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岁男性,右眼被石灰膏击中,右眼胞睑红肿、畏光流泪、疼痛难睁,纳差口干,溲黄便结。右眼视力数指/眼前,球结膜混合性充血(+++),角膜弥漫性灰白色混浊、水肿,角膜上皮点片状剥脱凹陷,舌质红、苔微黄。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,气滞血瘀。
右眼烧伤热毒炽盛气滞血瘀角膜混浊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肛内坠胀,阵发性疼痛,病程5个月。舌澹,苔黄,脉弦数。术后肛门疼痛。气血亏虚,气滞血瘀。精神憔悴,常叹息,食量减少。舌澹红,苔微黄,脉沉弦。舌澹红,苔薄黄,脉沉弦。
术后肛门疼痛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舌澹红
查看详情 →
女,27岁,面部痤疮1年,双侧面颊部痤疮,红肿凸起,面部皮肤晦暗无光泽,舌质红,苔微黄厚腻,脉滑数,中医诊断为痤疮,证型为湿热蕴结型。
痤疮湿热蕴结肺热内蕴血热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个月,皮肤增厚,全身铠甲样鳞屑,弥漫潮红脱屑,肘窝、腋窝、腹股沟起粟粒状脓疱,发热,烦躁哭闹,吃奶不好,大便干有奶瓣。胞中遗热,毒热炽盛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面色未提及,声音未提及,气味未提及。病程未明确。
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胞中遗热毒热炽盛脾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
11岁男性,主诉双眼干痒一年多,眵多。左眼上眼睑血管模煳,乳头增生,滤泡形成占上睑结膜约1/3,上睑板结膜出现瘢痕;右眼上眼睑血管模煳,乳头增生,滤泡形成占上睑结膜约1/2,上睑板结膜出现瘢痕。沙眼Ⅱ(+)、沙眼Ⅱ(++)。左眼、右眼均见上睑板结膜瘢痕,滤泡形成,血管模煳,乳头增生。外感风热毒邪,内兼脾胃积热,内热与毒邪搏结,壅滞经络,气血失和。
椒疮证风热毒邪脾胃积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3岁,女性。主诉尾骨疼痛2天。诊断为尾骨挫伤。尾骨部疼痛,不能坐蹲,局部无明显肿胀,尾骨部压痛明显。X线片提示骨质未见异常。患者体位为俯卧位,术者双手拇指在骶尾部轻揉轻顺,反复多次。一助手握患者踝部牵引,术者一手抱起患者双下肢,一手以大鱼际置于骶尾部,摇晃下肢数次。助手拉直下肢上抬,使腰部过伸,同时术者以大鱼际在骶尾部揉捻戳按,重复2~3次。患者仰卧位,助手握住患者双踝,术者一手按在膝前,一手按于骶尾部,两手相对用力按之。助手拉下肢伸直,并使患者骶尾部在术者大鱼际上滚过。
尾骨挫伤尾骨骨折尾骨痛
查看详情 →
20岁男性 面部丘疹结节5年余 舌红苔净 脉弦细 痰瘀互结证 囊肿型痤疮 热瘀互结 阻滞经络 津液输布障碍 痰瘀热互结 舌质红 脉细数
囊肿型痤疮痰瘀互结热瘀互结经络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2岁,女性。主诉痤疮三年,面部两颊、额部、下颌及背部散在红色脓头粉刺,伴有肿痛、瘙痒,经前、经期及辛辣饮食后加重,伴痛经。面色正常,舌象未提及,声音正常,气味无特殊。问诊提示症状反复,病程较长。脉象未提及。中医病名为痤疮,病因病机与内分泌紊乱、经期情绪波动有关。
痤疮内分泌紊乱肝郁气滞气血瘀阻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6岁,男性,主诉不能言语半年。病史提示头部外伤后昏迷,恢复后出现失语及记忆力减退。神志清楚,反应灵敏,纳食可,二便调,夜寐安。舌淡,苔薄白,脉弦。中医诊断为中风失语,证属气滞血瘀。
外伤性失语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性,主诉口唇内硬结半月,伴有疼痛。诊见下门牙外唇内右侧黏膜有直径0.5厘米白色囊肿,透明质硬,按之不痛。诊断为口唇内黏膜囊肿。
口腔囊肿黏膜损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女性,面部出现红色小结节,病程5年。皮疹位于双眼睑及面颊部,呈红色粟粒大结节,表面光滑,玻片压之呈果酱色,伴萎缩性小瘢痕。辨证为气血瘀滞,痰湿瘀阻。舌象未提,脉象未提。
颜面粟粒性狼疮气血瘀滞痰湿瘀阻活血化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9岁,男性。主诉胃脘灼痛、反酸3天。伴随症状包括心烦、体重、口臭、纳差、大便不畅。舌红,苔黄厚腻。脉弦滑。中医诊断胃痛,证型脾胃湿热证。病程短。体征上腹压痛阳性。辅助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,十二指肠球部溃疡(A1期),HP阳性。
胃痛脾胃湿热反酸食欲不振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男性。面部及颈背部反复出现红色丘疹、脓头及黑头粉刺,病程5年余,逐渐加重,伴囊肿结节破溃及凹陷性瘢痕。口苦,便秘,舌红绛,苔黄,脉滑。诊断为痤疮,辨证为肺胃蕴热,湿毒聚结。望诊见舌红绛,苔黄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见口苦、便秘。切诊见脉滑。
瘢痕痤疮肺胃蕴热湿毒聚结
查看详情 →
女,41岁,左乳癌根治术后半年,口苦,乏力,失眠多梦,小便频,大便先干后稀,色黄量可,绝经1年。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夜寐欠安,食少。舌淡,苔薄,脉弦细。中医诊断乳岩,辨证气阴亏虚证。
乳岩气阴亏虚口苦乏力
查看详情 →
13岁男性,双下肢红色斑疹半月余,病程较长。双下肢遍布红色斑疹,压之不褪色,不痒不痛,有胀痛感。面色黄,神疲,形体消瘦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弱。中医诊断为肌衄,病机为气虚肌表不固,风热入侵,损伤络脉。
过敏性紫癜气虚肌表不固风热入侵络脉受损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7岁,男性。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12小时。术后粘连性肠梗阻。腹肌紧张,压痛明显,可见肠形及蠕动波,肠鸣音增强,肢体不温。舌质澹,苔白厚,脉弦紧。寒凝经脉,气滞瘀阻。腹腔术后瘢痕,白细胞升高,腹部X线示少量液平面及右中腹密度增高。
腹痛气滞瘀阻肠梗阻寒凝经脉
查看详情 →
程某,28岁,女性。主诉剖宫产术后切口红肿疼痛,脓性分泌物。病程2周。中医诊断漏管(剖宫产术后感染窦道形成)。病因术后正气未复,外邪乘虚而入。病机邪郁气滞,郁久化热,热盛肉腐为脓。舌澹红,苔薄。脉弦细。下腹部见手术切口瘢痕,伤口肉芽微水肿,有少量分泌物。未闻及异常气味。
术后感染漏管形成正气未复外邪入侵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3岁,男性。面部、颈部、大腿内侧痤疮反复发作5年,形成斑痕疙瘩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滑。痤疮,肝火热毒灼盛。热毒炽盛,壅结肌肤,不得宣泄。
痤疮肝火热毒斑痕
查看详情 →
腰间肉痕,不痛不痒,饮食少进,气血枯藁,颜色黑黯。肾经与带脉不和,纵欲伤肾,带脉气衰。舌象、脉象未提。病程较长,病情渐耗。中医病名属带脉病,证型为肾虚、带脉气衰。病因病机为纵欲伤肾,带脉失和。
瘢痕疙瘩肾虚带脉气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0岁,男性。左小腿外侧长脓疱,渐扩大,湿烂成片,痒痛,后波及右小腿,时破溃流脓,时结痂。双小腿肿胀糜烂,散在表浅溃疡,表面有脓性分泌物,部分结污黄色厚痂,皮损边缘有深紫色晕及小片瘢痕。面色萎黄,脉沉细,舌质暗红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臁疮,辨证为素有蕴湿,兼感毒邪,日久湿毒凝聚,血脉瘀滞,耗伤气血。
臁疮湿毒凝聚血脉瘀滞气血两虚
查看详情 →