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虚弱+头晕

患者28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、头晕失眠、心烦汗出、午后潮热、形寒喜热饮、呃逆、口不渴。病程经月余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阴阳俱虚,病因病机为阴虚阳虚并见,阴寒凝聚中下二焦,脾胃生气受戕。望诊未提及,舌苔薄白,脉弦细数无力。问诊包括心烦失眠潮热、头晕汗出、形寒喜热饮、口不渴、咳嗽胸痛、呃逆。切诊脉弦细数无力。二诊症状包括腰部疼痛拒按、腹泻完谷不化、少腹时痛,舌苔白而腻,脉微无力。
阴虚证阳虚证清气不升命火衰微
查看详情 →
赵某,女,30岁。长期两胁肋胀痛,饮食不佳,大便溏薄,小便黄少,头晕耳鸣,心慌心累,夜多恶梦,午后低烧,眼周围有黑圈,腹部两侧有包块突起,形体消瘦。舌质澹红,黄腻苔,脉弦细。肝经气滞血阻,肝郁脾滞,湿热内聚,肝脏阴亏阳亢。腹部两侧包块突起,肝脾肿大,肝脏中等硬度。午后低烧,心慌心累,头晕耳鸣,口干,噩梦,眼周黑圈,面色皖白,腹内胀气,少气乏力。舌上细黄腻苔退减,舌质澹,脉弦细。两胁肋隐痛,腹中疼痛,大便溏薄,小便黄少,时欲呕吐,胸闷头胀。
阳气虚弱头晕耳鸣肝脾肿大肝经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,主诉气短、无力、行路易摔跤、劳累发热、大汗、恶心呕吐、体重减轻、面色变黑、腹痛泄泻、月经淋沥不净、头晕耳鸣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维混乱、心中慌乱、四肢阵发性冷热麻、毛发脱落、神倦、目懒睁。舌质灰黑枯干,脉沉细尺微弱。中医辨证为五脏虚损,重在脾肾,中阳虚衰,胃气上逆。
阳气虚弱头晕气短五脏虚损脾肾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。主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加深,呈黧黑,伴头晕、昏仆、神疲乏力、纳呆。舌紫暗,苔根腻,脉细。黑属肾色,肾阳不足,阴盛气滞瘀阻。二诊见脉细,舌紫暗,苔薄,气血两亏,虚风上旋。三诊见脉细,舌暗尖转红,阳气虚弱,脉行不利。四诊脉沉细,苔薄白,舌边紫暗,阳气虚弱,脉行不利。五诊脉细,舌边紫,苔薄腻,阳气渐复,瘀血见化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包括肾阳不足、气血两亏、虚风上旋、阳气虚弱、瘀血。病因病机涉及肾阳不足、阴盛气滞、气血亏虚、瘀血阻络。望诊见面色黧黑,舌紫暗,舌边紫暗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晕、昏仆、神疲、纳呆、口干、四肢冷、失眠。切诊见脉细、沉细。
阳气虚弱色素沉着肾阳不足气血两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男性。主诉双目视物模糊,伴头晕、耳鸣、纳呆、乏力、动则气紧。病程4个月。中医诊断暴盲,证属气虚血瘀,眼脉不通。舌质淡暗,舌苔白,脉弦虚。血压175/100mmHg。眼科检查示视网膜管径狭窄,动静脉交叉压迫,广泛性水肿,多处出血灶,视乳头混浊水肿,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。
暴盲气虚血瘀视网膜病变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反复水肿2年半,加重1周。主症为颜面及双下肢水肿,气短乏力,头晕心悸,纳差食呆,面色皖白。舌质澹苔白滑,脉细弦。中医病名为水肿,证型为脾肾两虚,水湿内停。病因病机为久病劳倦伤及脾肾,阳气虚弱,气不化水,水湿泛滥。
慢性肾炎脾肾两虚水湿内停蛋白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男性。主诉四肢不温,脉搏减弱,左上肢脉搏消失。病程3年,近2个月病情加重。中医病名无脉证,证型阳气虚弱,病因病机阳气虚弱,寒痹血脉。望诊面色苍白,舌质澹,苔薄白,舌下络脉瘀滞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上肢麻木,头晕气短,神疲乏力,手足发凉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食欲不佳。切诊右脉沉无力,左脉未触及。
阳气虚弱头晕气短无脉证寒痹血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女性。产后第7天发热,体温38℃至39℃,主诉产后受凉,寒热往来,口苦干,鼻干,饮水少,头晕眼花,小便困难,大便两日未行,阴部伤口疼痛,恶露不多。舌质红稍隐青,苔淡黄腻,脉弦细数。初诊辨为少阳证,兼胃气上逆,津气下亏,湿热留滞。二诊见面色淡白,舌质淡红,苔淡黄,脉沉弦细偏数。三诊舌质淡红,苔薄,脉沉弦细。四诊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五诊体温正常,症状好转。六诊继续原方治疗。
产后发热少阳证胃气上逆阳氣虛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6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右足趾疼痛,夜间尤甚,伴麻木、喜热恶寒、气短。病程近1年。中医病名脱疽,证型阳气虚弱,气血瘀滞。舌紫,苔薄白,脉弦细。体征见右足趾发凉,第二、三趾缺无。
阳气虚弱脱疽气血瘀滞足趾发凉
查看详情 →
男,42岁,头晕,精神疲惫,恶寒战栗,体温偏低,夜寐不宁,心悸恍惚,脉弦紧,重按力不足,舌苔干白,尖红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为心营不足,气血失于谐和。舌苔两边干白,尖红,脉象弦紧,重按力不足。二诊舌苔转润,中剥,尖红淡,脉稍缓。三诊脉较前有力,舌苔由干而转润,中剥边红退。
阳气虚弱心营不足卫气虚衰气血两亏
查看详情 →
女,63岁,头晕、胸闷、气短、乏力3年余,加重3个月。冠心病,病窦综合征。面色苍白,精神倦怠,饮食欠佳,夜晚加重。舌质暗淡、舌苔薄白。脉沉细而结。心肾阳气虚弱,无力帅血运行,血脉瘀阻,阴血不足,心脉失养。
头晕心肾阳虚血脉瘀阻阴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。主诉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多年,呈黧黑、枯藁,伴头晕、昏仆、神疲乏力、纳呆。脉细,舌紫暗,苔根腻。辨证为黑疸,属肾阳不足,阴盛气滞瘀阻。气血两亏,虚风上旋。阳气虚弱,脉行不利,不温四末。舌边紫暗,苔薄腻。
阳气虚弱色素沉着肾阳不足气血两亏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女,35岁,主诉产后片状脱发,伴失眠、头晕、早醒、手足凉、便干。舌淡红,脉沉细。诊断为斑秃,证属心肾亏虚、阴阳不调。病程自5月起,8月加重。舌淡红,脉沉细。
斑秃心肾亏虚失眠手足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8岁,男性。主诉发作性心慌、胸闷、胸痛3年余,加重1个月。素体虚弱,畏寒怕冷。刻下症心慌不安,胸闷胸痛,气短乏力,头晕神疲,汗出肢冷。舌质暗澹,舌苔薄腻,脉沉细结。中医诊断胸痹心悸,胸痹心痛。证属心脾虚弱,阳虚血瘀型。病因病机为阳虚阴盛,心脾气虚,心脉瘀阻。
胸痹心悸心脾气虚阳虚血瘀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1岁,女性。主诉咳嗽10余天。病程半月。咳嗽有痰,时白时黄,阵发性,晨起及活动后明显,咽干夜间尤甚,夜尿多,怕冷,四肢凉,流清涕,打喷嚏,大便每日3~4次,时稀时干,习惯性饮水多。舌质淡暗,苔薄白,脉沉弦细。中医诊断为咳嗽,证属三焦气化失司,水湿上袭兼表寒未解。
咳嗽水湿上袭三焦气化失司夜尿频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发作1天。主要症状为胸闷、心悸、气促、头晕。病程短。中医病名属心悸。证型为心阳不振,心气不足。病因病机为心阳不振,心气不足,无以鼓动血液正常运行。面色皖白,舌质澹,舌苔薄腻。脉沉细而软。
心悸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血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2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包括心率慢、胸憋、头晕、晕厥、胸痛、心悸、眩晕、全身无力。病程自1975年起,持续数十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阳气虚弱、血络痹阻。舌象澹暗有瘀斑、苔薄白,脉象迟细涩间有结代。
阳气虚弱头晕病窦综合征血络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素善饮酒,助生湿痰,痰涌,脾伤气弱,口角流涎,臂麻体软,身如虫行,痒起白屑,头目晕重,口歪语涩,腿膝拘痛,肾虚,气血生化不足,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痰气交阻,脉洪大而数,重按软涩,舌苔白腻,面色萎黄,形体倦怠,痰多,神昏,半身不遂,汗出,痰涎上涌,脉沉伏,肝脾肾脉洪大而数,重按则软涩。
中风肝肾阴虚痰多气虚
查看详情 →
男,67岁,头晕,胸闷,气短,乏力,心悸,出汗,面色苍白,精神倦怠,饮食欠佳,病程3个月余,舌质暗淡,舌苔薄白,脉沉细而结,脉沉细迟无力,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,窦性停搏和逸搏,心肾阳气虚弱,血脉瘀阻,阴血不足,心脉失养
冠心病心肾阳虚血脉瘀阻阴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5岁,左侧瘫痪,主诉为左侧瘫痪,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为瘫痪,证型为脾肾阳气虚弱,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。望诊见舌质暗红有瘀斑,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手足不温、头晕、虚汗、言语低怯、不欲饮食、大便略溏薄。切诊见脉象沉细。
左侧瘫痪脾肾阳虚血瘀气虚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