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76岁,女性。主诉胸痛伴心慌反复发作一年,加重一周。胸痛、心慌、气短乏力、视物模糊、语声低微、心烦急躁、眠差、大便干。面色萎黄,舌红,苔黄白相间,腻,脉弦细滑。冠心病病史20余年,起搏器植入术后,房颤,高脂血症,心衰病史。中医诊断心痹(痰热证)。
心痹痰热证胸痛心慌
查看详情 →
女,一岁零三个月,持续高热,咳喘憋闷一月。形体羸瘦,面色萎黄,发稀干枯,皮肤干燥松驰,有汗,精神萎靡,哭声微弱,眼睑不能闭合,呼吸急促,鼻翼搧动,口唇紫绀。舌质淡红,无苔。风热咳嗽(支气管肺炎),心痹(先天性心脏病)。邪热内侵,耗伤阴津,气阴双虚。
心痹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风热咳嗽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近五十,主诉晕厥、小水短涩、胸膈痛、烦躁干哕、恶内蒸热、气愤愤上腾、肌削骨立、月汛不止。中医病名心痹,证型阴血暗耗,气机郁滞,心脾两虚。望诊见肌削骨立,舌象未提及。闻诊无明显描述。问诊见思虑过度,产多气血惫,婚嫁繁费用不支。切诊见脉象未详述。
心痹肝气郁结心脾两虚阴血暗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心悸怔忡、气促、胸闷刺痛、咳喘、痰中带血、足肿。风湿性心瓣膜病。两颧紫红,舌质紫黯,舌下瘀筋粗黑,脉结代。心尖搏动左移,心音低钝,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。左房左室增大,二尖瓣型P波,左心室肥厚及劳损。血沉加快,抗“O”升高。病机为心脉瘀阻,痰瘀水互结,阳虚为本。
心痹风湿性心瓣膜病阳虚痰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2岁,女性。主诉心前区发闷、憋气、喜长叹,伴阵发性心前区疼痛,向左腋下放射,出汗,不能活动,病程自1986年开始,逐渐加重。形体较胖,面色略皖白,语言低微,手心微汗,脉细弦略滑,舌薄白质澹略暗。证属气虚,阳虚,寒凝气滞,痰浊内生,血脉瘀阻。中医病名属心痹。病因病机为气虚不运致血脉瘀滞,心阳不振,脾阳不运致寒凝血瘀,痰浊内生。
心痹冠心病气虚阳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女性。主诉下肢浮肿,腹胀大2年。中医病名心痹、鼓胀,证型心脉痹阻,瘀阻肝络,气化失司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细促。面色黧黑,腹胀大如鼓,脐突如碗大,小便短少,夜寐不安,下肢浮肿(+++),腹水,肝大,心功能异常。
心痹心源性瘀血肝腹水鼓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9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气短、胸闷15年,活动后加重三月。体胖,二尖瓣面容,唇色稍紫,舌尖略红,舌面紫斑,舌下静脉曲张,苔薄黄,脉滑数。辨证为心血瘀阻,寒凝湿滞。诊断为心痹,风湿性心脏病。
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瘀阻寒凝湿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胸闷、胸痛,直迫咽喉,甚至昏厥,病程自1982年起。中医病名为心痹,证型为痰瘀交困,病机为心阳失斡旋之职,气血流行受阻,脉络不通。望诊见形体丰腴,面色苍白,舌紫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心悸,胸膈痞闷不舒,心痛阵作,自觉阴冷之气上冲,神萎乏力,夜分少寐。切诊脉沉细。
心痹痰瘀交困心阳失运气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6个月,主诉心肌损害复查,病程1个月。中医病名心痹,证型气阴两虚。望诊面色少华,舌红少苔,指纹紫显于气关。闻诊未见异常。问诊无叹气、乏力、咳嗽、咯痰、发热,平素易出汗,活动后加重,纳眠可,二便调。切诊脉象未提及。
心痹气阴两虚舌红少苔指纹紫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4岁,女性。主诉全身乏力、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、夜睡不宁、梦多、胸闷心悸、头晕眼花、面色萎黄、四肢欠温。病程8年余。中医诊断心血瘀阻,气血虚弱。舌紫暗,质嫩红,苔少。脉沉细。
心痹心血瘀阻气血虚弱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