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胃脘胀痛4年余,饥饿及情绪波动时尤甚,烧心泛酸,纳差恶食生冷,胃中有凉感,体倦乏力,大便时干不爽、时色黑。舌体稍胖大,质稍澹,苔稍白腻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胃脘痛,证属脾胃虚寒,肝胃不和。病机为脾虚中寒,肝郁气滞,寒凝血瘀。
胃脘痛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脾虚肝郁
查看详情 →
43岁,小产后胞宫受伤,持续流黄水,气味秽臭,病程3年余。舌质红,苔薄黄,后转为黄腻,脉细数、滑数、虚数。中医诊断为中气不足,带脉失约,湿热滞留,任脉不固,带脉弛缓,湿热下注,中气虚弱,湿热复盛。病机为湿热下注,中气下陷,任脉不固,带脉失约。
带下病湿热下注中气下陷任脉不固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2岁,男性。主诉失眠半年,每夜仅睡3小时,午休无睡意,精神不振,身燥热,五心烦热。中医诊断为不寐,证属痰浊蕴阻,阴阳不交。舌嫩绛苔白,脉缓滑。病机为痰浊蕴阻,湿阻阳郁,升降失司,水火不济,阴阳不交。
失眠痰浊蕴阻阴阳不交五心烦热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0岁,病程2月余,面色苍白,肢体困倦,肢体酸楚,头重如裹,纳呆口腻,渴不欲饮,四肢紫斑,齿衄,经期量多。舌淡,苔薄白腻,脉细。湿困脾虚,统血无权,血不归经。口腻纳呆,经期量多色红成块,头昏。舌脉如前。头重如裹,舌淡,苔白腻,脉濡。气虚湿未尽。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困脾虚气血虚衰血不归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女性。主诉噎膈梗阻,进食困难,多食则反胃吐出,流食亦不甚通畅。病程未明确提及。中医病名属膈证,证型为肝郁化火,耗伤气阴。舌质红、苔白而干,脉沉细数。精神抑郁,胸胁胀满,胸骨下部烧灼感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。
噎膈气阴两亏肝郁化fire津液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82岁,女性。主诉左下肢疼痛、发凉4个月余。左足踝浮肿,左小腿踝上10cm至足大拇指处疼痛。舌澹红,苔薄白。脉弱。中医诊断阴疽,证型为气化不足阳虚兼寒,痰瘀互结气机阻滞。舌象澹红,苔薄白。脉象弱。病程4个月。
阴疽气化不足阳虚寒盛痰瘀互结
查看详情 →
64岁女性,发作性左臂麻木伴短暂性视力丧失4个月,舌体胖略黯具齿痕及薄白苔,脉沉弦迟,血总胆固醇升高,甘油三酯显著升高,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,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血瘀致脉痹。
脾肾气虚短暂性脑缺血脉痹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65岁。右眼突然失明,卒物不睹。舌澹边有瘀斑,脉细涩。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,元府闭塞,神光失养。舌象澹边瘀斑,脉象细涩。
气虚血瘀暴盲肝气郁结元府闭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0岁,男性。主诉食欲不振4个月,加重伴胸闷1个月。既往冠心病史5年余。现症包括食欲不振、乏力、胸闷、心烦、口干、胃堵、烧心、返酸、大便黏不畅。面色萎黄,形体偏瘦,舌暗红少苔无津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食欲不振、胃阴不足、脾气虚弱、胸痹、气虚血瘀。病机为肝气郁结,郁久化火,嗜食辛辣耗伤胃阴,脾虚气滞,胃气失和,阴虚津少,气机不畅。
脾气虚弱气虚血瘀胃阴不足胸痹
查看详情 →
34岁 妊娠试验阳性 两周不断续下血 色黯 量不多 腰嵴酸楚 站立则腹部下坠感 微恶 头晕 夜不安寐 舌质红 苔薄 脉细数 气血两亏 胎元失养 胎动不安
胎动不安气血两亏胎元失养贫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5岁,女性,主诉人工流产2次,卵巢囊肿术后经血淋漓不断,经刮宫治疗后复见大量出血有块。经量反增多,血色紫黯成块,小腹胀痛拒按,心悸气短,精神疲倦,自汗头晕,颜面虚浮,色㿠白。舌边紫黯,苔薄白,脉沉涩。中医诊断气虚血瘀,胞络瘀阻。
气虚血瘀功能性子宫出血胞络瘀阻血色紫黯
查看详情 →
方某,男,59岁。眼睑下垂、复视3年,咀嚼、吞咽困难1年半,加重2个月。眼睑下垂,眼裂变小,头低倾,两臂不能上举。舌嫩有齿痕,质稍红,苔薄白中心稍黄腻。脉沉细无力。中医病名为肌痹,证型属气虚。病因病机为腹泻伤脾,发热伤气,脾虚失运,肌肉失养。
气虚重症肌无力脾虚气陷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36岁男性,双眼视物为双,眼球转动失灵1个月,左眼球外展受限,外转时眼痛头痛,复像检查示左眼外直肌麻痹,舌苔薄白,脉稍数无力,左眼目偏视(左眼外直肌麻痹),脾胃虚弱,气虚风侵,脉络失畅。
气虚风侵麻痹性斜视脾胃虚弱脉络失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4岁,男性。主诉鼻流清水样涕多年,晨起外出时鼻痒胀不适,喷嚏频繁,清涕如注,头脑空虚,周身酸楚,少气乏力,腹痛。形寒肢冷,四肢不温,夏不觉热,冬感寒甚。鼻内肌膜澹白肿胀,鼻甲肿大色暗澹,柔软如棉,水肿湿润,鼻内分泌物大量水样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弱。中医诊断鼻鼽,辨证肾督阳虚,寒水上泛。病机为肾督阳虚,寒水上泛,鼻失温养,风寒湿侵袭壅滞鼻窍。
鼻鼽肾督阳虚寒水上泛形寒肢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女性,主诉头痛、头晕、颈项胀痛、眼胀、眼蒙、耳鸣、口苦、心慌、梦多、下肢抽筋、手足心热。中医诊断头痛,证型为肝阳上亢、肝肾不足。病因病机为肾水不足,肝木失养,肝阳上亢,上扰清窍,心肾不交,阴虚阳亢。望诊见舌质黯红苔薄澹黄,闻诊未提及,问诊包括头痛、头晕、颈项胀痛、眼胀、耳鸣、口苦、心慌、梦多、下肢抽筋、手足心热,切诊见脉细弦。
头痛头晕颈项胀痛眼胀
查看详情 →
48岁男性,心前区憋闷、心慌反复发作1年,劳累及活动后加重,平卧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。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脉结代稍细。左室顺应性减退,动脉弹性减退,血脂稍高。中医诊断为胸痹,证型为气阴两虚,心脉痹阻。病机为气阴两虚,心脉瘀阻。
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痹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7个月,女性。反复腹泻,每日十余次,发热,咳嗽,面色青白,泣无涕泪,口唇干,舌质红,苔薄腻。病程未明确记载。中医病名疳积。证型久泻脾肺两虚,营卫失调,阳弱津枯,虚火上浮,脾肺气虚,湿痰凝滞。望诊面色青白、青滞,舌质红、转澹。闻诊咳嗽声嘶,喉中痰鸣。问诊泄泻、潮热、咳嗽、痰鸣、泣哭声微、食欲增进。切诊脉细弱。
脾肺气虚疳积湿痰凝滞脾阳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50岁,男性。体重日减、乏力少神、下肢疲软无力、活动虚汗出、睡眠欠佳、食欲不振、纳谷不香、口干不渴、面色萎黄。形体丰满,舌苔薄,脉虚缓无力。诊断为消渴病,证属气阴两虚。病程近2年,空腹血糖持续升高,尿糖阳性。
正气虚衰消渴病气阴两虚食欲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8岁,男性。消瘦乏力,声息低微,纳差口干,咳嗽吐泡沫痰及血痰,气喘,胸闷痛,大便不畅。舌暗红,苔黄腻,脉细小结代。辨证为肺脾气虚,痰湿内停。
肺脾气虚肺癌痰湿内停咳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有脾胃虚寒病史,病程较长。主要症状为夜间发病,伴有呕吐、胸热、两乳下跳、腹中微痛、口渴不欲饮。病因病机为寒久化热,脾土不运,土虚木强,虫病由此而生。舌象未明,脉象未提。中医病名为虫病,证型属脾虚湿热、肝木亢盛。四诊信息包括寒邪、湿热、脾虚、胃阴亏、虚火上炎、中气虚等。
中气虚虫病脾胃虚寒寒久化热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