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身热有汗不解,胸闷脘胀,泛恶,小溲频数渐减,舌苔薄腻,脉象濡滑而数。伏邪蕴湿夹滞,交阻太阳阳明,经腑同病。伏邪痰湿逗留膜原,太阴阳明为病,湿不化则热不退,气不宣则湿不化。舌苔薄腻,脉濡滑而数。
伏邪痰湿太阴阳明为病膜原阻滞痰湿内蕴
查看详情 →
男,48岁,胃脘痞满伴嗳气半年。胃镜示萎缩增生型胃炎、疣状胃炎。舌紫暗,苔薄黄,脉弦细滑。痞满。证属瘀热互结,湿阻气滞。面色正常,舌紫暗,苔薄黄,脉弦细滑。腹软,剑突下压痛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胃气阻滞湿热内蕴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0岁。右侧下腹部坠胀,疼痛月余。右胁肋部发紧,伴有针刺样疼痛窜及后背,纳差,排气少,大便干而不畅。舌偏暗,苔薄白腻,脉沉滑细。中医诊断为腹痛,胁痛。证型为砂石秽浊内停,水停致膀胱气化失宣,水道受阻。
右肾结石肾盂肾盏积水气机阻滞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男,48岁,耳鸣耳聋,右侧为甚,病程未明,中医病名耳鸣耳聋,证型内外湿交织,痰湿结聚,病因病机外感湿邪,内生痰浊,体质体形丰腴,痰浊之质,舌薄白苔,舌质有紫气,舌薄黄苔,脉细濡而涩,脉细濡,脉细,环境因素淫雨成涝,久雨初晴,外湿严重,湿热转化
耳鸣耳聋痰湿困阻湿热内蕴头痛头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1岁,女性。主诉高血压病史10余年,突发头晕头痛,继而昏迷。中医诊断中风、中脏腑,证型痰热内盛,阳明腑实。症状包括神志昏聩,面红颧赤,牙关紧闭,呼吸气粗,痰声如锯,小便失禁,大便秘结,腹部硬满,舌红苔干黄,脉滑数。后续出现体温下降,神志好转,但仍有右侧肢体瘫痪,舌暗红苔白,脉细无力。病机为肝阳偏亢,阴血不足,肝阳化风,风火相煽,夹痰上涌,气血上逆。
中风闭证肝阳上亢阴血不足痰热内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上腹部连及脐周剧痛,呕吐,解黑便,上腹部经常无规律性隐痛,饱食后加重,腹胀欲呕,吐酸水,口苦,小便短少,大便干结,面色苍白,精神疲乏,形体消瘦,舌红少苔,脉沉细弦,病属肝郁气滞,失于条达,横逆犯胃。
胃痛肝郁气滞口苦便干结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性,形体肥胖2年,体重45千克,身高1.3米,腰围77厘米,伴困倦无力、嗜睡懒动、食欲亢进、面色红赤、烦躁、大便干燥。舌红绛、苔薄腻,脉滑数。诊断为食滞内结。
小儿肥胖症食滞内结胃热善饥多食
查看详情 →
女,52岁,眩晕2天,唾呕涎涕20天,睡眠欠佳,多梦,手足冷,舌暗苔白,脉缓,眩晕,气血亏虚型,思虑过度,劳累过度,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,脾虚气弱,清阳不升,血虚脑失濡养,肾精耗伤,脑髓不足
眩晕气血亏虚阳气虚弱痰浊上逆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63岁,胸痛胸闷4年,加重2周。胸痛攻窜胁肋,心悸胸闷,心烦失眠,嗳气,舌淡苔薄腻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型肝郁气滞。面色正常,舌淡苔薄腻,脉弦细。问诊提示情志不畅,病程较长。
胸痹肝郁气滞气血闭阻
查看详情 →
男,58岁,反复呃逆1年余。呃逆连声,声洪而频,不能自制,口干喜饮,小便黄,大便稍干,眠差烦躁多疑。脉滑数,舌红、苔根腻黄。证属胆胃不和,痰热内盛。胃火上冲,木郁生痰化热,胃津受损。病程较长,属内伤杂病。
呃逆胃热胆胃不和胃阴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8岁。主诉慢性胃炎1年多。症状包括胃脘痞塞满闷灼热、饥而不欲食、食不知味、头昏眼花、神疲乏力、嗜卧、白带多。舌苔白,脉象细弱。中医病名属胃痞,证型为脾虚气滞,病因病机为气虚导致气滞,脾难升清,胃难降浊,湿浊下注。望诊见舌苔白,闻诊未提,问诊包括症状及病史,切诊脉象细弱。
慢性胃炎脾虚气滞胃气不足脾不升清
查看详情 →
女,37岁,主诉心情抑郁,病程短。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,证型未明确提及,病因病机为误补益疾,气机壅塞,积滞中焦,热郁于里,逼阳于外。舌深红,苔黄厚腻,脉沉细而滑,重按有力,形瘦,头晕眼花,脘腹胀满,嗳气恶心,短气懒言,自汗,四肢厥冷,头昏欲倒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。
情志抑郁胃肠积滞湿热内蕴气机壅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56岁。主诉心慌气短,时有胸闷,频发房性早搏。病程1年。中医诊断心悸。证型气阴两虚兼痰湿中阻。舌质澹,苔白厚。脉沉细无力。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,心肌缺血。症状包括眠差易惊,气短、乏力、神疲,心悸频作,胸闷,纳差脘闷。
心悸气阴两虚痰湿中阻脾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50岁。主诉前额作痛,牵连牙痛,咽干,烦躁,巅顶作痛,面红目赤,大便干结。病程近两个月加重。中医诊断为足厥阴肝经头痛。证属情志不畅,气机失疏,肝郁气滞,经气被阻。舌象色紫,脉象沉弦。头痛牵连眉棱骨及后颈侧部,呈胀痛,痛剧则泛吐清水,反复发作,与精神因素有关,伴胸胀痛。
肝郁气滞足厥阴头痛情绪不畅胸胀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1937年出生,主要症状为消渴、利下不止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为消渴,证型为厥阴证。望诊未提及,闻诊未提及,问诊提及消渴、利下不止,切诊未提及。肺经肺气虚,胃经、脾经脾胃阴阳两虚挟湿饮,心经心阴虚而火化,小肠经小肠气虚,膀胱经膀胱阴虚血瘀湿重,肾经肾元亏虚,心包经、三焦经心包、三焦虚火盛,胆经、肝经肝胆阴阳两虚血瘀挟湿。
消渴利下不止厥阴证肺气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口干、口苦2年,加重伴胃脘胀满、消瘦半年。痞满。口干、口苦,胃脘胀满,纳呆食少,形体消瘦。舌质紫暗,有瘀斑,苔薄黄,脉弦细滑。胃体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,胃窦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。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,嗜食辛辣,化热伤阴,湿热中阻,胃失和降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气不和胃阴不足肝郁气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8岁,男性。主诉婚后3年不育,胸闷胁胀,烦躁易怒,阳事易举,不能射精,口苦咽干,渴喜冷饮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。中医病名不育,证型肝郁化热,气精逆滞。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。
不育症肝郁化热气精逆滞胸闷胁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女性。主诉月经初潮即小腹疼痛,病程10年,伴胸胁胀痛,经量偏多,有血块,色暗红,块下痛减。舌淡暗有瘀点,苔灰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原发性痛经、原发性不孕症。病机为瘀血阻滞胞宫,肝郁不疏。
痛经瘀血不孕肝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4岁,女性。反复咯血10年余。咯血,恶心,乏力,纳呆,口干。脉沉细数,舌红无苔。中医诊断咯血,气阴两虚证。病机为气阴两虚。
支气管扩张气阴两虚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32岁。主要症状为默默不语、精神恍惚、悲忧易哭、烦恚、彻夜不寐、纳滞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为郁证、失眠。证型为肝气怫郁、脾失健运、心失所养。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、肝气怫郁、抑脾伤心、营阴渐耗。望诊见面色苍黄、舌苔黄根腻、后转为白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精神状态异常、睡眠障碍、饮食不佳。切诊见脉弦细、后转为脉长、脉平。
郁证失眠肝气怫郁脾失健运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