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男性,44岁。主诉小便涩滞,淋沥不畅,少腹胀满时痛,胁肋胀闷,噫气频频,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减轻或加重。舌淡、苔白,脉弦有力。诊断为气淋实证。患者男性,28岁。主诉小便热赤疼痛,点滴而下,次多量少,心烦不安,口中干苦,渴欲饮水,大便秘结。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诊断为热淋证。
气淋实证热淋证舌淡苔白脉弦有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。主诉右面颊及颞颥部午后疼痛,鼻孔旁侧最甚,遇热不适,大便不成条。舌胖质红苔白腻,脉濡缓而小弦。中医病名为面痛,证型属肝阳挟湿浊上凌清,阻于阳明。病因病机为肝阳挟湿浊上凌清窍,阳明脉气失宣。
脾虚湿困面痛肝阳上亢虚火内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5岁,妊娠2月余,择食,恶心,头晕。胃脘不适,泛恶,呕吐酸水,口干,不思饮食。面色澹黄,脉弦细,舌苔薄白。诊断为胃弱所致恶阻。病因病机为胃气虚弱,痰湿停滞。
妊娠恶阻胃弱肝气郁结胃热
查看详情 →
二十余岁,产后感寒咳嗽,面腹及足俱肿硬,下体冷,食减,坐而不卧。六脉俱沉。阳气为阴邪闭遏,不能上升作汗。形寒饮冷则伤肺,初未发表,又服寒药,阳气下陷。三阴交、行间等穴针灸泄水。发热烦躁,大汗如雨,肿势随减,得寐进食。
脾虚产后咳嗽阳气闭遏肺气受损
查看详情 →
男,42岁。右面颊及颞颥部疼痛,病程长短未明。面痛。湿浊阻于阳明。舌胖,质红,苔白腻。脉濡缓而小弦。
脾虚湿困面痛虚火内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9岁,男性。主诉睡眠差30余年。现病史示入睡难、多梦、劳累后加重,胃脘胀满、纳减、牛奶后腹泻、腰部酸痛、矢气频作、大便日2~3行。舌质淡紫,舌尖红、苔白。脉弦。中医诊断不寐,证型为脾胃不和。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,胃气不和,浊气上扰神明。
不寐脾胃不和心脾不足阴亏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男性,主诉头昏、头晕、气短,病程3月余。精神萎靡,舌质澹、苔腻,脉缓,血压175/110毫米汞柱。诊断眩晕,辨证为肝脾肾三脏气机不畅,湿郁于中。
脾虚眩晕肝郁湿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小便潴留排尿困难14天,小腹胀满,膀胱区膨隆,口干苦而欲饮,舌质红苔黄腻,脉数。诊断为湿热下注,膀胱气化失司所致癃闭。
癃闭湿热下注小腹胀满口干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,主诉失眠5年。不能入睡,早醒不能再入睡,多梦、多思,健忘、头晕,急躁,易感冒,口苦、口黏,苔黄厚腻,脉弦滑数,有颈椎病史。舌象黄厚腻,脉象弦滑数。病在少阴经、手厥阴经,辨经为少阴经、手厥阴经,选经为厥阴经、少阴经、督脉。证属肝肾不足,病机为肝郁化火,心肾不交,湿热内蕴。
失眠肝肾不足郁热心肾不交
查看详情 →
妇人,痫症,目上视,扬手掷足,筋脉收缩,喉中有流涎声,意识模糊,腹部胀痛,痛感上冲至心,头部至胸部大汗,痛与痫交替发作,昼夜不停。肝气侮肺脾,酒痰内蕴,血少气独行,脾受刑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
脾虚痫症肝气郁结酒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8岁,女性,主诉齿龈出血、鼻出血、四肢紫癜4年。体征见身体衰弱,营养不良,面黄消瘦,上下肢内侧有多处紫斑。诊断为肌衄(血小板减少性紫癜)脾虚型。面色萎黄,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患者有妊娠,自觉头晕、失眠、体重减轻,食欲不良,大便每日1次,恶心、呕吐。病史中有细菌性痢疾史,血小板减少,多次住院及输血。诊断为脾虚型肌衄。
脾虚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
查看详情 →
78岁女性,主诉胃病史8年,心悸易怒,生气即犯病,近1月因生气出现胃痛、胀满、噫气、不欲食、胸闷、大便不畅。面色黄白,舌根厚腻,舌质红绛,脉弦数。辨证为情志不舒,肝郁胃弱,肝气横逆犯胃。
胃痛胀满噫气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2岁。主诉头昏、头晕、气短,劳累加重三月余。病史中见眩晕、气短、气喘、腰酸痛、失眠、体倦身重、头沉重如压。精神痿靡,舌质淡、苔腻,脉缓。中医诊断眩晕。辨证为肝脾肾三脏气机不畅,湿郁于中。
脾虚眩晕肝气郁结湿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