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某,50岁。发热、右腰腹部水疱伴疼痛1天。发热,体温38.2℃,头痛、颈背痛,右腰腹带状成簇水疱,疼痛较剧,头汗出,口不干,欲呕,稍咽痛,胃纳减。舌澹红偏暗,苔薄腻。脉浮细。证属外染风邪,蕴阻肌表。
带状疱疹风热犯表邪郁肌表表证未解
查看详情 →
七旬,寒热,恶心,头疼,身痛,心跳,失眠,呕吐,不食,脉两关弦而紧,余脉细小,脾气虚寒,肝气上逆
寒热恶心头疼身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湿温夹疟,低热2个月,每日寒战后浑身不适。面色晦黄,胸胁苦满,寒热往来,头晕目眩,食欲缺乏,口苦咽干,周身倦怠,精神萎困,口唇结膜苍澹。脉象沉细而濡,兼有数象。辨证为伤寒少阳证。病因病机为发热日久,病入募原,处于半表半里之间,寒热交争,头晕目眩,营卫不调,日久气血俱耗,故现贫血之象。肝病传脾,脾虚受病,故见食欲缺乏。
湿温夹疟少阳证气血不足脾虚
查看详情 →
孕周三月,主诉寒热、呕吐、胸胁气聚不通、腰腹痠痛、大肠湿滞。脉象弦滑而数大。面色晦暗,舌苔薄黄。声音低微,无特殊气味。病程短,外感束缚致病。中医病名属妊娠病,证型为外感湿热,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,内犯脾胃,气机阻滞。
外感束缚寒热呕吐胸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2岁,女性。主诉胸闷憋气、呼吸困难、面色苍白、喉间痰鸣如水鸡声。病程多年,遇寒即发。中医病名哮喘,证型寒邪郁肺,塞迫气道。舌苔薄白,脉象浮紧。体质较瘦弱,月经色淡量少。
哮喘寒饮上逆寒邪郁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饮食难化,形体憔悴,面色黄瘦,颠寒作热,病程数载。主诉为饮食减少,症状类似痨瘵。中医病名为食积,证型为痰食阻滞,病机为伤食惊恐,痰裹食而不化,病位在两胁,属肝木之位。望诊见面色黄瘦,舌象未提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饮食减少,病程数载。切诊未提脉象。
伤食积滞痰食阻滞肝气郁结两胁胀痛
查看详情 →
女,43岁。身发寒热,咽痒多痰,咳则气息稍粗。喉蛾左右皆肿,脉浮,苔厚。风邪兼之痰滞。寸脉沉滑,舌苔转薄而滑。
风邪痰滞喉蛾肿咳嗽加重
查看详情 →
妇人 脚胫肿痛 发寒热 脉浮数 三阳经湿热 下注为患 瘀血凝结 面色正常 舌象未提 声音正常 气味正常 症状描述包括脚胫肿痛发寒热 病史未提 脉浮数
脚气湿热瘀血凝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2岁女性,主要症状包括慢性肾炎急性发作、周期性发烧、腰膝痛、两腿发沉发酸无力、恶心、纳差、上腹痛、口苦、心烦、心慌气短、手足心热、面部及上半身多汗、偶有头痛咽痛。病程自1973年9月起,周期性高热持续7~10天,最高达41.2℃。中医诊断为寒湿化热。望诊见舌边红、苔黄白腻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包括病史、发热情况及症状。切诊见脉弦数。
慢性肾炎周期性发烧寒湿化热腰膝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四十余,小便溺血,病程反复。面色晦暗,舌质淡,脉沉细。中医病名属血证,证型为瘀血阻络,病因病机为产后瘀血未尽,复感外寒,致气血运行不畅。望诊见面色晦暗,舌象淡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提示病程反复,症状为小便溺血。切诊见左脉沉细欲无,右脉沉紧有数。
小便溺血产后瘀血寒热证清阳下陷
查看详情 →
17岁女性患者,背部疖肿后出现多处肿块,寒热持续不退,体温39.8℃,大便干结。右大腿、左大腿、右肩胛、左肩峰、左颈部出现多个肿块,皮色不红,边界不清,压痛明显。背部疮口凹陷,无脓液。白细胞总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,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。病因病机为暑热毒邪入于营血,流窜肌肉,气血凝滞,经络阻隔。
流注暑热毒邪气血凝滞营血郁热
查看详情 →
女,31岁,主诉利下赤白,痢疾愈后寒热,小便赤短涩痛,急而频,腰痛,脘腹胀满,口苦纳呆,体温38.4℃,舌红苔薄腻,脉滑数,尿常规蛋白(++),白血球(+++),红血球(++),血白细胞计数15800/mm³,证型肠胃湿热水尽,下注膀胱。
痢疾湿热下注小便涩痛腰痛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48岁,颜面、下肢水肿年余,午后为甚,小便稍黄,舌质黯红,苔薄白,脉弦细,两下肢浮肿呈指凹性,辨证为肝郁血瘀型水肿,情绪不稳,心烦易怒,小腹胀满,24小时尿酚固醇含量低下。
更年期水肿血瘀肝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逾六十,正气渐衰,寒战后发热,腹胁大痛,或泻或不泻,汗出热退,身目俱黄,腹大如鼓。中医病名属女劳瘅,证型为肾脏虚寒,病因病机为肾阳亏虚,寒湿内蕴。望诊见身目俱黄,额黄渐黑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病程三、四年,症状反复;切诊未提及。
疟疾后遗肾虚寒女劳瘅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肢体如冰,烦渴引饮,汗流甚多,躁扰喘促,触腹拒按。阳明内实,热结于里。外假寒而内实热。症状包括寒战、发热汗出而喘。诊见肢体厥冷,腹胀拒按。脉象未提及。
真热假寒阳明内实热结于里阳郁不达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约5旬,主诉全身丘疹密布,瘙痒难忍,抓后形成黑痂,病程两年。症状包括夜间寒热发作,寒热后发疹,旧疹未愈新疹再生,烦躁失眠。脉象沉而稍数,舌红苔少,大便干燥。中医诊断为血燥风秘,病因病机为大便燥结,津枯血燥,阴血不足,阳气过盛,导致寒热发作与疹出。
皮疹瘙痒血燥风秘便秘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诉为寒热、呕吐、头痛、汗多、腹胀、二便不畅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暑症,证型为暑湿壅阻三焦气分。病因病机为暑邪由肺入胃,暑必兼湿而作壅阻。望诊见目白赤,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头偏右痛,抽掣人巅,时泛恶心,寒热交替,口渴脘痞,汗出淋漓。切诊脉象左脉小弱,右脉洪大。
暑邪入胃暑湿壅阻三焦气分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时发寒热4月余,乍寒乍热,经前加重,身体消瘦,心悸头眩,烦躁易怒,食少呕,经期腹痛。舌苔薄白,脉虚弦微数。热入血室。
寒热血室热心悸头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,73岁,右侧下颌生瘤肿,舌面生疮,两处溃疡,口腔气味恶臭,饮食坚进,咀嚼不利,食欲日减,大便燥结,口干不能饮。舌苔黄垢,脉洪数。辨证属上焦郁热深久,热毒袭骨,破溃腐烂,证属牙疳。
牙疳上焦郁热热毒袭骨口干津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五十岁以上,两臁生疮,日久不愈。脾脉大而无力,病机为脾虚而无湿热。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,脉象虚弱。下部生疮焮痛,或发寒热,或脚气肿痛。
两臁生疮脾虚湿热脚气肿痛下部生疮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