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52岁,女性。主诉右上背痛一年。中医病名颈椎病,证型脾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久病体弱,肾精亏损,脾气虚弱,经络痹塞,筋肉失养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示右上背痛,左上背痛,头痛。切诊未提及。舌澹体胖,脉细。
颈椎病脾肾两虚经络痹塞筋脉弛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上下肢及足部红斑、痒疹、水疱、溃烂,颜色暗红,皮肤发凉。病程1年,气候寒冷时加重,转暖时减轻。舌淡红无苔,脉虚细。皮肤红斑呈环形,周边微隆起,暗红色,部分有水疱及溃烂渗液。证型为气虚腠理不固,风寒湿邪侵袭,营卫不和,营血凝滞。
气血瘀滞多形性红斑气虚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侵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女性。主诉见风则流泪不止,病程1周。中医病名泪囊炎(热泪症)。证型肝火外风交并,气滞血瘀化热。病因病机肝火外风交并,气滞血瘀化热。望诊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风则流泪,畏光,微腹满便干。切诊脉浮细而数。
气滞血瘀泪囊炎肝火外风
查看详情 →
女,25岁,左胯、右臂及右大腿外侧出现红肿硬块,疼痛拒按,高热恶寒,不思饮食,体温40℃,口干不欲饮,便秘溲赤,面色潮红,舌苔淡黄,脉浮数,诊断为流注,辨证为毒热壅遏,气血瘀滞。
气血瘀滞流注毒热壅遏舌淡黄
查看详情 →
王某,男,35岁。反复发作性气促喘息20余年,加剧1个月。胸闷气促,咽干,咳嗽,畏寒,纳欠佳,夜寐欠佳。舌黯苔薄白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哮病,气滞血瘀证。两肺可及散在哮鸣音。
气滞血瘀哮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3岁。口腔渗血6天,伴血尿、便血、皮肤出血2天。中医病名属血证、发斑、虚劳。证型为气虚血溢、热盛动血、阴虚阳亢、痰热内闭。病因病机为气虚不能摄血,热毒燔灼血络,迫血外溢,阴液耗伤,痰热交结,内闭心包,引动肝风。望诊见神志昏迷,苔薄腻。闻诊见喉中痰鸣。问诊见抽搐、精神神经症状、发热、出血症状。切诊见脉大滑,后转细弱。
血瘀血证热毒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,8岁。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20天,关节肿痛、腹痛5天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濡数。双下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,色鲜红,分布对称,大小不等,抚之碍手。腹部平软,脐周压痛,双下肢踝关节肿痛。中医诊断紫癜(极期,肺脾积热)。病因病机为肺脾积热,湿热郁阻中焦,热重于湿。四诊信息包括舌质红、苔黄腻、脉濡数,腹痛、关节痛、纳差、呕吐、大便黑褐色,便潜血阳性。
过敏性紫癜肺脾积热湿热郁阻邪毒炽盛
查看详情 →
杜某,女,32岁。头痛2年余,或左或右,每月发作3~4次,痛如针刺,如破如裂。周身皮肤发痒10年余,夜间加重,搔之起丘疹,色红成块,晨起缓解。舌苔薄,脉细。血虚生风,风性走窜,上扰巅顶,外发肌肤。
头痛血虚生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0岁,男性。右小腿疼痛、肿胀,活动受限15小时。右胫腓骨下端骨折。舌象澹红、苔薄白,脉弦。右小腿下段肿胀明显,局部皮肤青紫瘀斑、压痛明显,可扪及骨摩擦感及异常活动。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,趾端皮感血运正常。X线片示右胫腓骨下端骨质断裂,远折端向外侧及前侧移位。
气滞血瘀胫腓骨骨折骨膜张力不足外翻畸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9岁。面部水肿,晨起加重,发热流涕,咳嗽,痰黄,全身酸困,小便色黄,泡沫较多,舌质暗红有瘀点,舌苔薄白,脉沉细,口唇发绀。尿常规示蛋白(+),红细胞(+),隐血(+)。IgA肾病。反复外感风热,肺气郁闭,久羁不散,内扰肾关,气血双虚,血黏而聚,形成血瘀。舌质暗红有瘀点,脉沉细。
血瘀IgA肾病肺气郁闭脾肾两虚
查看详情 →
25岁女性,产后双下肢疼痛2月余,伴有肿胀、疼痛、行走困难,自觉筋短作抽,食欲不佳,口渴思饮,大便干,尿少色黄。舌质红,苔白腻,脉沉弱。辨证为湿热阻络,气血瘀滞。西医诊断为产后双下肢栓塞性静脉炎。
气血瘀滞产后双下肢痛湿热阻络筋短作抽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46岁,尿频、尿急、尿痛反复发作10余年,再发3天。淋证,气阴两虚,湿热内蕴。小便频急,灼热疼痛,腰痛连及右下肢,小便黄,舌质红,有裂纹,少苔,脉细。
慢性肾盂肾炎淋证气阴两虚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7岁,女性。反复腰酸软疼痛,尿液泡沫多,无明显水肿。面色苍白,形体消瘦,精神略不振,舌质正常,苔薄润,脉沉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肾两虚、气虚血瘀,病因病机为脾虚不能固摄,肾虚不能气化,气虚络阻,阴虚热扰,挟风而病。辨证为脾肾虚损、气虚血瘀,外感风热,下焦湿热,兼风热上扰。
气虚血瘀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外感风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男性。主诉腹泻2年余,饮食不当即泻,大便每日8次,伴身困乏力,动则虚汗淋漓。中医诊断为脾失健运、纳运失司之泄泻。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,湿邪内盛,脾虚气弱,舌体胖大、边有齿痕,苔白,脉细。四诊信息包括舌澹、苔白、舌体胖大、边有齿痕、脉细、身困乏力、动则虚汗。
脾虚湿阻肠易激综合征脾失健运纳运失司
查看详情 →
52岁女性,左手无脉4月余,血压升高10年伴心悸1年。左手无脉,左颈动脉收缩期杂音,左上肢血压测不出,右上肢血压160/90mmHg,左上肢疼痛剧烈,心悸、头晕、头痛、视力模糊,入夜不安,乱梦频频。舌尖红、苔薄黄,舌缨线存在。右脉弦,左脉无。中医诊断为血痹,辨证为肝郁血瘀,以气滞为主。二诊见左手脉隐隐可及,左上肢疼痛减轻,面部色素沉着始退,舌转淡红,左手脉弱,右手脉细涩。三诊见汗出已退,左手脉弱,精神萎靡,怕冷,舌淡红苔薄白,右手脉细。四诊见左手脉明显可及,偶有麻木,舌红苔薄且干,右手脉细缓。中医辨证为阳虚血瘀。
肝郁血瘀阳虚血瘀血痹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4岁,女性。主诉产后6周遍身关节疼痛月余。症状包括遍身关节疼痛、肢体麻木、腰骶酸痛、畏风寒、恶露未净、乳汁不足、头晕心悸、纳少。舌澹,苔薄白。脉沉细弱。中医诊断产后身痛,证型为气血虚弱兼风寒。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虚弱,风寒之邪乘虚而入,经脉痹阻。四诊信息包括舌澹、苔薄白、脉沉细弱。
产后身痛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经脉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,女性。主诉全身泛发红斑、丘疹、风团,剧烈瘙痒,颜面及颈部红斑、瘙痒,稍肿,病史多年,时好时发,微咳。舌淡红,苔薄黄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慢性荨麻疹,辨证血虚有热,风湿外袭证。病因病机为血虚生风,外受风邪,血虚则血瘀,湿邪阻滞经脉。
慢性荨麻疹血虚有热风湿外袭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头昏头痛4年,加重2月。病起于狂风吹头,曾昏仆,痛在巅顶,痛甚则晕厥,颈僵不和,畏寒怕风。苔淡黄腻,舌紫有齿印,脉小弦缓。证属头风,病机为风寒客于脑府,久病络瘀。病情变化中见苔薄黄腻、质紫有齿印,脉细、小弦滑,风痰瘀阻,清阳不展,风冷入客,寒凝血瘀。
寒凝血瘀头风风寒客于脑府络瘀
查看详情 →
64岁男性,左臂笨重、动作不灵、言语不利、左下肢活动受限,病程一周。中医诊断为血行不畅、风寒外袭、寒邪伤络、风痰壅遏。望诊见舌苔薄白、中心裂纹,后见白浮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形寒不舒、拘急抽搐。切诊见脉弦滑。
血瘀中风风寒痰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27岁,右侧口角㖞斜、漏水、味觉减退、右眼闭合不全、右耳后乳突区疼痛,病程3天。中医病名:口僻,证属风毒袭络,面络失和。舌质暗红,苔白略腻,脉弦有滑象。右侧口角㖞斜,右眼闭合不全,露白3mm,右侧额纹变浅,鼻唇沟变浅,耳后乳突区压痛。
面瘫口僻风毒袭络面络失和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