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岁男性,发热、咽痛、肉眼血尿,病程半年。系膜增生性IgA肾病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少阴气虚、邪袭太阳证。体倦乏力,自汗,动则尤甚,易外感。尿常规红细胞(+++),尿蛋白(+),24h尿蛋白定量150mg,尿相位差红细胞10~13个/HP,形态为环行草莓状。
IgA肾病少阴气虚邪袭太阳体倦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面容水肿,色黄而黯,两眼无神,恶寒,两膝以下冰冷,通夜睡不暖,两腿发抖、抽搐,肌肉疼,气短,心累心跳,精神不支,喜静坐,胸部苦满,不思饮食,口干不饮,经期推迟,量少色乌黑,易感冒,喉痒咳嗽喘促,吐白泡沫涎痰。舌质淡红,苔黄白,脉浮紧而细。中医病名咳喘,证型阳虚为病。病因病机为阳虚卫外不固,风寒入侵,肺有沉寒,外寒内饮,发为咳喘。
咳喘阳虚风寒寒痛
查看详情 →
71岁女性,主诉冬季咳喘加重。咳喘,咳吐脓臭痰,日夜不能平卧,腹痛身疼,四肢厥冷,神识不清,不饮食。舌苔黄腻而厚,略带微白,脉沉迟而细。辨证为阳虚不能卫外,寒中三阴,引动宿痰,误服寒凉药味,形成阳虚欲脱之证。脉沉细,舌苔黄腻减少。咳喘大减,能平睡,脓臭痰化为泡沫痰,四肢渐温和。脉仍沉细,舌苔黄腻减少。咳喘痊愈,饮食渐增。
咳喘阳虚寒中三阴宿痰郁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8岁,男性,周期性高热,每次持续3~6日,体温39℃以上,周身肌肉关节酸痛,心烦心悸,纳少欲呕,肝脾肿大,淋巴结肿大,热退后肝脾可回缩。主诉每月高热1次,持续14年,发热时口苦、咽干、周身痛楚、纳少、时欲呕,热退时汗出、脱肛。舌苔黄腻、舌质澹,脉弦细。症状包括发热恶风寒、周身酸痛、自汗、口苦咽干、纳少不馨、时欲呕、胸胁胀满而痛。
太阳证周期高热脾虚湿热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性别未提及。主诉包括月经后量少、时时微恶寒、背部为甚、纳谷减。病程未提及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未明确,病因病机为血运迟滞、胃肠虚弱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月经后量少、时时微恶寒、纳谷减,切诊为脉缓。
血运迟滞胃肠虚弱肝气郁结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30岁,产后18天,下腹疼痛,两侧少腹阵发性隐痛,排出血性恶露,色粉红,腰酸,口干口苦,乏力头晕,腹胀气,大便难,胃纳及夜寐可。舌滞,苔腻,脉细。中医辨证腑气不通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,内有瘀热,痞满燥实兼见。
产后腹痛气血亏虚瘀热内生少腹坚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8岁,女性。主诉恶寒、发热3天伴口苦、咽干1天。病程3天。中医诊断感冒,证属太阳、少阳合并证。望诊舌淡,苔薄白。闻诊未见特殊。问诊见鼻塞、恶寒、发热、自汗、恶心、胃脘冷痛、口苦、咽干。切诊脉浮弦。
感冒太阳合并少阳证胃脘冷痛口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壮热烦渴,四五日不已,大便不行,小便赤。脉滑数,舌苔不厚。中医病名为白虎汤证,证型属里热炽盛,病因病机为外感邪热入里化火。望诊见舌苔不厚,闻诊未提,问诊见壮热烦渴、大便不行、小便赤,切诊脉滑数。
高热烦渴大便不通小便赤
查看详情 →
女,34岁,眩晕,如坐舟中,卧床不起,病程较长,眩晕甚,颇欲吐,呕吐频繁,吐出大量清涎,头晕似天旋地转,恶寒、咳嗽、无汗,头胀痛,面色苍白,舌苔白滑,脉沉紧,太阳证,寒邪闭阻,水饮内停,表邪未尽,阳气尚虚
眩晕寒邪闭阻水饮内停表邪未尽
查看详情 →
16岁男性患者,发热畏寒,肢体疼痛,食少纳呆,呕恶,舌尖红、苔白,脉数。诊断为太阳、少阳二经合病,病机为太阳表邪未解,邪已入里。
外感高热太阳少阳合病表邪未解邪入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发热头痛,遍身疼痛,心下痞硬,身疼痛,口苦咽干,头痛甚剧,发热自汗。脉不紧而大,转侧身重,更洪大。诊断为太阳证、阳明胃实、少阳木火上炎。舌象未提,面色未提,声音气味未提,病程十日。
太阳证发热头痛遍身疼痛阳明胃实
查看详情 →
18岁女性 发热五六天 寒热往来 汗出不彻 咽干口苦 胸胁满闷 小溲短赤 便结 外感风寒 少阳而太阳表证未罢 舌红苔薄白 脉弦数 舌红苔薄黄 脉缓 外感风寒 少阳证 肝胆郁热 痰热壅肺
发热待查少阳证太阳表证寒热往来
查看详情 →
15岁男性,高热缠绵逾月,倦怠违和,寒热体痛,自汗不退热,不思饮,左耳后核累累,脾大胁下1厘米,胁弓下困闷,心中时烦,不思饮食。中医诊断为伤寒,证属寒束于表,失于温散,表证不解,里热未实,盘踞于半表半里之间。胸胁苦满,微恶寒,不思饮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
伤寒少阳经证湿热交阻胸胁苦满
查看详情 →
疹出三天,尚未退净。神疲,脉数而弱。但欲寐,下利。舌色甚白。少阴病。寒凉药伤阳,阳气不足。面色苍白,舌色甚白。脉数而弱。神气不清醒,欲寐,下利。咳较畅,痢较瘥。鼻煽,多水泡声。
麻疹未净少阴之象阳气不足肺气未复
查看详情 →
男,40岁,荨麻疹病史2年,加重半年,每天晨起至午后3点风团偶发,其余时间持续存在,舌略暗,尖红,苔薄白,脉沉略少力,邪在太阳,表郁轻证,辨证为太阳病,风邪稽留,营卫不和,症状时间规律性,上午9点至下午3点病情最轻,符合太阳病欲解时,考虑表气郁闭,营卫不和,风邪在表。
荨麻疹风邪在表营卫不和表气郁闭
查看详情 →
女,53岁,自汗,畏风怕冷,病程2周,腹胀痛,大便燥结,舌质淡红,苔白微黄,脉弦缓,营卫不和,阳明里实
自汗腹痛大便燥结营卫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18岁。发热五六天,最高体温40℃,微恶寒,寒热往来,汗出不彻,咽干口苦,胸胁满闷,小溲短赤,便结两天。舌红苔薄白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为少阳而太阳表证未罢。证型属少阳证,兼太阳表证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,邪入少阳,太阳表证未解。寒热往来、口苦咽干、胸胁满闷、脉弦数为少阳主症,微恶寒、汗出不彻为太阳表证表现。二诊时汗出较多,热度已退,寒热不作,稍有咳嗽,舌红苔薄黄,脉缓。
少阳表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满闷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62岁,间歇性发热80余天,咳嗽咯痰16天,症状加重6天。舌质红少津,脉细数。发热前寒战,背部如浇冷水,体温达39.8℃,伴全身酸痛,咽痒干咳,口渴不欲饮,口苦口酸,时有恶心,大便溏烂。三阳证,少阳证,太阳证,阳明证,热炽伤津阴虚证。
发热未作少阳证热炽伤津阳明证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5岁,患病7日,初诊症状为高热、恶寒无汗、头痛骨楚、咳嗽气逆、胸痞纳少,舌苔薄腻,脉浮。诊断为病邪犯表,太阳证,后转为病邪入少阴,邪从热化,阴液受伤,肾水不能上承,心火无下交。舌苔黄质红,脉细数。二诊时心中烦热已除,精神略振,胃纳欠佳,胸脘痞闷减而未除。三诊时症状痊愈。
太阳证高热恶寒头痛骨楚咳嗽气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8岁。主诉发热恶寒2月伴小便频数涩痛。现病史见反复发作的发热恶寒、口苦咽干、头晕恶心、全身酸痛、小便频数涩痛、少腹胀痛、腰痛。舌质澹红,苔薄白微腻,脉滑。中医诊断为热淋兼伤寒中风少阳病,证属湿热下注,邪伏少阳。尿常规示白细胞(+++),红细胞(+),蛋白尿(士)。
急性肾盂肾炎湿热下注邪伏少阳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