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,68岁,心前区闷痛,时轻时重,时发时止,形寒肢冷,面色皖白,舌质紫黯,苔白腻,脉沉细,气虚血少,心阳不振,寒凝心脉,血行不畅,胸痹,冠心病心绞痛。
心阳不振冠心病心绞痛胸痹气虚血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0岁。主症为心前区闷痛、心悸短气、胸脘痞满、纳呆食少、饭后饱胀、恶心干呕、倦怠身重、下肢浮肿、大便溏薄。病程2年多。中医病名为胸痹心痛,证型为中气亏虚,痰滞心脉。舌质澹暗,苔白腻,舌下络脉澹紫细长。脉濡缓而结。面色萎黄。
心阳不振冠心病心绞痛中气亏虚
查看详情 →
19岁女性患者,主诉齿龈出血、鼻衄、下肢出血点、月经量多、经期不定,伴头晕、心悸、气短、乏力。舌淡,脉沉弱。中医诊断为血不归经,证属血燥心火过盛,迫血妄行,营分亏虚,心阳不振。望诊见舌淡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出血症状及月经异常,切诊见脉沉弱。
血小板减少气虚摄血舌淡脉沉弱
查看详情 →
女,29岁,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,头昏欲仆,心慌胸闷,口干思饮不多。脉细弦,有间隙,舌苔薄白。心之气阴两虚,心阳不振。
心阳不振心气阴虚形体消瘦神疲乏力
查看详情 →
女,66岁,冬季寒冷时咳嗽、咳痰量多、气喘,病程每年持续1个月至2~3个月,活动后喘促气短,受凉后咳嗽、咳痰、痰多清稀,胸部憋闷,颜面及肢体浮肿,小便不利,后背怕凉,易出虚汗。喘证(肺心病),证属阳虚水泛。颜面及肢体凹陷性浮肿,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舌下脉络迂曲,苔白滑,脉沉细。
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阳虚水泛心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55岁男性,高血压病史六年,血压最高220/140毫米汞柱,近月出现胸闷、心悸、怕冷、手足无力、夜不安寐、心中懊侬、惴惴不安、躁热汗出、头晕目眩。舌淡青,苔白腻,脉弦。中医病名属眩晕,证型为肝阳上扰,兼见阴虚阳亢、心阳不振。病因病机为肝旺、阴虚、阳衰。望诊见舌淡青,苔白腻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胸闷、心悸、怕冷、乏力、夜寐不安。切诊见脉弦。
心阳不振高血压肝阳上扰肝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72岁,男性。主诉二尖瓣狭窄,症状包括面白颧红,咳嗽气喘,痰出稀薄,呼吸困难,端坐不得卧。舌澹苔薄白,脉滑数。中医诊断为痰饮内蕴,心阳不振。复诊时主诉感受风寒,发热,身楚痛,咳喘,舌苔黄腻,脉浮数,诊断为表邪未解,痰浊内蕴。
心阳不振二尖瓣狭窄痰饮内蕴表邪未解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