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岁男性,腹泻2天,腹中微痛,肠鸣如雷,泻白色水液样便,夹不消化食物,气腥无臭。精神不振,脉细弱而缓,舌苔白滑。病因饮食生冷,寒邪直伤脾阳,病机为寒邪内侵,脾阳受损,致肠鸣飧泄。中医诊断为寒泻。
腹泻寒泻脾阳虚阳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腹胀如鼓,四肢粗大,头面肿,体冷如冰,气喘促。小儿水肿,茎及睾丸肿胀透明,腹满不减,小便清长,手足不冷。蒲灰散主治皮水,病因属水饮内停,阳气受损,水湿泛滥,外溢肌肤。舌象、面色、声音、气味未提及。脉象未提及。
水肿阳气受损小便清腹满
查看详情 →
男,53岁,发热,恶寒,身痛,咳嗽,痰白,舌紫红苔白腻,脉沉细,风寒束表,水饮内停,肺部病灶逐渐增大,肺癌,鳞状细胞癌,舌紫红苔白腻,脉沉细
右肺中心型肺癌风寒束表水饮内停咳嗽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62岁,反复胸闷、气促1年,双下肢浮肿2周。喘证,心肾阳虚,水饮犯心兼瘀。双肺呼吸音低,心界左侧扩大,双下肢肿。舌苔白腻,脉沉细。
心肾阳虚水饮犯心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9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、干咳、口渴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肺癌,证型为阳虚发热。病因病机为阳虚导致阴寒内盛,外见发热、颧红等假热之象。望诊见面色泛红如妆,舌质青紫,舌苔黄腻而干燥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极度消瘦,精神萎靡,困倦嗜卧,口干渴不欲饮,纳呆,便溏。切诊见脉沉细无力。
肺癌阻塞性肺炎阳虚发热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经闭年余,发热,少食,肌削,多汗。中医病名:经闭。证型:肝经郁火。病因病机:肝失条达,气郁化火,火邪结聚冲、任、胞中,使气血壅滞,血海凝固。望诊:未提及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经闭年余,发热,少食,肌削,多汗。切诊:未提及。
经闭肝经郁火血汗同源汗出如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衄血不止,面赤烦躁,口干发热,心悸恍惚。脉象浮大而数,重按无神。病因属忧思悒郁,伤及阳气,阴血无主,上逆则衄,下夺则便。中医病名为衄血,证型属阳气受伤,阴血失守。舌象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,问诊含心悸、口干、便血,切诊见脉浮大而数,重按无神。
衄血不止阳明火热阴虚内动忧思悒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93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包括纳差、小便量少、呃逆、呕吐、双下肢水肿、胸闷、气促、乏力、夜寐不佳、大便秘结、面色苍白、形体消瘦。舌象澹,苔白腻,脉象沉细。中医病名为关格,证型为脾肾亏虚、痰湿中阻。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、痰湿中阻,阳不化水,浊邪壅塞三焦。
脾肾亏虚痰湿中阻阳虚水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躯干魁梧,意气豪雄,喜交游,有四方之志。年逾三旬,仕至五品,后罢去,心思郁结,忧虑不已,饮食无味,精神日减,肌肤瘦弱,耽嗜于酒,中满,烦渴饮冷,肠鸣腹痛,痢疾如鱼脑。脉乍大乍小,症反覆闷乱,兀兀欲吐,叹息不绝。病从内生,血脉虚减,名曰脱营。心怀慕恋,志结忧惶,精气竭绝,营气失行,形体毁阻,道闭塞不通。
脱营心气郁结肺失宣降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女性。双足背烫伤,表皮脱落,基底潮红,渗出明显,水疱散在,肿胀疼痛剧烈。发热,口干欲饮。舌红,苔黄,脉数。中医诊断为水火烫伤。病因病机为火热毒邪伤及肌肤。望诊见舌红苔黄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疼痛剧烈、发热、口干。切诊见脉数。
烫伤火热伤津津液耗损热毒蕴结
查看详情 →
痹症 游走性疼痛 病程未明 风寒湿邪侵袭 外感风寒 气血运行不畅 面色正常 舌苔白腻 脉沉细 痛痹症状减轻 痿弱无力 周身汗出 阳气虚损 筋缓为阳明脉虚 经脉受伤 阳气不为护持
痹症风寒湿阳气泄气血虚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1岁。反复中上腹胀痛3年余,再发3个月。中上腹胀痛,喜温喜按,劳累或遇寒明显,得温则减,伴恶心欲呕,四肢欠温,心悸,纳呆,大便偏稀,日行1~2次。舌淡苔白微腻,脉细。辨证为脾胃虚证兼寒。病因病机为喜好辛辣,恣食肥甘厚腻,伤脾碍胃,脾阳受损,中阳虚弱,脾胃虚寒内生。
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中阳虚弱气机壅滞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崩漏1个月,经行冒寒致血下如注,色淡,伴头晕、腰脚不利。面色晦暗,舌澹苔薄,脉沉弱。乏力气短,四肢不温,便溏尿频。脾肾阳虚,冲任不固。
崩漏脾肾阳虚冲任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8岁。主诉腹胀如鼓,早宽暮急,神疲乏力,畏寒肢冷,纳差,下肢水肿,口干不欲饮,尿少。面色白虚浮,腹胀大,按之如囊裹水,下肢水肿。舌质澹红,苔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臌胀,证型为阳虚水停型。病因病机为湿邪伤阳,脾阳不振,水湿泛滥,寒湿合邪,中焦受阻。
肝硬化失代偿期臌胀阳虚水停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秦某,男,39岁,咽部疼痛1年余,畏寒,头痛、牙痛及身痛(呈游走性),身痒,轻咳,口干渴少饮,纵饮喜烫开水,乏力嗜睡,舌苔薄白多津,脉缓。中医病名:慢性咽炎,证型:阳虚外感,寒袭少阴。病因病机:阳虚外感,寒袭少阴。望诊:舌苔薄白多津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畏寒,头痛、牙痛及身痛,身痒,轻咳,口干渴少饮,纵饮喜烫开水,乏力嗜睡。切诊:脉缓。
慢性咽炎阳虚外感寒袭少阴卫外不固
查看详情 →
30岁男,发作性气上冲胸持续半年,饥时易发,伴纳差、脘胀、头昏、乏力、腰困、汗出、四肢润动、失眠、烦躁。面色略浊,舌澹暗,苔白腻中根厚,脉濡滑数。中医诊断奔豚气,证属湿食中阻,胃气上逆。
奔豚气湿食中阻胃气上逆脾虚
查看详情 →
56岁,烦倦,神羸不食,病程自春至夏加重,劳力伤阳,病因病机为劳力伤阳,主诉烦倦,神羸不食,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,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无其他四诊信息。
劳力伤阳烦倦神羸不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1岁,女性。主诉强直性嵴柱炎19年,月经将至时两乳胀痛,腰背疼痛难直,便稀,目红,左脉弦,苔薄黄而少。血沉72毫米/小时。辨证为月经将行,气血郁滞于肝经。二诊辨证为脾肾阳虚,湿热蕴阻经脉。望诊见苔薄黄而少,目红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月经将至,腰背疼痛,便稀。切诊见左脉弦。
强直性嵴柱炎肝气郁结气血郁滞脾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4岁,男性。主诉有消化道出血史、血吸虫病治疗史、高血压、心律不齐史,半月前因消化道出血后出现黄疸。面色晦黄,巩膜略黄,舌质淡白,苔灰腻,脉小濡且代。腹部可触及癥块,腹中动摇,按之有水声。肝大质硬,脾肿大,肝功能异常,黄胆指数升高。中医诊断为寒湿内聚之阴黄。
血吸虫病肝硬化冠心病心律不齐气血两亏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,经前鼻衄,量少色红,头晕耳鸣,咽干口渴,月经后期,痛经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经行吐衄,证型阴虚肺燥,病因病机为阴虚肺燥,开窍于鼻,损伤脉络。
经行吐衄阴虚肺燥肺络损伤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