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2岁,男性,主诉心慌、气短、夜间不能平卧、上腹胀闷、心前区阵发性闷痛、心律不整。病程五年,近两个月症状加剧。面色黯黄,眼周发青,舌苔白厚,脉沉细结代。辨证为心血不足、脾肾阳虚、气血瘀滞。四诊合参显示心脾肾虚,寒邪内生,阻滞心脉。
心脾肾虚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63岁。主诉反复晕厥,心率慢,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。刻下症见心悸、胸闷、憋气、乏力、怕冷、纳差、大便稀。心率40~42次/分,脉迟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。辨证为心脾肾虚,寒邪内生,阻滞心脉。舌质暗澹苔薄。脉迟。
心脾肾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寒邪内生心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2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胸闷、憋气,病程自今年2月份开始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为心脾肾虚,寒痰瘀结,心脉受阻。病因病机为寒痰瘀结,心脾肾阳虚,寒湿阻脉,气、血、老痰相凝结。望诊见舌质暗红苔白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心悸、气短、乏力、胸闷、怕冷、肢凉、夜间憋气、脘腹胀满、便溏。切诊见脉结。
心脾肾虚寒痰瘀结心脉受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2岁。主诉心悸1年,自数脉搏40次/分左右。心率44次/分,心律齐,脉迟。症状包括心悸、心搏重、胸闷、憋气、乏力、怕冷,夜间明显。舌质暗澹苔薄白。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。中医辨证心脾肾虚,寒邪内生,心脉受阻。
心脾肾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寒邪内生心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48岁。寒战发热,头晕痛,全身酸痛。病程1周。心脾肾虚。寒热往来,少阳证。面白神萎,脉缓无力,舌苔薄白,舌质澹,脉细尺弱。
心脾肾虚少阳证白细胞下降红细胞偏低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。全身颤抖,右侧肢体严重,双下肢中度浮肿,右上肢轻度浮肿,舌颤,语言低弱,表情僵硬,口涎甚多,二便不利,睡眠差。舌象舌尖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证属心肝气阴两虚,虚风内动,病涉及脾肾。
心脾肾虚帕金森征肝肾不足虚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1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面色发黄、全身疲困乏力、自汗心慌、血红蛋白6克。病程自1967年7月起,1972年2月病情加重,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。初诊见颜面苍白、全身疲困、失眠、头晕、咽干、胃痛、甲床澹白、舌澹苔薄白、脉象细弱。中医诊断为心脾肾虚,病因病机为生血功能减退。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苍白、舌澹苔薄白、脉象细弱。
心脾肾虚再生障碍性贫血气血虚自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女性。主诉为惶惶不可终日、神志呆滞、郁郁寡欢、夜惊而不眠。病程自1969年秋起,复发2次。现症见神志呆滞、懒言、头晕、心悸、纳差、肢倦、夜惊而不寐。舌质稍红、苔白,脉弦细略数。中医诊断为癫证,辨证为心脾肾虚,挟痰火。病机为痰火或痰气上扰,心窍被蒙,脾气不升,气血不足,肾阴亏虚,水不涵木,肝火旺。
心脾肾虚癫证痰火肝火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主诉阵发心悸、脉有间歇,伴胸闷、憋气、乏力。病程6天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脾肾虚,寒痰瘀结,心脉受阻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结代。
心脾肾虚心悸寒痰瘀结心脉受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65岁,心悸,心率慢,脉有间歇,气短,乏力,胸闷,憋气,肢凉,脘腹胀,头沉,腰膝酸软,大便溏。心悸,心脾肾虚,寒痰瘀结,心脉受阻。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
心脾肾虚心悸寒证痰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63岁,主诉心悸、心率慢、胸闷、憋气、乏力、怕冷、纳差、大便稀,病程1年。中医病名心悸,证型心脾肾虚,寒邪内生,阻滞心脉。面色淡,舌质暗澹苔薄,脉迟。乏力、怕冷、心率慢、胸闷、憋气、纳差、大便稀。脉迟。
心脾肾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寒从内生心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86岁,周身皮肤红疹瘙痒10余年,搔重则出血。长期食少,大便稀溏,1日2~3次。舌苔浅黄而薄,脉右沉左细弱。瘙痒症,病程久,涉及心脾肾三脏。病因病机为久病伤正,气血不和,风邪外袭,郁而化热。舌象浅黄,脉象沉细。
心脾肾虚瘙痒症风盛血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8岁女性,主诉月经量多、半月不净,伴头昏、心悸、气短、白带多。舌红苔薄白,脉虚弱。辨证为心脾肾虚弱,冲任不固。
心脾肾虚月经量多冲任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超过四旬,主诉身体虚弱、精神困倦、食欲减退、恐惧、失眠半年,夜间尿量多、尿液如膏状。中医病名为消渴,证型为心脾肾俱虚,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、劳伤心脾气血,导致神困食减,久病及肾,精气亏虚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失眠、恐惧、食欲减退、夜尿多、尿如膏状,切诊未提及。
心脾肾虚消渴阴阳俱消精气亏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54岁,咳嗽、气短、乏力、痰少或白泡沫痰,夜间咳嗽、气短需坐起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:心咳。证型:未明确。病因病机:心阳衰微,心脾肾皆虚,寒水射肺。舌胖暗,苔薄白,脉细数有结象。心律不齐,早搏,心率快,双肺底湿性罗音,心脏扩大,心尖部收缩期杂音。
心脾肾虚心咳心阳衰微肾不纳气
查看详情 →
吴某,58岁,面色萎黄,精神不振,多思焦虑,四肢无力,怔忡健忘,心悸盗汗,食少不眠,阳事不举。舌澹苔腻,脉细弱无力。诊断为心脾肾虚致阳事不振,辨证为气血两虚。
心脾肾虚气血两虚阳事不振心悸盗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3岁,女性。主诉面色惨澹㿠白,口唇苍白,牙龈出血,头晕乏力,气短,午后发热。病程十余年,反复发作,曾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。中医诊断为心脾肾虚,血分伏热。望诊见面色惨澹㿠白,舌胖色澹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乏力、心慌、气短、下肢浮肿、产后体虚。切诊见脉浮弦而弱。
心脾肾虚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分伏热气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主诉因案牍积劳致神困食减、时多恐惧、通宵不寐半年有余,夜尿频多,尿液如膏浊。中医诊断为消渴,证属神消于上,精消于下,病机为思虑过度,劳伤心脾气血,久病及肾,精气亏虚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带缓,胃气尚存。
心脾肾虚消渴精消于下神消于上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