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,女,53岁,主诉右侧颜面麻木、震颤半年,面色无华,舌质澹红,苔薄,脉弦细。症状包括右侧颜面震颤频作,触觉、痛觉反应迟钝,头发稀疏不泽,爪甲不荣。辨证为阴血不足,筋脉失养,络脉瘀滞。中医病名颤振。病因病机为阴血不足,筋脉失养,肝阳偏亢,阳盛化风。
震颤麻痹阴血不足筋脉失养络脉瘀滞
查看详情 →
73岁男性,双手震颤呈搓丸状2年余,逐渐发展至四肢。头晕眼花,头重脚轻,手足运动失灵,躯体前倾,步态小且慌张,表情澹漠,体胖痰盛,神倦呵欠。舌澹苔腻,舌体肥胖有齿痕,脉沉弦滑。辨证为脾虚,痰湿内生,中州寒凝,痹而不通,筋脉失养。
震颤麻痹脾虚痰湿中州寒凝筋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男,75岁。主诉左半身振颤,伴眩晕、头脑发空、视物昏花、口干咽燥、腰脊酸软无力。病程三年。舌瘦红绛,右脉沉弦细,左肢颤抖脉不能切。证属肝肾阴虚,髓海不足的颤证。
震颤麻痹肝气郁结肝肾阴虚髓海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7岁,女性。左手震颤2年余,伴行走迟缓、神疲乏力、反应迟钝。舌质暗红,苔薄黄,脉细。脑CT示脑萎缩、双侧腔隙性脑梗死,脑TCD示大脑前、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。辨证为肝肾亏虚,风痰瘀阻。
震颤麻痹肝肾亏虚风痰瘀阻精神不振
查看详情 →
于某,男,47岁,全身震颤,头摇摆,手臂摇动不能自主,病程月余。舌质红,苔白,脉弦滑。辨证为肝风内动,痰火上扰。
震颤麻痹肝风内动痰火上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5岁,主要症状为双手颤抖2年,手指呈搓丸状,不能做精细动作,轻度前冲步态,语言不清晰,上肢麻木、无力,动作迟缓。中医病名属颤证,证型为肝肾阴虚,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、阴不制阳、虚风扰动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症状描述及病程,切诊脉象为寸口脉气浮弱,关尺延长。
震颤麻痹肝肾阴虚六阳经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女性。主诉两手震颤伴心悸五年余,加重1月。症状包括心动过速、心慌动悸、夜寐不佳、两手震抖时作时休、紧张时加重。舌质红,苔黄薄腻。脉小滑数。诊断为肾阴不足、心肝火旺、内风暗动。病机为心神失宁、内风暗动。舌象红、苔黄腻,脉滑数。
震颤麻痹心动过速肾阴不足心肝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主诉头晕、头痛、心悸气短、失眠多梦,下颌及口唇肌肉颤抖,四肢倦怠,两手哆嗦,口角流涎。震颤麻痹综合征。颤振(震颤麻痹)。证型为气虚生风,兼有血瘀、血虚之象。面色萎黄无华,表情呆板,呈“面具脸”,舌澹苔薄白,质润,舌尖有瘀点,脉虚细。步态蹒跚,行走困难,语言不清,自汗短气,少气懒言,畏寒肢冷,生活不能自理,小便失禁,大便稍干。
震颤麻痹气虚生风血瘀血虚
查看详情 →
81岁男性,肢体震颤进行性加剧伴神经痴呆3年。两手震颤抖动不已,行走跌冲向前,两膝僵硬,表情呆钝,反应迟慢,声音低微不清,口角流涎,小便频数余沥,大便难行,记忆力减退,生活难以自理。舌体胖、颤动、色暗,苔浊腻,脉沉濡两尺弱。肾元下亏,心肝两虚,风动痰瘀之证。
震颤麻痹虚风内动肝阴不足肾元下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3岁,男性。主诉说话发音不准,站立不稳,耳鸣健忘,失眠多梦,口干,腰酸膝冷。病程4年。中医病名:瘠痱。证型:真元虚亏,阴不敛阳。病因病机:阳不入阴,痰浊不化,痹阻关窍。苔薄根微腻,脉沉细。
震颤麻痹真元虚亏阴不敛阳阳不入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女性。双手震颤抖动3年,右手尤甚。舌红苔薄白,脉沉弦。气虚血瘀,血脉痹阻。正气不足,经脉空虚,风邪入寒,气血痹阻失于濡养。阳气虚,瘀血阻滞。
震颤麻痹气虚血瘀脉沉弦舌红苔薄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8岁,男性,震颤麻痹病程4年余。主要症状为震颤麻痹,伴精神抑郁,意识迟钝,语謇,答非所问,悲伤欲哭。舌苔中部黄腻、边尖质红,脉象弦细。中医诊断为心营虚损,内风扇动。
震颤麻痹心营虚损内风扇动精神抑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7岁,女性。主诉四肢颤抖、双下肢无力多年,伴有四肢麻木、言语不利、倦怠乏力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气血两虚。
震颤麻痹气血两虚肢体麻木言语不利
查看详情 →
朱某,男性,69岁。主诉震颤麻痹病近2年,步履不稳,时有跌跤,伴大小便失禁。舌质红,舌苔薄净,脉象弦数。证属营阴不足,肝风扇动,中气虚弱,收摄无权。
震颤麻痹营阴不足肝风内动中气虚弱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51岁,两手颤抖,记忆力减退,头昏目眩,病程三年,逐渐加重。舌质红少苔,脉细弦。证属肝肾阴虚,虚风内动,筋失所养。
震颤麻痹肝肾阴虚虚风内动筋失所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8岁,男性。主诉震颤麻痹5年余,近半年出现精神呆痴,意识迟钝,言謇答非所问。舌尖红,苔微腻罩黄,脉细弦。辨证属心营虚损,内风扇动,年老神弱呆痴。
震颤麻痹心营虚损内风扇动神弱呆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右手轻微抖动,随后四肢震颤,上肢重于下肢,静止时明显,头部颤摇,入睡后消失。病程较长,病情逐渐加重,出现动作迟缓、肢体僵硬。中医病名为震颤,证型为气、胆、液三者虚实不合,筋络失养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描述症状及病史,切诊未提及。
震颤麻痹内风证气血不足肝胆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2岁,女性,左手足震颤八年,症状以手指部震颤最严重,伴行动缓慢,纳谷不佳,睡眠不酣,口干便坚。舌质偏红,苔薄腻,脉弦细。中医病名震颤麻痹,证型属肝血不足,肝风内动。病因病机为肝主筋,肝血不足,筋失濡养,风动而震颤。望诊见舌质偏红,苔薄腻;闻诊未见异常;问诊提示症状及病史;切诊脉弦细。
震颤麻痹肝血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9岁,男性。主诉右上肢抖动7年,伴有四肢麻木、无力,头昏。中医病名震颤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及四肢麻木、无力、头昏及高血压病史。切诊未提及。
震颤麻痹肢体震颤高血压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8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头晕、颈项及双手震颤、表情呆板、四肢动作笨拙、行走慌张步态、睡眠不安、干咳。病程未明确记载。中医病名为震颤麻痹,证型为气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长期思虑过度,伤及心脾,气血失养,血虚生风,肝风内动。望诊见面色少华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精神欠佳,饮食尚可,口不干,大便正常,小便余沥不禁。切诊见脉搏78次/分,血压120/105mmHg。
震颤麻痹气虚血瘀肝风内动气血失养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