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,女,46岁。病程5~6年,腹痛下痢,每日3~4次,下脓血样粘液,色如酱褐色,临厕腹痛难忍,便后亦不舒,食欲不振,脘腹作胀,口干口苦,多饮即多泻,夜寐不安,心悸气短易汗。舌苔白腻,脉虚数。中医诊断为痢疾,证属湿热内蕴,气血两虚。
心悸气短溃疡性结肠炎痢疾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糖尿病2年,心悸气短、烦躁失眠、神疲肢软半年。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、烦躁失眠、神疲肢软、烘热多汗、目干涩、口渴多饮、多食易饥、大便干。舌质红少津,舌苔薄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消渴,气阴两虚,肝肾阴虚证。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,郁而化火,耗气伤阴,致气阴两虚,肝肾阴虚。
心悸气短糖尿病气阴两虚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38岁,头昏、齿龈出血、皮肤瘀点、月经量多3年。面色无华,精神萎软,头昏乏力,心悸气短,皮肤瘀点色暗不鲜,舌淡,苔薄,脉细弱。证属气血亏虚、脾不统血。
心悸气短再生低下性贫血气血亏虚脾不统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心悸、心空悬、头晕、曾晕倒。心悸气短,时时太息,心空悬,似饥非饥,头目眩晕,全身乏力,怕冷,四肢不温,眠食尚可,小便清,大便溏,形体瘦高,面色晦暗少华,精神欠佳,语音断续无力,四肢冷凉,舌淡苔白滑腻,脉迟而结代,脉率50次/分钟。中医诊断为阳虚(心肾)气寒,血脉凝滞。病因病机为阳虚气寒,血脉凝滞,不相接续。
心悸气短室性期前收缩心肾阳虚血脉凝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3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心悸、气短、阵发性憋气,夜间常憋醒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极迟而弱,证型未明确提及。舌象为舌淡胖嫩有齿痕,苔薄白。脉象为脉极迟且弱。其他症状包括畏寒肢冷、夜尿频而多、下肢微肿、耳鸣、心烦、面部烘热。
心悸气短心阳虚畏寒肢冷夜尿频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8岁。主诉近半年反复心悸气短,头晕乏力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脾两虚。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,劳欲过度,耗伤气血,心脾气虚。望诊面色略带红润,舌质澹红,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心悸气短、头晕乏力、睡眠不安、食欲增加。切诊脉弦细。
心悸气短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头晕乏力
查看详情 →
14岁男性,主诉心悸气短、胸闷自汗,劳累时加重,面色苍白,神倦乏力,食欲不振,精神不佳,四肢欠温,易感冒。舌质澹嫩,苔薄白,脉象细数无力。中医诊断心气不足,心阳不振。既往病毒性心肌炎病史,遗留I度房室传导阻滞。
心悸气短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胸闷自汗
查看详情 →
男,50岁,大便溏泻3年,黎明时腹泻,腹胀,不思食,心悸气短,腰酸腿软,日渐消瘦。面色苍白,舌质澹红,苔白腻,脉沉细而缓。脾肾两虚、命门火衰。肠鸣音活跃,腹部平坦而软,无压痛。
心悸气短肠结核脾肾两虚命门火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,主诉半年来反复高烧,体温达39.6℃以上,高烧后低烧缠绵,体温37.5℃左右,伴自汗盗汗、心悸气短、眠差多梦、乏力纳呆。舌质澹,舌苔白,脉细数无力。诊断为体虚邪恋,心阳不足,营卫失和。
心悸气短低烧心阳不足营卫失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30岁,神疲乏力,心悸气短,口渴烦热,病程半年余。中医病名:甲亢,证型:气阴两虚,痰热内扰。面色少华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问诊见心悸气短,口渴烦热,病史曾用西药无效。
心悸气短甲亢气阴两虚痰热内扰
查看详情 →
四十七岁,咳嗽、短气、大汗如洗、心中怔忡,病势危急。脉微弱欲无,呼吸迫促。大气下陷。面色苍白,舌淡,脉微弱。
心悸气短大气下陷自汗不休
查看详情 →
女,36岁,易惊易恐,心悸气短,胸满胸痛,头晕手麻,有时突然昏厥,病程一年余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气阴俱虚,痰气郁结。舌苔白,脉濡缓。
心悸气短易惊易恐胸满胸痛头晕手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女性,主要症状为心悸、气短、胸闷。中医病名属心悸,证型为心肾阳虚,气虚血瘀。病因病机为心肾阳虚,气虚血瘀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质紫,滑润,有齿痕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畏寒肢冷。切诊见脉迟涩,心率40~50次/分钟,后脉象有力。
心悸气短心肾阳虚气虚血瘀胸闷怔忡
查看详情 →
男,44岁,间歇性皮肤紫癜7年,加重1年,伴头晕乏力,心悸气短,自汗盗汗。面色不华,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。血小板波动在(30~60)×10⁹/L,血小板为70×10⁹/L。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,未见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。气阴两虚。面色不华,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头晕乏力,心悸气短,自汗盗汗。脉象未提。
心悸气短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阴两虚头晕乏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8岁,主诉右眼被击伤后眼痛、视力消失。外伤性前房及玻璃体出血,继发性青光眼。右眼血灌瞳神,视力消失两周。伴有心悸气短,烦躁。脉细数,舌质红润。离经之血瘀于眼内,血蓄于上。
心悸气短外伤性出血青光眼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男性。主诉腰酸肢倦,头晕耳鸣,心悸气短,自汗盗汗,咽干舌燥,身热恶寒,头痛鼻塞,嚏喷流涕,干咳无痰,溲黄便干,胃纳呆滞。舌苔薄白而尖边微红,左脉沉细,右脉浮数。中医诊断为阴虚火旺,肾水不足,肺失肃降。病因病机为素体阴虚,复感外邪,致肺失清肃,阴虚内热。
心悸气短阴虚火旺肾水不足头晕耳鸣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0岁,男性。主诉喘咳,咳白色泡沫样痰,夜不能寐,心悸气短,胸膈满闷,腹胀,胁肋刺痛,口唇紫绀。病程32年,50岁已不能体力劳动。舌质紫暗,舌边尖瘀点,舌下静脉迂曲怒张,白黄燥苔,有芒刺。脉沉细涩。证属久喘伤肺,肺气日衰,复因寒邪袭肺,瘀血阻肺,肺失宣降。
心悸气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虚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5岁。主诉双下肢水肿2月。病程8年,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史。现症见心悸气短,夜间不能平卧,阵发胸闷,胸痛牵及后背,胃胀,夜寐不安,大便不畅。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。中医诊断水肿。病机为心阳不足,气血运行受阻,水湿泛滥。
心悸气短慢性心力衰竭心阳不足气血运行受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经期气郁不畅,脐下症块,经期提前,腰腹作痛,症块长大如盘,按之不坚,边界清楚,溲时症块上移,憋气心烦,纳食不下,食后胀满,心悸气短。舌苔薄白,脉沉弦。中医病名为症瘕,证型为气郁血瘀,病因病机为气郁不舒,肝失条达,宿瘀内阻少腹。病位在少腹。
心悸气短症瘕肝气郁结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6岁。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,体重下降7kg。胃癌术后,脾肾俱虚。形体消瘦,面色白,心悸气短,头晕目眩,自汗盗汗,虚烦不眠,神疲乏力,纳谷不香,大便溏薄。舌淡有齿痕,苔白,脉沉细。
心悸气短胃癌术后脾肾俱虚形体消瘦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