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0岁,男性。左甲状腺癌部分切除术后1个月,左颌下、左甲状腺硬结节,触之坚硬不移,皮肤发紧。舌质澹黯,脉沉滞。中医诊断为痰毒瘀结、气滞血瘀。病机为痰毒瘀结,气滞血瘀,痰结阴伤加湿热。
气滞血瘀咽干口苦石瘿痰毒瘀结
查看详情 →
男,32岁。右眼前飘浮感3个月,视力下降。右眼玻璃体混浊,视网膜静脉周围炎。舌质红、苔少。脉弦数。木失条达,气郁化火,迫血妄行,神膏受染。
血瘀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云雾移睛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6岁,双侧甲状腺疼痛10余日,夜间发热,口干咽燥,肌肉酸痛,腰背痛,消瘦,便秘,舌红苔白,脉弦细。甲状腺炎,风热痰凝、阴虚血瘀证。舌红苔白,脉弦细。病情变化中仍有发热、肌肉酸痛、汗出、便秘、舌红苔白、脉细。甲状腺功能异常,血沉升高。诊断为瘿痈,后转为风热痰凝、阴虚气滞,最终为气阴两虚。
阴虚血瘀咽干甲状腺炎风热痰凝
查看详情 →
24岁女性,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面部色素沉着。面色晦暗,两颊有澹黑色瘀斑,舌质红,苔薄白,脉沉涩而数。胸闷气短,口渴咽干,喜凉饮,大便不利,小便黄短。形体丰满,体质健壮。冲任不固,邪聚胞宫,经络不畅,气滞血瘀。外感风寒,内蕴湿热,肺气不宣。余热未尽。
气滞血瘀痛经月经不调色素沉着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颈椎病史,颈项滞时作,头晕目眩伴耳鸣,恶心呕吐,头疼,口苦,咽干,目眩。中医病名:颈椎病,证型:气滞血瘀,痰瘀互阻。面色正常,舌苔薄黄,脉弦涩。声音正常,无特殊气味。病程2天。
气滞血瘀口苦咽干颈椎病痰瘀互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7岁,男性,上腹部疼痛痞胀反复发作15年,加重1月。形体消瘦,面色少华,神疲乏力。舌质暗红边有瘀斑,舌下静脉增粗迂曲,苔薄腻微黄。脉细。中虚气滞瘀阻证。胃镜提示吻合口糜烂、溃疡,重度浅表性残胃炎伴胆汁反流。病久脾胃气虚,胃气不振,气血亏虚,气滞血瘀,胃络瘀阻。
中虚气滞残胃炎胃络瘀阻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右侧胁肋部疼痛,红斑水疱带状分布,病程2天。主症为针刺样疼痛,夜间加重,伴口苦咽干、烦躁易怒、大便秘结、小便黄。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为蛇串疮,证属肝经郁热。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化火,湿热蕴结肌肤。
气滞血瘀带状疱疹肝经郁热湿热蕴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右上腹绞痛阵作,疼痛向肩背放射,伴口苦、嗳气、恶心、呕吐,病程1年。舌红,苔黄,脉弦。中医病名胁痛,证属肝郁气滞。主症为右上腹绞痛、口苦、嗳气、恶心、呕吐。病机为肝郁气滞,影响胆的通降功能。
肝郁气滞胆石症
查看详情 →
王某,女,28岁,声音嘶哑伴咽干,说话时间稍长则嘶哑加重,疲乏倦怠,胸闷,五心烦热,午后为甚。舌暗红、苔薄白而干,脉弦细。证属气郁血滞痰凝。声带小结,双声带前1/3处有一突出小结,闭合不全。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凝日久,脉络不畅,阻于咽喉部。
咽干声嘶声带小结气郁血滞痰凝阻喉
查看详情 →
女,66岁,自汗1年余,夜间盗汗明显,手足心热,口燥咽干,夜寐多梦,胸时有闷感。胸痹、汗证,属阴虚火旺兼瘀血阻络。舌紫暗有瘀点。脉细数。
血瘀口燥咽干自汗盗汗
查看详情 →
男,62岁,肝区隐痛,低热,口苦,食欲不振,舌白,脉细弦,脾虚湿困、气滞血瘀、壅遏肝脉,低热已退,肝区疼痛减轻,食欲增进,舌黄腻,脉弦,热毒内蕴、肝郁脾虚,烦热口干,潮热盗汗,咽干口燥,热毒久蕴、耗伤气阴
气滞血瘀咽干口燥肝癌脾虚湿困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长期失眠,血压高达170~180/105毫米汞柱,心前区持续隐痛,晨起稍轻,发作与劳累、生气及气候变化有关,常有口苦、咽干、心慌、失眠多梦。胸闷,心前区闷痛不适,有时头晕。舌暗边有瘀斑,苔白腻,脉沉细,心率70次/分,偶有室性早搏。辨证为气阴两虚,气滞血瘀。舌质暗紫两侧有瘀斑苔白,脉沉细。舌紫暗减轻,苔白,脉沉细。
气滞血瘀高血压病冠心病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56岁,声音嘶哑半月余。阴盛阳衰,虚阳上冲。咽喉干燥,咽痛音哑,病程半年。面色苍白,舌淡胖,脉沉迟。病史中见肺肾阴虚、脾肺气虚之象。
失音肺肾阴虚脾肺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。双眼干涩羞明,视力模糊,眼前如烟雾遮蒙。病程二年余,原患虹膜炎(瞳神干缺症)。口燥咽干,腰脊酸软,耳鸣失聪,头晕目眩,手足心热。面色无华,舌质红、苔薄白缺津,脉细软。中医诊断为肝肾亏损,虚火上炎,瞳神精汁耗损。瞳神缩小,边缘不圆,见白色薄膜或虫蚀样改变。
口燥咽干瞳神干缺症肝肾亏损虚火上炎
查看详情 →
女,53岁,主诉喉中嗌哽如有梅核,吐咽不能,伴口苦,咽干,胸闷,心烦易怒,手足心热,月经量少,色红,有块。中医病名梅核气,证型气郁血滞,病机气郁日久,血流滞涩,气血不畅,痞塞咽喉。望诊喉底部微暗红,有散在滤泡增生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喉中嗌哽、口苦、咽干、胸闷、心烦易怒、手足心热、月经量少、色红、有块。切诊未提及。
血瘀咽干梅核气气郁
查看详情 →
陈姓少妇闭经2年,心烦焦躁,口苦咽干,唇燥便秘,嗳气纳少,腹软不胀痛,未扪及包块。面黄形瘦,头晕目眩,心悸气短,舌红苔薄黄,脉虚细而数。辨证为肝郁化火,气机逆乱,脾胃气机升降失常,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受损,气血不足,五脏失荣。病机为长期肝郁,流产失血,心脾郁火内煎,阴血渐枯,热涸阴虚血枯经闭。
闭经肝郁化火气血不足气机逆乱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男性。左腰部起疱疹3日,疼痛难忍,不能入睡。烦躁、口苦、咽干、小便黄、大便干。左侧腰部疱疹呈带状分布,水疱簇集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。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,湿热熏蒸。
肝郁气滞咽干带状疱疹湿热熏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。反复上腹部疼痛、痞胀不适20余年,加重1月。胃脘隐刺痛,晨起空腹为甚,食后稍减,脘痞腹微胀,嗳气不畅,胃中嘈杂似饥,口苦咽干,恶心呕吐苦水胆汁,大便偏干。形体瘦长,神疲乏力。舌质黯红边有瘀斑,舌底脉络暗滞迂曲,舌苔薄腻微黄,脉弦细濡。中医诊断胃脘痛、胃痞。辨证湿热内蕴、气阴两虚、气滞血瘀。
气滞血瘀残胃炎胃脘痛胃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6岁。主诉胃脘部疼痛、烧灼感近1年,近半个月加重。胃脘痛伴左下腹及胁肋胀痛,口苦咽干,大便干燥,急躁易怒。舌苔微黄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胃痛,证型为气滞血瘀、肝郁化火。病因病机为气滞日久郁而化火,灼伤胃络。望诊见舌质红,苔微黄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胃痛、烧灼感、胁肋胀痛、急躁易怒、口苦咽干、大便干燥。切诊见脉弦。
气滞血瘀胃痛肝郁化火舌质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5岁。主诉心悸伴胸闷气短、心前区闷痛,反复发作3个月,加重一周。急躁易怒,发病诱因为情绪刺激。现症见心悸频发、胸闷气短、阵发性心前区及左肩背部疼痛、两胁胀满、口苦、咽干、易呃逆、善太息。舌质暗红边有瘀点,苔薄黄,脉弦涩结代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为肝郁气滞证兼血瘀。
肝郁气滞血瘀心悸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