经期小腹不适,经前乳房胀痛,不能触衣,伴胸闷烦躁,两胁不适,经前5日尤甚,经潮时减轻,经净后消失。舌红,苔白,舌尖偏暗,脉弦细。血虚肝郁,肝气郁结。
血虚肝郁肝气郁结经行不畅乳房胀痛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2岁,主诉每月发热1次,高时39℃以上,伴头痛、肌肉酸痛、畏寒、口干,病程10余年。现病史见形体消瘦,面色淡白,疲倦乏力,口干,纳差,睡眠欠佳。舌淡胖苔白,脉细虚。月经量少,常1日净。辨证为气血虚弱,病机为正气蓄积与伏邪相争,反复发作。脉细虚,舌淡胖苔白,阴血亏少,肝气郁结。
气血虚弱肝气郁结反复发热阴血亏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女性,产后脱发13年,加重5个月。头皮毛发脱光,眉毛脱落,无自觉症状,伴头晕眼花、身体困重、少腹下坠、经前烦躁、痛经、纳少、睡眠浅。舌澹苔薄黄微腻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鬼剃头,证属肝肾不足、血瘀湿滞。病因病机为产后失血,气血两虚,肾精耗伤,肝血亏虚,湿瘀阻滞。
肝肾不足血瘀湿滞气血两虚头晕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3岁。主要症状为眩晕、站立不稳、抽搐、头晕、目眩、视物模煳、烦躁、失眠、手足麻木、腿肚抽筋。病程自1979年8月23日发病,至8月27日就诊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证型为肝热火盛型。望诊见舌质红,苔焦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情绪诱因。切诊脉象弦数有力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,化火生风,风扰清窍,热极生风。
血虚目失养高血压性眩晕肝热火盛风邪上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稀发4年余,寐欠安,多梦。舌澹暗,脉弦细数。证属肾气不足,阴血耗损。舌澹、苔薄黄腻,脉弦迟。舌澹黄、苔薄腻、略有齿印,脉细滑数。病程4年余。中医病名月经不调。病因病机肾气不足,阴血耗损,冲任失调。望诊舌澹暗、澹黄、有齿印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月经稀发、寐欠安、多梦、阴道少量咖啡样血、神疲、尿频。切诊脉弦细数、弦迟、细滑数。
肝气郁结血虚月经稀发肾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女,15岁,月经淋沥不断三周,月经色深红,头昏,口苦,脉沉,舌苔微黄。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。舌苔微黄,脉沉。头昏,口苦,月经色深红,脉沉弦,舌苔薄白。
肝气郁结血虚月经不调热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,主诉经行腹痛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属痛经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望诊见舌苔白质稍黯、舌质红、舌红;闻诊未提及;问诊涉及痛经、易怒、腰痛;切诊脉象纤细、寸稍浮、数、右关较盛。
肝气郁结血虚痛经肾虚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30岁,月经量多,经色黯红有血块,经前腰腹坠胀,痛时欲解大便,痛经病史,性情急躁,带下色黄,右腿硬皮症,舌质正常,苔白,脉弦细,气滞血虚。
气滞血虚肝气郁结月经量多瘀滞胞宫
查看详情 →
张某,48岁,男性。主诉饭后呕吐,吐净则舒,伴胸胁胀满,嗳气少食。病程近期。中医病名为呕吐,证型为肝气犯胃。病因病机为情志不舒,郁怒伤肝,肝失调达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。望诊见舌红,苔薄腻微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胸胁胀满,嗳气频作,呕吐吞酸。切诊脉弦。
肝气郁结呕吐胃失和降舌红苔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月经停止,少腹偏左有肿块痛胀拒按,阴道流黄水不净,怕冷潮热,盗汗失眠,怔忡纳呆,两颧潮红。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,寒凝血瘕。脉象虚弦而数,舌干无苔,少腹隐痛有块,约大如卵。病因为寒凝血瘕,肝气郁结,任脉失养,经血凝聚。
肝气郁结血虚血瘕卵巢囊肿寒凝血瘕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左侧面痛彻夜难眠三月余,疼痛部位为左额、颧部三叉神经区,发作频繁,每次持续0.5~1分钟,呈痛苦面容。血压15/10kPa,舌澹,苔薄白,脉弦有力。诊断为左三叉神经痛(原发性)。
肝气郁结血虚三叉神经痛脉弦有力
查看详情 →
68岁男性,右侧胁肋下痞块,疼痛引背,入夜更甚,脘腹胀满,纳呆,大便稀溏,倦怠乏力,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,脉弦涩。中医病名为胁下症积,证型为气滞血瘀。病因病机为情志不舒,肝气郁结,气机不利,气滞血瘀,正气不足,肝脉阻塞。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,脉弦涩。
肝气郁结肝癌气滞血瘀正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女性。头身肢体多处痠胀疼痛反复发作2年。主症为头顶、双侧颞部胀痛,颈、肩、背多处痠胀疼痛,上下肢各处关节痠痛、僵硬,伴有口干口苦、胸闷、腹胀、神情忧郁。体征见上腹部痞满,左右侧腹部条索,下腹部偏右侧深压痛。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肝气郁结血虚围绝经期综合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形气皆亏,四肢麻木时作,肋痛隐约不休,按之则舒,过劳为甚,心悸怔忡,夜寐不安。中医病名属血虚络脉失养,证型为血虚肝郁,病因病机为久病伤正,血虚络脉失濡。面色晦暗,舌质淡,脉细弱。
血虚络脉肝气郁结心悸怔忡夜寐不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女性,主诉心悸气短、动则加剧40余天,加重3天。身困乏力,头晕目眩,胸闷叹息,纳少多梦,大便难排,矢气较多,面色不华,唇甲苍白。舌红苔薄黄,脉结代。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,兼有气滞。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,气血生化无源,血虚不能养心,脾虚运化失常,气机郁滞,脉络失充。
血虚心悸气阴两虚气滞
查看详情 →
男,59岁,身疲无力,气短懒动,脾区酸胀,肩背腰酸软,脾脏肿大,血红蛋白降低,红细胞减少,骨髓纤维化,症积,髓竭血瘀,肾虚气滞,面色萎黄,舌淡苔薄,脉细弱,血象异常,骨髓活检确诊。
气血虚肝气郁结脾大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女性。主诉两乳反复胀痛,经前明显,经后缓解,伴心烦失眠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乳癖,证型未明确。舌淡苔白,脉弦细。乳房胀痛加剧,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肿块,边界清楚,活动度好,有压痛。B超示双乳腺结节状增生。未提及其他四诊信息。
肝气郁结血虚乳癖血瘀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