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气不足

患者年龄82岁,女性。主诉午后头晕。病程十余年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属气滞脾虚。舌苔薄,脉弦细滑。症状包括尿频、寐艰、口不渴、大便稍干结。血压130/80mmHg,140/80mmHg。舌象薄中微腻,脉小滑。气血不足,清窍失养,脾气亏虚,气滞胸痞,神不守舍,脾虚失摄。
高血压气滞脾虚脾虚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6岁。主诉左耳如蝉鸣3个月。现症包括耳鸣、头懵、心烦、失眠。血压95/60mmHg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沉细缓。诊断为耳鸣,病机为上气不足,耳窍闭塞。
上气不足耳鸣气血亏虚肝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0岁,主诉头晕目眩、偏左头痛、怕风出汗、易感风邪。病程较长,伴有胃病、饮食无味、舌苔厚腻。中医病名属头痛,证型为血虚肝阳上僭、中焦运化不健。病因病机为血虚肝阳上僭、清阳不展、湿浊停聚。望诊见舌苔厚腻,闻诊无特殊描述,问诊见胃病、饮食无味,切诊见脉带弦。
头晕目眩肝阳上僭血虚中焦湿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3岁,女性,主诉眩晕、自汗出、大便干,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中气下陷、中气亏虚、中气亏虚兼阴液不足。舌苔薄白,舌质红,脉右关虚大,左关弦。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左输尿管肿瘤手术切除。
眩晕自汗便干中气亏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男性,主诉头晕反复发作1年,活动后加重,无恶心,疲乏无力,气少懒言。舌质澹红,苔白厚,脉细软。中医诊断眩晕,辨证上气不足证。病机为气虚失运,清阳不升,痰湿内生。
上气不足证眩晕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8岁,女性。主诉时头晕,腰酸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诊断为虚劳、眩晕,证型为肾精不足。面色欠华,形体略显消瘦,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细。病因病机为肾精不足,不能上充于脑,致眩晕及腰酸。
虚劳肾精不足眩晕腰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4岁,男性。主诉头晕10年,加重5天。血压130/95mmHg。舌质淡红,苔薄黄。脉有力。诊断为眩晕,中医病名眩晕,证型肝阳上亢。病因病机为肝阳上亢。望诊见舌质淡红,苔薄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头晕、口干、大便正常。切诊脉有力。三诊后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。
眩晕肝阳上亢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0岁,女性。主诉反复头晕2年,加重半月。症状包括头晕、心悸、记忆下降、失眠、神疲懒言。病史示食欲减退,面色萎黄,月经量少色澹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弱。中医病名心脾两虚,证型心脾两虚,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,劳伤心脾,饮食失调致心血脾气亏耗。望诊示面色萎黄,舌质澹。闻诊未见异常。问诊示症状及病史。切诊示脉细弱。
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脾不升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1岁。主诉头晕、颈胀反复发作2年。主要症状包括头部麻木、颈胀、头晕、双手麻木僵硬、前额头痛、口干。舌质淡红,苔黄腻。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眩晕,辨证为脉络瘀滞证。
眩晕脉络瘀滞颈胀头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男性,主诉耳鸣、眩晕、头昏作胀、记忆力减退,病程三年。中医病名耳鸣,证型髓海不足、宗脉空虚、风邪所袭,病因病机为头部外伤后正邪相击。舌质淡红,舌苔薄润,脉弦、脉濡细,脉弦滑,脉来弦滑,脉转缓。望诊见舌质淡嫩,舌苔薄滑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昏作胀、记忆力减退、眩鸣、视物模糊。切诊见脉弦、脉濡细、脉弦滑、脉转缓。
耳鸣髓海不足肝肾不足风邪所袭
查看详情 →
男,50岁,头晕目眩年余。眩晕因劳累诱发,发作时天倾地旋,站立不稳,面色苍白,纳呆神疲,神气短,舌淡苔薄,脉细弱。证型为气虚下陷,清阳不升,病机为脑失所养,眩晕乃作。
眩晕综合症气虚下陷清阳不升脑失所养
查看详情 →
卓女,左脉微弦,右寸关时急时缓,尺脉弱欠神。食少便测,呕吐酸水,头晕,腰痛,亥子二时多咳、微热。脉弦主饮,时缓时急为元气大亏,阳浮则急,敛纳则缓。尺弱欠神为阳神无主,火用不宣。食少拟胃不受纳,便腑拟脾不运化,呕吐酸水拟水邪上凌,头晕拟上气不足,腰痛拟坎阳不运水邪,亥子多咳拟饮邪上射于肺,有时微热面赤拟虚阳飞越。
食少便溏呕吐酸水头晕腰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5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气短、上气不足以息、心慌、心悸、眩晕、汗出,伴失眠、食欲不振、口苦。舌象苔薄黄而少津。中医病名为上气,证型为肺气虚乏。病因病机为肺气不足,津液亏虚。望诊见舌苔薄黄少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症状及病史。切诊未提及。
气短心悸眩晕汗出
查看详情 →
女,62岁,头晕1个月,头重,走路时欲仆,需扶物行走,平卧后减轻。眩晕,肝肾不足,气阴两虚,阴阳失调,痰热夹瘀内蕴。面色萎黄,舌质暗,苔薄黄腻。情绪急躁,活动后气短,自汗盗汗,倦怠乏力,心悸,面部升火,颈项板紧,口干口黏,咽中有痰,咯吐不畅,中脘胀闷,嗳气,手胀,膝软。脉数。
眩晕肝肾不足气阴两虚痰热夹瘀
查看详情 →
女,27岁。头昏眩时痛,全身乏力,不欲饮食,倦怠嗜睡,体消瘦,曾昏厥一次。病程近一月。中医病名:眩晕。证型:脾肾气虚。病因病机:脾气虚不能上荣,肾气虚则脑失所养。面色㿠白,舌象润,脉象沉弱。面容倦怠少神。短气,倦怠乏力,不能上班。
头昏眩痛脾肾气虚面色白倦怠少神
查看详情 →
女,31岁,间断头晕2年,现头晕头蒙,时头痛,少眠时耳鸣,心烦易怒,纳少,时胃痛,凉饮后胃胀,腰困,乏力。舌胖边齿痕,苔腻,脉弦。眩晕,肝脾不调,肝气郁结,脾虚湿困,清阳不升。
眩晕肝脾不调肝阳上亢痰浊内阻
查看详情 →
男,59岁,耳鸣半年,脑鸣不休,影响睡眠,劳累时加重,头身困重,神疲乏力,目昏目暗,视物不清,食少纳呆,寐差,大便微溏,舌淡,苔白腻,脉细弱,中气虚弱,清阳不升,湿邪内阻
耳鸣中气虚弱清阳不升湿邪内阻
查看详情 →
58岁女性,发作性头晕心慌2年余,加重半个月,伴失眠多梦、项强肢麻、下肢肿胀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心脾虚弱,肝郁血瘀型。面色红润,舌质澹红,舌苔薄腻或薄白,脉弦细或弦细缓和。病程2年,因劳累过度、性情急躁、心情不舒诱发,病机为心脾虚弱,肝郁血瘀,气血乏源,血脉瘀阻。
高血压心脾虚弱肝郁血瘀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二十五岁,体丰肥,奉养膏粱,久疟不愈,食凉物服寒药后吐利、腹痛肠鸣、胃脘疼痛、冷汗时出、气促、闷乱不安。脉弦细而微,面色青黄不泽,不乐,恶烦冗,食少,微饱则心下痞闷,呕吐酸水。内伤饮食,寒凉伤中,脾胃虚寒,气机不利,寒气客于胃肠。
久疟不愈脾胃虚弱寒邪困脾胃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高卧不能动摇,动则天旋地转,心烦虑乱,汗眩交并。病因病机为心神过用,虑竭将来,追穷已往,致肝肾阴亏,龙雷火起。中医病名为眩晕,证型为肝肾阴虚,龙雷火旺。舌象未提及,脉细软。病程较长,属慢性虚证。
肝肾阴亏龙雷火起汗眩交并心烦虑乱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