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6岁,女性。反复头痛30余年,发作频繁10年。前额头痛,颈腰椎及背部酸胀不舒,右上腹部偶有隐痛,口苦、食少馨味。脉细数。中医诊断为头痛(阳明头痛)、眩晕(气滞血瘀)、心痹(心阳不足)、脘胁痛(肝气郁滞,肝胃失和)。证型为肝郁化火,热入阳明经络,久病气滞血瘀,累及脏腑经络。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,心脉痹阻,气血运行不畅。
心痹头痛眩晕肝郁化火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,女性。胸背疼痛,心慌乏力,胸闷气短,面部下肢浮肿,纳差腹胀,失眠多梦,面色白颧红,舌质淡澹,舌体适中,舌苔薄腻,脉沉细无力。心率84次/分,心律不齐,血压136/76mmHg,心脏彩超示风湿性联合瓣膜病,心房纤颤。中医诊断心痹,心悸,水肿,证属心脾虚弱,水湿内停。病机为素体虚弱,邪舍于心,痹阻心脉,心脾损伤,气机不畅,水湿失化,心脉瘀阻,神失所养。
心痹心脾虚弱水湿内停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9岁。主诉心累、心悸,入夜加重,偶有鼻出血,大便略稀,食欲好,关节不痛。体胖,面色红光,唇红,舌尖略红,苔薄黄,脉滑数,律齐。血压150/48mmHg。中医诊断为心痹,证型为气阴两虚,风湿痹阻,夹瘀热阻滞。舌质略澹红,苔薄腻,右侧边缘剥苔,脉滑数。病机为气阴两虚,瘀热阻滞,风湿不明显。
心痹气阴两虚瘀热阻滞风湿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心悸、胸部憋闷,自觉有炸裂感,神疲思睡,面色苍白,出汗、恶寒,手足凉。心阳虚衰之心痹。舌淡晦,苔白稍腻。右脉微弱,左脉几无。高血压病史18年,冠心病34年,曾心肌梗塞两次,心动过速20余年。心功能Ⅲ级,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,ST-T改变,右心房内径增大,升主动脉内径增宽,三尖瓣、主动脉瓣、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,左肾萎缩。
心痹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iii级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2岁。主诉心慌、胸闷伴下肢凹陷性浮肿2年,加重10天。中医诊断心痹。病程2年,素体体虚,易感外邪。症状包括心慌、胸闷、双下肢高度浮肿、腹膨、口唇青紫、面部紫绀、神疲乏力、纳差、小便量少、咽喉疼痛、鼻塞、流清涕。体征见两颧紫红、呼吸促、腹部膨隆、移动性浊音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、心尖搏动左下移位、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。舌象未明,脉象未提。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入营及血,气虚血瘀,脉络痹阻。
心痹气虚血瘀阳虚水饮内停
查看详情 →
57岁男性,主诉登高后胸闷、气短3个月。舌质红,苔薄,脉细而有歇止。中医诊断心痹,证型气阴不足,心脉痹阻。病因病机为素体气阴不足,外邪侵袭,内犯于心,心脉痹阻,气血运行不畅。
心痹气阴不足心脉痹阻心律失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0岁,女性。反复胸闷、乏力5个月。胸闷时作,偶叹息,头晕,心慌,活动后尤甚,多汗,纳眠可,大便偏稀。面色少华,口唇澹白,咽红,心率100次/分,律不齐,心音欠有力,舌红,苔少,脉结代。中医诊断为心痹,辨证为阴阳两虚。
心痹阴阳两虚胸闷乏力
查看详情 →
女,56岁,胸闷喘憋反复发作20余年,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余。心痹,证型为心气虚血瘀络阻,水湿内停。二尖瓣面容,口唇紫暗,舌绛苔少,脉细缓无力,三五不调。心率90次/分,心音强弱不等,律绝对不齐,心尖可闻全期杂音,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。
心痹心气虚血瘀水湿内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体弱瘦小,气血不充,操劳过度。风湿乘虚袭入经隧,关节强直麻痹,肘腕胫膝及手足关节硬肿突起,隐约显红色,疼痛不能按摩。病程久延,皮肉消脱,肌肤少泽。脉象叁伍不调,十余至或二十余至一止,数急兼涩,似促似结。诊断为心痹,风湿成痹。病因素体虚弱,外邪乘虚而入,卫虚邪郁流注筋脉关节。病机为心主血脉,心被邪伤,心脉痹塞不通,致脉象异常。病久损伤肝肾,阴虚化火,火与风湿相搏,致关节疼痛拒按而显微红。
心痹风湿成痹气血不充操劳过度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46岁。主诉胸闷、心慌、气短、乏力,持续3个月。中医病名心痹,证型气阴两虚,水湿瘀阻。舌象黯红苔黄腻,脉象细弦数。病程3个月。
心痹气阴两虚水湿瘀阻舌黯红
查看详情 →
女,51岁,胸闷、胸痛,直迫咽喉,昏厥,病程自1982年起。中医病名:心痹,证型:痰瘀交困,病机:心阳失斡旋,气血流行受阻,脉络不通。望诊:面色苍白,舌紫苔白。闻诊:未提及。问诊:形体丰腴,心悸,胸膈痞闷,心痛阵作,阴冷之气上冲,神萎乏力,夜分少寐。切诊:脉沉细。
心痹肥厚型心肌病痰瘀交困心阳失斡旋
查看详情 →
女,57岁,胸闷心慌间作,嗳气,后背疼痛,腕关节疼痛,小溲乏力,血压130/60mmHg,心率84次/分,房颤律,下肢轻浮,心痹,气阴两虚,痰瘀痹阻,络脉失和,面色苍白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,声音低微,气味无特殊,问诊见症状描述及病史,切诊见脉弦细。
心痹气阴两虚痰瘀痹阻络脉失和
查看详情 →
女,29岁,主诉为关节肿痛、心慌胸闷、头晕乏力、咳嗽、消瘦,病程十余年。中医病名心痹,证型为心脉瘀阻,阳气无力鼓动血脉,营阴亏乏。望诊见面唇紫黯,舌边有瘀点,苔薄无津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见心悸喘促、胸痛、汗出肢冷、干咳、声音嘶哑、食少、腹胀便溏、下肢微肿。切诊脉沉细而促。
心痹心脉瘀阻营阴亏乏心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6岁女性,主诉发作性胸背疼痛、心慌乏力10余年,胸闷气短、浮肿半个月。中医诊断心痹、水肿,证属心脾虚弱,水湿内停。刻下症见胸背疼痛、心慌乏力、胸闷气短、面部及下肢浮肿、纳差腹胀、失眠多梦、面白颧红、体态偏瘦、声音清晰、舌质暗澹、舌苔薄腻、脉沉细无力。辅助检查示心率不齐、肺动脉高压、心房纤颤。
心痹心脾虚弱水湿内停水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6岁。反复头痛30余年,发作频繁10年。前额头痛,颈腰椎及背部酸胀,右上腹隐痛,口苦、食少。脉细数。肝郁化火,热入阳明经络,久病气滞血瘀,累及脏腑经络。心脉痹阻,胸闷气憋,气血不畅致晕厥。中医诊断为头痛(阳明头痛)、眩晕(气滞血瘀)、心痹(心阳不足)、脘胁痛(肝气郁滞,肝胃失和)。
心痹头痛眩晕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35岁女性,主诉咳喘反复发作8年,活动后加重,咯痰不多,心慌气短,下肢轻度浮肿,口唇紫绀。舌有紫气,苔薄,脉细弦而结代。中医诊断为心痹,证型属心气亏虚,痰瘀阻肺,病机为金令不降,气不归源。
心痹心气亏虚痰瘀阻肺咳喘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主诉神志恍惚,右半身不遂,言语謇涩,右半身麻木,头晕,口舌歪斜,面色暗红,舌质暗红、苔白腻,脉滑微数,右上下肢肌力为0级,右侧肢体痛及音义振动觉减退,右侧肢体腱反射活跃,右巴氏征(一)。中医诊断心痹,中风(风痰瘀血,痹阻脉络)。
心痹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男性。胸部闷痛,心前区压抑感,两下肢浮肿,睡眠不稳,易惊,登高目眩,怔忡。病程1年半。中医诊断为心痹、怔忡,证属心阳不振,气血流行失畅,虚中夹实。面色晦暗,舌苔垢厚微黄,脉略数。血压120/85毫米汞柱。舌象垢厚微黄,脉象略数。
心痹怔忡心阳不振气血不畅
查看详情 →
53岁女性,主诉右半身不遂,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,手足活动不灵,语言不利,面部浮肿,胸闷气短,心慌,口干不饮,大便溏软。舌体强,苔薄白,脉濡细滑。中医诊断为中风,证型为脾阳不振,痰湿阻滞。病机为脾阳不振,痰湿阻滞。
心痹中风痰湿阻滞脾阳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女性。左侧胸痛3年,头昏目眩,心悸气短,左侧颈部至心尖区火辣样痛,后脑发麻,手指麻木疼痛,腰部酸胀,大便偏溏,神疲乏力。体胖,舌质澹,苔薄腻,脉弦细而结。中医诊断为风湿痹阻,气滞血瘀心痹。病因病机为风湿侵袭,经络瘀阻,气血不畅。
心痹风湿痹阻气滞血瘀心功能不全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